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石榴 日本 川端康成 ①一夜寒风。石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石榴

日本  川端康成

①一夜寒风。石榴树的叶子全落光了。 石榴树下残留着一圈泥土,叶子散落在它的周围。 纪美子打开挡雨板,看见石榴树变成光秃秃的,不由得大吃一惊。落叶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圈,也是不可思议的。因为风把叶子吹落以后,叶子往往都凌散到各处。 树梢上结了好看的石榴。

②“妈妈,石榴。”纪美子呼喊母亲。

③“真的……忘了。” 母亲只瞧了瞧,又回到厨房里去了。

从“忘了”这句话里,纪美子想起自己家中的寂寞。生活在这里,连檐廊上的石榴也忘了。这些石榴,和被落叶围在圈中的泥土,都是冷冰冰的。

④纪美子走出庭院,用竹竿摘取石榴。 石榴已经烂熟,被丰满的子儿胀裂了。放在走廊上,一粒粒的子儿在阳光下闪烁着。亮光透过一粒粒的子儿。纪美子似乎觉得对不起石榴。 她上了二楼,麻利地做起针线活来。约莫十点,传来了启吉的声音。大概木门是敞着的,他突然绕到庭院,精神抖擞地快嘴说了起来。

⑤“纪美子,纪美子,阿启来了。”母亲大声喊道。纪美子慌忙把脱了线的针插在针线包上。

⑥“纪美子也说过好多遍,她想在你开拔之前见你一面。不过,她又有点不好意思去见你,而你又总也不来。呀,今天……”母亲说着要留启吉吃午饭。可是启吉似乎很忙。

⑦“真不好办啊……这是我们家的石榴,尝尝吧。”

⑧于是,母亲又呼喊纪美子。纪美子下楼来了。启吉望眼欲穿似的用目光相迎。纪美子吓得把脚缩了回去。启吉忽然流露出温情脉脉的眼神,这时他“啊”地喊了一声,石榴掉落下来了。两人面面相觑,微微一笑。纪美子意识到彼此正相视而笑时,脸颊发热了。启吉急忙从走廊上站了起来。

⑨“纪美子,注意身体啊。”

⑩“启吉,你更要……”纪美子话音刚落,只见启吉已转过身去,背向纪美子,同母亲寒暄起来了。启吉走出庭院以后,纪美子还望着庭院木门那边,目送了一会儿。

⑾“阿启也是急性子。多可惜啊,把这么好吃的石榴……”母亲说罢,把胸贴在走廊上,伸手把石榴捡了起来。也许是刚才阿启的眼色变得温柔的时候,他自己不由自主地想把石榴掰成两半,一不小心掉落在地上的吧。石榴没掰开,露子儿的那面朝下掉在地上了。母亲在厨房里把这颗石颗洗净,走出来叫了声“纪美子”,便递给了她。

⑿“我不要,太脏了。” 纪美子皱起眉头,后退了一步,脸颊急地变得火辣辣的。她有点张皇失措,便老老实实地接了过来。启吉好像咬过上半边的石榴子儿。母亲在场,纪美子如果不吃,更显得不自然了。于是她若无其事地吃了一口。石榴的酸味渗到牙齿里,仿佛还沁入肺腑。纪美子感到一种近似悲哀的喜悦。

⒀母亲对纪美子向来是不关心的。她已经站起来了。母亲经过梳妆台前,说:“哎哟哟,瞧这头发乱得不像样子。以这副模样目送阿启这个孩子,太不好意思了。”她说罢就在那里坐下来了。 纪美子一声不响地听着梳子拢头的声音。

⒁“你父亲死后,有一段时间……”母亲慢条斯理地说,“我害怕梳头……一流起来,就不由得发愣。有时忽然觉得你父亲依然等着我梳完头似的。待我意识到时,不觉吓了一跳。” 纪美子想起:母亲经常吃父亲剩下的东西。纪美子的心头涌上一股说不出的难受。那是一种催人落泪的幸福。 母亲只是觉得可惜而已。刚才也许仅仅是因为可惜,才把石榴给了纪美子的吧。或许是母亲过惯了这样的生活,习以为常,不知不觉间就流露出来的吧。

⒂纪美子觉得自己发现了秘密,感到一阵 A ,可面对母亲,又感到 B 了。 但是,启吉并不知道这些。纪美子对这种分别方式,似乎也感到 C 了。她还觉得自己是永远等待着启吉的。她偷偷地望了望母亲,阳光射在隔着梳妆台的纸拉门上。对纪美子来说,再去吃放在膝上的石榴,似乎 D 了。

(选自川端康成《掌小说全集》,有删节)

1.作者在开篇前三段写母女俩忘记了家门前的石榴,有什么作用?(4分)

2.赏析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3.小说中关于纪美子与启吉话别的叙述较简略,而关于纪美子父母的叙述较详细,这样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为什么?(4分)

4.请从下面四个词语(短语)中选择恰当的依次填入第⒂段四个横线处。(4分)

①满意  ②喜悦  ③太可怕  ④难为情

A              B              C               D              

5.优秀的小说往往是多解的,请简要概括本小说的主题(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回答)。(4分)

 

1.①表现母女俩相依为命的落寞与凄清;②为恋爱事件的生发营造纯美、寂寞、略带哀伤的情感氛围。(有其他理解,若能言之有理,即可。每个要点2分,满分4分。) 2.①运用工笔和夸张手法,描写熟透了的石榴;②内容上表现了石榴被母女俩忽略很久了,同时石榴的遭遇也暗示着纪美子的命运;③结构上为后文阿启和纪美子吃石榴等情节作铺垫。(有其他理解,若能言之有理,即可。第②要点2分,第①③要点各1分,满分4分。) 3.①合理。纪美子与启吉的话别较简略,既符合初恋中的纪美子朦胧羞涩的心理,也符合启吉必须即可出征的实际情况,可为人物心理隐含更多的内容。②纪美子父母的爱情细节较详细,主要是为了跟纪美子与启吉的恋爱作类比:父亲死后,母亲害怕梳头,足见伉俪情深;启吉出征,纪美子永远等待着,可知一往情深。以彼类此,可充分展现纪美子内心中的爱与痛。(有其他理解,若能言之有理,即可。每个要点2分,满分4分。) 4.②④①③(每空格1分,满分4分。) 5.①表现了主人公对纯真而又坚贞的爱情的痴痴追求和隐隐忧虑。②含蓄而又深沉地控诉了战争对包括爱情在内的一切美好事物的毁坏。(有其他理解,若能言之有理,即可。每个要点2分,满分4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时应从两个角度来考虑:第一,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第二,营造了怎样的氛围。一般说来,解答类似题目要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来考虑,结构上要想到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使行文自然类似的术语;内容上考虑对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有无激发读者阅读阅读兴趣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句段的作用一般要根据语段在文章中的位置而定,而且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回答。文章中间的语段一般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不同的文章要根据其内容与特点做具体分析。鉴赏时可从以下角度展开:有没有表现手法,可优先考虑修辞方法;句式上的特点——长短结合、整散结合;有无富有表现力的词,如叠词、方言词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3】 试题分析:解答类似题目,无论认为合理与否,首先应明确态度,不可模棱两可。就本题而言,认为合理是优先选择。阐述理由时要不能太简单,要紧扣文本,从情节设置与表现人物的角度展开。语言表达要规范,不能有错字,病句,错字病句都会成为减分的因素。 考点: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解答类似题目要认真研读上下文,根据上文“刚才也许仅仅是因为可惜,才把石榴给了纪美子的吧。或许是母亲过惯了这样的生活,习以为常,不知不觉间就流露出来的吧”可确定第一处填“喜悦”,揣摩“可面对母亲”可品味出“难为情”。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作品的主题。揣摩“‘启吉,你更要……’纪美子话音刚落,只见启吉已转过身去,背向纪美子,同母亲寒暄起来了”可体会出对爱情的隐忧,揣摩“纪美子想起:母亲经常吃父亲剩下的东西。纪美子的心头涌上一股说不出的难受。那是一种催人落泪的幸福”可体会出战争对包括爱情在内的一切美好事物的毁坏。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荀子和韩非子均坚持人性是人“好利”的自然属性,但在人性“好利”的评价方面,二者却分道扬镳,荀子对“好利”做出了“恶”的价值判断,而韩非子只是对“好利”进行事实描述,不做价值评价。

荀子的人性论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出发点,他把人的自然欲求看作人性,“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并将这种欲求归纳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同时,荀子对其社会危害做了详细描述:“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荀子·性恶》)在荀子看来,人的好利之心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导致争斗与社会动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恶”。由此,基于儒家道德主义的立场,荀子将人“好利”的本性与伦理道德对立起来,最终对人性做了“恶”的价值判断,“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韩非子继承了荀子以利欲为人之本性的观点,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普遍本性,因此,物欲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是人们思考问题和行动的原点。但是,与荀子直接将人性的“好利恶害”界定为“恶”不同,韩非子没有把“善”与“恶”纳入人性讨论的范围。对于人“好利恶害”的本能需要,韩非子突破了性善、性恶的分析框架,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笔触对人性作事实描述,不作道德评价,既不以之为恶,也不以之为善,表现出价值中立的立场。

基于人性的变与不变,荀子与韩非子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性处理方式。

荀子提出“逆性”的观点,主张对人性加以改造,“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要通过“礼义”、“法度”,对人的自利本性进行“正之”、“导之”。在人性由恶向善的“逆性”的过程中,荀子特别强调人为即“伪”的作用,他提出了“化性起伪”的观点,即通过后天的道德教化、道德修养与践行,实现对人性的改造,达到弃恶入善的目的。

面对不变的人性,韩非子提出了“顺性因情”的主张。既然人性自利是人的自然本性,又无法通过教化得以改变,那么就只能接受自利本性的事实存在,并让其顺着人的本性自然发展。进行赏罚、制定政策、严肃法纪必须以人的自利本性为依据,要因循它,而不是否定它、改变它。

荀韩二人对人性的阐释都是着眼于为他们的治国理念寻找最有力的人性论支持。荀子在性恶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礼治”的治国体系,而韩非子则在性私论基础上找到了“法治”的治国之路。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人性“好利”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荀韩均坚持人性是人好利的自然属性,但两人在对人性好利的评价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荀子做出的是价值判断,而韩非子只进行了事实描述。

B.荀子主张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是基于儒家道德主义的立场,将人好利的本性与伦理道德对立起来对人性作的价值判断。

C.韩非子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普遍本性,主张物欲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这种观点是人们思考问题和行动的原点。

D.韩非子以一种中立的态度分析人好利恶害的本能需要,既不以之为恶,也不以之为善,这是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笔触对人性作事实描述。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荀子认为人性是可以改变的,主张通过 礼义法度,对人性加以改造,这是一种将人性由恶向善引导的逆性观点。

B.韩非子在分析人性的时候,突破了性善、性恶的分析框架,没有把纳入人性讨论的范围,因此他对人性的认识也就更加客观。

C.在人性处理方式上,荀子与韩非子基于人性的变与不变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韩非子认为,人性是无法通过教化得以改变的。

D.韩非子顺性因情的主张,强调接受自利本性的事实存在,并让其顺着人的本性自然发展,而不是否定它、改变它。

3.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荀子和韩非子的人性论展开具体分析的?请简要回答。(3分)

 

查看答案

右图是一组真实的照片。二十年前奶奶推着孙子,20年后孙子推着奶奶,照片拍摄于同一个地点。请紧扣画面细节,续写下面一段话,不超过100字。( 5分)

满分5 manfen5.com

 

时间都去哪儿了,二十年匆匆而过,我长大了,您却老了。……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中学校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考上下文,在横线上方写出恰当的句子。( 4分)

人生不能过于平淡,索然无味的人生必然会错失生命的乐趣。若人生是一片大海,那就期待惊涛骇浪,①        ;②                ,③        ;若人生是一片草原,那就期待狂风暴雨,荒原边的游牧永远不能造就壮丽的搏击。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分)

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衣”排在第一位。    ① ,因为人穿衣不仅仅是为了“蔽寒暑”、防虫防风雨、遮体避羞等,还具有装饰身体、美化生活,显示人的身份地位、民族信仰等作用。因此我国古代服饰成为了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② ,为什么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生活条件很一般,但其民族服饰之精美,令人惊叹。“衣”能排在“衣食住行”之首,  ③   ,就是我国冬季十分严寒,许多贫困古人多为缺衣御寒所苦。“衣”之影响深入到了中国文化和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目前,绍兴城南邮局正从实体店向网络发展,致力于打造一个集交友、纪念、联络情感等多种服务于一体,融合函件、集邮、报刊、电子商务、分销等各项业务。

B.近日,《华盛顿邮报》在将“生日不快乐”这句“祝福语”送给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倒闭5周年时,也再次点燃了这个几乎搅翻全球金融圈的事件引发的争议浪潮。

C.根据挪威一家博物馆与一名中国商人达成的协议,一个多世纪前在中国定居的前挪威骑兵军官买走七根圆明园大理石柱定于今年秋季重归故里,并将被捐赠北大。

D.走访中,各媒体记者发扬“走、转、改”精神,沉下心、俯下身,走进皖江城市带企业一线,围绕推动皖江示范区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成效等专题进行聚焦式报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