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乡村的风 许俊文 ①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乡村的风

许俊文

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②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③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④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⑤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拔又一拔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发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⑥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1.作者为什么说风是乡村的魂,请联系全文,分要点加以概括。(4分)

2.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段却写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4分)

3.综合全文,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哪些情感(6分)

4.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从第段举出一句加以赏析。(4分)

 

1.①因为风,我感到乡村的温情。②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③因为风,乡村才有了生命与活力。④乡村里的许多事物,都与风息息相关。(共4分。每点1分) 2.①说明树的成长离不开风。②说明万物生长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③由树的成长写到父亲对风的认识,丰富文章内涵。(共4分。答第三点得2分,前两点任答一点得2分) 3.①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②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③对朴实而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敬爱。 ④对故乡纯朴的风格人情的赞美。 ⑤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共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4.(4分)“庄稼在风中拔节……”句,运用排比,描绘风中动人景象,使读者感受到风中勃勃生机。(举出“春风归来遍地绿……”句,并指出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也可)(赏析其中一句即可,例句1分,修辞1分,赏析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不同考查概括文本主体内容要点的能力。这是一篇散文,文章开宗明义指出“风是乡村的魂”,主体部分(②—⑤段)围绕这一线索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要点分别是:每次回到老家,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亲热而不生分);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风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乡村里的许多事物,都与风息息相关。将上述要点提炼概括一下就得出答案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不同考查散文的构思艺术。第④段写两棵树的成长,一棵是“我”从家乡带回去的枣树,因为没有得到风所以几年没有多少长进;另一棵虽然是歪脖子黄栌,看似长不大,可是得到了风,最终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两棵树正反对比,都与风密切相关,通过对比,说明树的成长离不开风,推而广之,一切事物离开了它生存的环境,就不能正常生长;对两棵树的认识都引用了父亲的观点,由物到人,丰富了文章内涵,升华了文章主旨。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本表现的多重情感。此题承接第一题对散文主体内容要点的感慨,原则上一个内容要点应该表达一种不同的情感,①风使我感到乡村的温情,表现了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②风使乡村有了某种诗意,表达了作者对诗意的乡村的赞美之情。③父亲用朴实的话道出了树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本质,表达了对朴实而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敬爱。进而扩大到以父亲为代表的故乡纯朴的风格人情的赞美。 ⑤第⑤段的概括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不同考查分析文章修辞手法的作用。此题要求对第⑤段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举例分析。本段段首句是中心句,以下都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描写风的作用的。“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发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排比表现风的功力强大,威力无比。“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对比(此处理解为对偶比较牵强)突出了风使万物荣枯的本领。只消按题干赏析其中一句即可,不必穷举所有句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8每空1

(1)帝子降兮北渚,                 。  (屈原 《湘夫人》)

(2)人生亦有命,                   ?  (鲍照 《拟行路难(其四)》)

(3)鹿门月照开烟树,               。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4)千岩万转路不定,               。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5)               ,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 《蜀相》)

(6)               ,天涯霜雪霁寒宵。  (杜甫 《阁夜》) 

(7)吴丝蜀桐张高秋,               。  (李贺 《李凭箜篌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持取,捻弄

1.请赏析上阕的意境。(4分)

2.下阕“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查看答案

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C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D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鑱①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②,礼义修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取材于《淮南子·泰族训》)

  注释:①镵(chán):刺、刻。②熙:光明、兴盛。③临:统管、治理。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死不还      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

B.上而民和    唱:歌唱

C.无之而不    靡:倒下

D.其党与      察:仔细看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然越人为以求荣也       胡为乎遑遑欲何

B.礼仪修任贤德也         人非生知之者

C.各小大之材处其位       忠之属也,可一战,战则请从

D.故观所举而治乱可见也   则或咎欲出者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

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

C.昏庸的君主喜欢任用那些对自己唯命是从的人。

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

4.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4分)

(2)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3分)

(3)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2分)

 

查看答案

下列对《菩萨蛮(其二)》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就点明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了江南的好处。

B.“春水碧于天”,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还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写出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写出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入眠;写得悠闲之至。

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采用侧面描写,写出了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洁白如霜雪。

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江南的生活太值得留恋,正当年华,回去岂不要日夜思念而肝肠寸断。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