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无争议陷阱 余秋雨 ①在我们的心理习惯当中,与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无争议陷阱                余秋雨

①在我们的心理习惯当中,与创新意识最有抵触的是什么呢?是“无争议陷阱”。中国民众长期以来愿意接受一种“无争议”的成果,一有“争议”,就皱眉存疑。这一点,正好与创新意识水火不容。大家知道任何创新,必然是对既有成果的挑战,必然是对过往信条的否定,必然是对公众公认秩序的撼动,也必然是对原定规则的触犯。因此,也必然会引来一大堆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形成包围,构成围猎或者围啄。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争议的创新不叫创新,如果一种创新一旦现身就远近都接受,那一定是利用了权势,不可能是真正的创新。

②中国文化把这个“无争议的陷阱”挖得很大,要求一项创新不仅在专业领域里边无争论,而且最好在民众中也无争议。这种从众的惰性对创新而言是一种更险恶的陷阱。历史上哪有一项真正的社会改革方案或者学术研究成果,一出来就广受民众拥护的?我也是民众的一员,我发现,如果以民众的身份来考虑一项不是我们专业的成果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标准一定是陈旧的、世俗的、平庸的。这不能怪民众,因为民众面对一种陌生的创新总会缺少精神扶手,总会惊慌失措,以他们的标准,就很少有创新空间。比如我们现在对城市建筑就是这样,新的建筑出来民众一定否定。有一些低劣的媒体,有一些小人,却让创新者成为一个“争议人物”。当不争议创新项目的时候,大家就去争议这个人,使他的创新无法进行。可见,“无争议陷阱”真正是中国文化产生创新空间的最重要的障碍。

③在一个健康发展的时代,“有争议”是一个褒义词,“无争议”是一个贬义词。理由显而易见,就是一切创新都在争议中实现。

④当成果缺少争议的时候,社会上有一些小人总是从人格上把创新者变得充满争议。这个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特色。

⑤据我所见,多数创新即使不被人家争议,创新者本身在待人接物上也确实有很多缺陷。因为他们要把极大的精力投注在创新项目上,没有时间上下应酬,多数不太合群。他们在创新的时候保持着挑战状态,往往有点骄傲,因为过于谦虚就没法支撑他们的心理动力。他们有时候会面对失败,因此也经常暴露出他们的怨恨、衰弱、愤怒,却又未必有明确的对头,很可能在愤怒自己,就情绪不好。艺术上的创新者那更是这样了,独特的灵感,独特的灵魂中的灵感使他们产生非常怪异的习性,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使他们很难认同世俗的潮流,甚至他们也故意不遵循世俗的规范。因此无论从脾气到外型常常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⑥对这一切,正常的社会都应该理解和容忍。不能设想一切创新者都是温良恭俭让的完人和圣人。据我观察,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完人是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创新的。如果说,对所有创新项目略有争议是可以的,但对创新者的人品却绝对不要争议,因为没有争议的理由。如果老是去争议创新者的人品、习性、性格,那么,中外文化史上那些可爱的人一个也不可能留存

⑦我们真正要防范的是什么人?要防范的是以“争议”为名目来扼杀创造者的人。在现在中国社会上,这样的人的总数很大,他们是勤恳工作人的百倍,是创造者的百倍。有人说真正的比例可能比这个更大。很奇怪,他们制造了一个个可“争议”的人物,但是自己却避开了“争议”。他们自己就成了洞察一切的评判者,只等待着一切被他们“争议”了的创造者投去求饶的目光。对于这样的人,我觉得我们要用两个定义来消解它。第一个定义是:那个一心为别人制造争议而自己避开了争议的人,就是小人,这是第一个定义。第二个定义是:什么叫伟大的时代?那就是谁也不把小人放在眼里的时代。后面这个定义,是美国一位传媒大王说的。

(节选自凤凰卫视《秋雨时分》)

1.下列对于“无争议陷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争议陷阱”是与创新意识相抵触的一种心理习惯,这种习惯长期为中国民众接受。

B.“无争议陷阱”要求创新项目在民众中最好无争议,这成为中国文化创新的重要障碍。

C.“无争议陷阱”缺乏宽容和理性的精神,不但争议创新项目,还会争议创新者的人品。

D.“无争议陷阱”以“争议”为名目扼杀创造者,在当今中国已经引起人们重视和防范。

2.作者为什么说如果老是去争议创新者的人品、习性、性格,那么,中外文化史上那些可爱的人一个也不可能留存,请简要阐述你的理解。(3分)

3.作者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来抵制“无争议陷阱”?请简要概述。(3分)

 

1.(3分)D 2.因为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完人是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创新的,(1分)创新者本身在待人接物上也确实有很多缺陷,从脾气到外型往往让人难以接受,(1分)如果社会不能给予理解和容忍,那么就会扼杀了创造者。(1分) 3.①对所有创新项目略有争议是可以的,但要避免对创新者的人品争议;②要防范以争议为名扼杀创造者的人;③时代应形成抵制无争议陷阱的社会风气。(3分,各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题中,D项错误在于,“在当今中国已经引起重视和防范”在文本中无依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这句话的内容和这句话所处的语境结合分析。这句话的上文有“艺术上的创新者那更是这样了,独特的灵感,独特的灵魂中的灵感使他们产生非常怪异的习性,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使他们很难认同世俗的潮流,甚至他们也故意不遵循世俗的规范。因此无论从脾气到外型常常让人觉得难以接受”的论述,还有“不能设想一切创新者都是温良恭俭让的完人和圣人”一语,文本认为,“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完人是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创新的”。根据这些文字即可归纳出答案。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从文本中筛选正确信息。比如,文本第6段说:“对所有创新项目略有争议是可以的,但对创新者的人品却绝对不要争议。”文本第7段说:“为别人制造争议而自己避开了争议的人,就是小人。”意思就是要防范以争议为名扼杀创造者的人,时代应形成抵制无争议陷阱的社会风气。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②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

[注]①错:通“措”,放置 ;②枉:不正直、邪恶。③世臣:即“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朱熹)。

(1)请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侍中荀彧曰:“不可。丞相兴义兵,匡扶汉室,当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闻言,勃然变色。(第61回)

荀彧因何劝谏曹操?之后曹操是如何对待他的?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望着我说!我原不及你林妹妹!别人拿他取笑儿都使得,我说了就有不是。——我本也不配和她说话:她是主子姑娘,我是奴才丫头么!”

黛玉又道:“这一节还恕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玩,她就自轻自贱了?”。(第22回)

宝玉为什么惹恼了湘云?黛玉又为什么生气?请简述相关情节。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觉慧与鸣凤约定在梅林相见,并向她表明了心迹,鸣凤感激地笑了,表示只想一辈子做他的丫头,觉慧听了非常沮丧。(《家》)

B.吴荪甫得知公债上涨是赵伯韬暗中捣鬼,他劝杜竹斋凑出五十万,来压住公债行情,但杜竹斋认为和老赵斗法太危险了。(《子夜》)

C.克洛德抓住弗比斯的胳膊,追问他与爱斯美拉达约会的事,当弗比斯说他没有钱去赴约时,克洛德还送给他一个大银币。(《巴黎圣母院》)

D.葛朗台太太病重后,葛朗台请来了索漠最有名的医生。医生告诉他,太太病得厉害,可他关心的却是要不要花很多钱。(《欧也妮·葛朗台》)

E.涅赫柳多夫把土地按照不贵的价格租给农民,他自己蒙受了很大的损失,农民们对此非常感激,这让涅赫柳多夫颇感欣慰。(《复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虞美人                     [清]蒋春霖

水晶帘卷澄浓雾,夜静凉生树。病来身似瘦梧桐,觉道一枝一叶怕秋风。

银潢何日销兵气?剑指寒星碎。遥凭南斗望京华,忘却满身清露在天涯。

[注释]①蒋春霖,晚清词人。曾亲历咸丰间兵事,漂泊江淮间,多感伤之作;②银潢:银河。化自杜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③南斗:即斗宿,南斗六星。

1.“病来”二句表意生动哀婉,堪称神来之笔,请赏析。(3分)

2.词的下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朱碧潭诗序                      [明]王慎中

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冲簸波涛,以为壮也。登匡庐山,游赤壁,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遂学为诗,耽酒自放。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其诗不行于时。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贫不自谋,家人诮之曰:“何物可憎,徒涴墙户,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为。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一日,郡守出教,访所谓朱诗人碧潭者。吏人持教喧问市中,莫识谓谁,久乃知其为君也。吏人至门,强君入谒。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守下与为礼,君无所不敢当,长揖上座。君所居西郊,僻处田坳林麓之交,终日无人迹。守独出访之。老亭数椽欹倾,植竹撑拄,坐守其下。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守。皂隶忍饥诟骂门外,君若不闻。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众,讪疾蜂起。而守所以礼君如彼其降,又不为能诗故。守父故与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讲好而报旧德耳。君诗虽由此闻于人,人犹不知重其诗,复用为谤。呜呼,可谓穷矣!

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其欲,而大惬于心。其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易,而岂有所计于外。诗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若为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其好在此也。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哉!

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大指自喜所长,不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为信也。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岂以予文为足重君之诗于身后哉!

[注]:①匡庐:即山西庐山;②涴:污,弄脏;③教:教令,文中指告示;④孤:古同“辜”,辜负。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煮茗以守       饮:饮茶              B.必有深其欲        中:合乎

C.而变其所哉     业:从事              D.不人之不知        病:担心,忧虑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朱碧潭为人所讥原因的一项是(3分)

有发其志,遂学为诗       贫不自谋             徒涴墙户,曾不可食

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然坐以匹夫交邦君     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碧潭虽放浪形骸,不理会他人讥骂,但还是不能忘怀“区区之名”。

B.因为太守的礼遇,朱碧潭的诗开始被关注,但人们仍旧不看重他的诗。

C.作者对朱碧潭不为世所重深表同情,同时对其痴迷于做诗表示理解。

D.太守之所以不计较朱碧潭的狂放,屈尊礼待他,是因为爱惜他的诗才。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3分)

(2)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