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花园醒目处摆着很多名花,牡丹、玫瑰瑰、君子兰……花园角落里放了几盆塑料花。名花纷纷讥讽塑料花。没多久名花枯萎了,主人又换了一些。当塑料花又被新换的名花嘲笑时,塑料花反击道:“笑我们是摆设,你们有我们经济、耐久吗?”
理解上面材料的内涵,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套作或抄袭。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045人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结果显示,95.9%的受访者确认身边存在怯于说方言的年轻人,37.1%的人表示身边能说纯正方言的年轻人已经不多。受访者中,“80后”占41.1%,“70后”占40.1%。
对“年轻人怯于说方言”这—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加以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晗当的一组是 ( )(2分)
读书太多则常受别人的思想影响。读书越多,留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 ,
, , ,大抵在不久后又会淡忘丧失。
①也浅薄而不生根 ②读书而不加思考
③决不会有心得 ④即便稍有印象
A.④①②③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②④①③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苏州园林,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安排也别具匠心。设计者巧妙地利用花间水边的楼台亭榭、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元素,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更扩大,层次也更分明。因此,对于游过苏州园林的人会感到庭园虽小,却曲折有致。这样,景物就给人以开朗中不失收 ① (liăn)、幽深里又有明畅的空间感。游园观景,如同欣赏中国画的长卷,画面次第展开,让人 ② 。
(1) 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
(2) 文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指出并改正。(2分)
语病处: 改为:
(3)从下面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晗当的一个填如②处 (1分)
A.如沐春风 B.神清气爽 C.目不暇接 D.美不胜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她永远只有6岁
陈墨
她6岁生日时收到17万份礼物,包括来自澳大利亚的两只小袋鼠和一名随行饲养员。截至1941年,饱受经济危机之苦的美国公众共计花费4500万美元购买以她为原型的7款秀兰娃娃。“望子成星”的好莱坞妈妈们把砖绑在孩子的头上,为了让她们和秀兰•邓波儿一样矮小。
自1934年拍摄歌舞片娃《起立欢呼》之后,6岁的邓波儿成了好莱坞红极一时的明星。仅此一年,便拍摄了10部电影,并以此“不朽的惊人的巨大成就”获得奥斯卡特别奖,成为有史以来唯一一个获得该奖项的孩子。
1935年到1939年,她都在美国最受欢迎的十大明星之列。事实上,她56个发卷的金色卷发、不笑时都有的甜美酒窝、胖嘟嘟红扑扑的小脸几乎成了美国人的精神慰藉,在电影院看看这个小天使唱唱跳跳,就能暂时忘掉大萧条和希特勒。媒体赞她是“大萧条中的—抹亮色”,罗斯福总统在炉边谈话中感慨:“只要我们国家还有秀兰•邓波儿,我们就会没事的。”
没有人希望邓波儿长大。具有远见的福克斯公司1934年把她的年龄从6岁改成5岁,并抹去了她3岁时曾在舞蹈学校受训的经历,这朵“好莱坞保护叶下洒满露珠的小花”无忧无虑的童年点亮了很多美国人的生活。
而实际上,邓波儿几乎没有真正的童年。3岁上舞蹈学校,3岁半参演第—部系列剧,4岁半参加第一次面试。“我是秀兰•邓波儿,”她对导演说,“我受过很好的指导。如果您想用我,请告诉我什么时间和该穿什么衣服。”
每个工作日她都要戴着56个发卷入睡。在嘈杂的片场练就了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这使她能够同时收听两个广播节目而互不打扰。她懂得如何与最善于抢戏的老戏骨争镜头,也知道如何天真地避开记者不怀好意的提问。
1939年,福克斯公司依然让她穿着娃娃裙拍摄了《小孤女》。当身体的曲线代替了头发的曲线,她失去了吸引力。《华盛顿邮报》刻薄地嘲笑她,“秀兰开始发胖,十一岁时骨节嘎嘎响,生活就是这样。”
—切光环都在离她而去:观众受不了他们最爱的小宝贝已经长大的事实,男演员难以和这个几年前还在膝头玩耍的小女孩儿逼真地谈情说爱。1950年,22岁的邓波儿正式退出舞台。
邓波儿上世纪六十年代进入政界。尽管她在参加加州第十一国会区补选时曾试图淡化自己的过往经历,却依旧铩羽而归。她无奈地认识到,即便自己已经40岁了,“我在他们心中的形象还是那个6岁的邓波儿”。
1969年,邓波儿出席联合国大会,这一次,童星秀兰为她打开了一扇门。来自所有国家的代表都觉得已与她相识已久,这让她在联各国的工作顺利却不轻松,“如果我做得不好,小秀兰帮我打开的门就会关上”。她每天只睡5小时——读书到两点,七点继续工作。
晚年的邓波儿依然收到大量来自粉丝们的邮件,坐在电脑前的人们被那个洋娃娃般的小萝莉萌化了,就和70年前坐在电影院里的人们一样。“我想他们中的很多人以为我还是只有6岁。”秀兰说。
她于2014年2月10日逝世,终年85岁。她活在42部电影里,活在3个子女和无数影迷的心中。此外,这个永远的童星还以另一种形式被记住——款以她名字命名的经典鸡尾酒。这款“秀兰•邓波儿”没有酒精,面向孩子,为了让他们体验一回当大人的感觉。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4年02月19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福克斯公司抹去邓波儿曾在舞蹈学校受训的经历,让她的童年显得无忧无虑,是为了迎合观众的情感需要。
B.媒体、观众和同行都无法接受邓波儿长大了的事实,失去了吸引力的她迫于无奈只好选择退出了演艺舞台。
C.邓波儿参加加州补选铩羽而归,表明那时美国观众渐渐淡忘了这个曾给他们带来慰藉的童星,揭示了炎凉的世态。
D.晚年的邓波儿仍然收到大量粉丝的邮件,她洋娃娃般可爱的形象在网络时代依旧深入人心,对此邓波儿倍感欣慰。
E.能让孩子体验当大人的感觉,既是“秀兰•邓波儿”鸡尾酒的独特之处,又暗含作者对邓波儿人生际遇的理解。
2.第一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3.六岁成名的经历对邓波儿来说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车站食堂里的老人
[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在迈奥尔的车站食堂的一角里,坐着一个清瘦的老人,生着满脸硬胡子。里加湾的上空,冬天的暴风一阵阵呼啸而过。海岸上覆着很厚的坚冰。透过烟雪可以听见波涛冲击岸边坚冰的声音。
显然这位老人是到食堂里来取暖的。他什么也没有,无精打采地坐在长椅上,把两只手笼在补得很坏的渔夫短大衣袖里。
和老人—起来的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小白狗。它蹲在老人的脚边哆嗦着。
在老人的邻座上,有一群年轻人,后脑勺绷得很紧,而且通红的,大吵大嚷地喝着啤酒.帽子上的雪融化了。雪水滴到啤酒杯里,漏到熏肠面包上。不过,那些年轻人正在争论一场足球赛,所以没注意到这个老人。
当一个年轻人拿起面包一口咬下一半时,这条狗忍不住了。它到小桌边,举起前脚,阿谀地望着年轻人的嘴.
“彼契!”老人轻轻地叫它道,“你多不害臊!彼契,你干嘛去打扰人家?”
可是彼契仍然站在那里,只是它的前腿不住地哆嗦,因为举乏了,耷拉了下来。等到两脚碰到潮湿的肚子上时,便忽然醒悟过来,又重新举了起来。
但是那些年轻人没注意它。他们正谈得津津有味,且时时把冷啤酒倒到杯子里。
“彼契!”老人又叫,“喂,彼契!过来!”
小狗很快地摆了几下尾巴,好像告诉老人它听见了,请他原谅,不过它一点办法也没有。它不看老人,甚至完全背过身子去。它好像在说:“我自己知道这不好。不过你又不能给我买一块这样的面包。”
“唉,彼契,彼契!”老人低声说,因为心里难过,声音有点发颤。
彼契又重新摇了一下尾巴,顺便哀求地看了老人一眼。它好像请求他别再叫它。
因为它自己心里也不好受,若不是万不得已,它当然绝不会向陌生人讨的。
一个颧骨高大、戴着绿色帽子的年轻人终于看见了这条狗。
“要吃的吗,狗崽子?”他问道,“你的主人在哪儿呐?”
彼契欢喜地摇摇尾巴,看了老人一眼,甚至轻轻叫了一声,
“您是怎么回事,先生!”年轻人说,“您既然养狗就得给食吃,不然就不文明。您的狗跟人家讨食吃。我们这儿有法律规定不许讨饭。”
那些年轻人哄笑起来。
“净是胡说八道,瓦尔卡!”其中一个人喊道,掷给狗一片香肠。
“彼契,不许吃!”老人喊道。他的脖子涨得通红。
小狗蜷缩起身子,耷拉下尾巴,回到老人身边来,甚至看都没看一眼香肠。
“一点渣儿都不许动他们的!”老人说。
他开始痉挛地翻他的衣袋,掏出几个银角子和铜子来,放在掌心上,一面数着,一面吹掉钱上粘着的脏东西。他的手指不住地颤抖着。
他走到柜台边,把几文零钱放到潮湿的台子上。
“来一块香肠面包!”老人哑着嗓子,说。
女售货员在碟子里放了两块面包,进给了老人。
“只要一块!”老人说。
“您拿去吧!”售货员低声说,“我不会因为您受穷的……”
“谢谢!”老人说,“谢谢啦!”
他拿起面包到月台上去了。月台上一人也没有。一阵暴风已经吹过,第二阵暴风正在刮来,不过离得还很远、甚至可以在利耶卢皮河时岸的白色树木上,看见微弱的阳光。
老人坐到长凳上,给了彼契一块面包,把另一块用灰色手帕包起来,藏在袋里。
小狗痉挛地吃着,老人看着它说道:
“哎,彼契呀,彼契呀!真糊涂啊!”
小狗没听他说活。它在吃东西。老人看着它,用袖子揩着眼睛——风吹下了眼泪。
(选自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全蔷薇》,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食堂里的年轻人以养狗不喂食违法来嘲弄老人,还将香肠丢给小狗,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冷漠和缺乏同情心。
B.小说细致地描写了老人掏钱买面包的动作,流露出他对小狗的失望和愤怒,以及对花费的几文零钱的不舍。
C.女售货员低声解释多给一块面包的原因,她帮助老人的同时也顾全了他的面子,这种真诚使老人愿意接受她的帮助。
D.老人责备小狗彼契糊涂,小狗只顾吃东西,这间接表现了老人内心的孤独与悲戚,增添了小说的悲剧意味。
E.本文撷取一个生活片段,通过穷苦人饱受歧视的命运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并善用细节描写来增强感染力。
2.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4分)
3.有人认为“饥饿的彼契”更适合作为小说的标题,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