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周国平说:“我们的日子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头脑是满...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周国平说:“我们的日子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头脑是满的,心却是空的。”

请以“满与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参考例文: 满与空 林语堂曾经很动情地说:“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我想,这句话真是将满与空的真谛诠释到极致。 爷爷很爱笑,很大声地笑。爽朗的笑声直通人的心尖,仿佛可以扫去所有的阴霾。每当这时,阳光就爱在爷爷布满沟壑的额头上安营扎寨,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其实,爷爷是个历经苦难的人,春秋鼎盛的爷爷便遭受了丧妻遗子、背井离乡的痛苦。于是,几乎中国的每一片土地上都留下了他的汗水。他用沉默书写了那个时代的苦。 可生活虽压弯了爷爷的脊梁但却未压弯爷爷对生活的热情。 爷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唯一的喜好是煮茶。每当夏日的午后,推开院门,便可见爷爷坐于树荫下煮茶。一盏炉子,一柄扇子,而爷爷的表情是近乎沉迷的专注。于蒸腾的水汽中,爷爷总给人一种异样的温情。 小时候按捺不住性子,陪爷爷煮茶,不一会儿便被树上的知了、水里的青蛙吸引了所有的注意力。亦不喜欢茶的苦涩,仿佛可以 从你的舌尖曼延到心坎里,久久不能退去。 而如今,长大了,每当心烦气躁之时。总要来爷爷这坐一会儿,看爷爷煮茶,听爷爷唠叨些有的没的。再品上一杯香气四溢的龙井,会觉得此生何极。 我曾看着爷爷未曾翻新的布衣纳闷过。我亦知道,在许多人看来爷爷的生活是空的。似乎除了一杯茶、一柄扇就再无其他。空空的,似乎什么都没有。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没有舒适安逸的物质生活;甚至,没有朋友间的高谈阔论,酒酣之乐。 可是,你见过爷爷的笑便会明白:爷爷的生活是满的。虽足不出户,虽历经磨难,但爷爷心中满满的阳光,满满的幸福,从来没有停息过。 爷爷的一竿云淡,一竿风清将生活诠释得无比精准。到这时,你或许才方能明白爷爷空背后的满。才会明白,那些只能看得见利益,只道前途的人,日子虽忙碌但却是空的。因为他们的心是空的。我无法指摘他们的选择,但却对爷爷的生活羡慕不已。 夕阳漫过窗棂,照在爷爷饱经沧桑的脸上。满满的,全是幸福。 “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就是满。 【解析】 试题分析:“满与空”这个题目属于关系型作文题,同时它还是一个哲理性的话题。 “满与空”可以是物理属性上的两种状态,如客人到家,给对方斟酒须要“满杯”;逛商场看到心仪的商品,但摸摸口袋却囊中羞涩,空空如也。也可以是人心灵深处的两种状况。结合提示语我们至少可以这样理【解析】 “满”可以指物质欲望太甚、日程安排太满等等,“空”可以指心中没有真善美的滋养,生命很空洞、苦涩,过分追逐外界而忘记自我的存在,完全投入到物欲谋求中,忘记心中忽视对道德律的敬畏等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杯具”,一般指生活中的盛水器具——杯子,但我们发现不仅如此:

(1)刚刚过完今年光棍节的李超心情还不错,他觉得自己十分有希望结束多年的“杯具”恋爱史,因为他发现,身边的“校园红娘”越来越多了!(《中国青年报》 2009年11月13日

(2)医学免疫博士却缺乏受挫免疫能力,敢跳楼却不敢面对现实,确实是杯具。(《南方都市报》2009年12月1日)

“杯具”是“悲剧”在电脑输入过程中的词语变异形式,本身属于别字,是对语言规范形式的偏离。但自2009年10月以来,“杯具”一词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广泛流行。

请你从积极的角度对“杯具”一词的使用进行评述。(6分)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无论对于奥运史还是建筑史,2006年9月17日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举世瞩目的国家体育场“鸟巢”今天上午完成了它工程建设中最富有悬念的一道程序——钢结构卸载。              。再过两年,奥运会开幕式将在这里举行,50多块奥运金牌将在这个伟大的建筑中诞生。

①中国人能不能把“鸟巢”建起来   

②一个建筑史上的世界之最,由此诞生   

③这就意味着,“鸟巢”重达42000吨的钢铁枝蔓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支撑起来   

④而今天的顺利卸载意味着“鸟巢”建设成功了   

⑤几年前曾经有这样一种质疑的声音

A⑤①④③②      B②③⑤①④      C③②⑤①④      D⑤①④②③

 

查看答案

欣赏右边这幅漫画,请为其题诗或配文。

满分5 manfen5.com

 

要求:①符合画面情景;

②表达鲜明生动;

③字数不超过40字(4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办事儿

王和文

每次探亲回家,父亲都会提起表哥。他通常这样说,你表哥真不错,经常来照料我们,大大小小的事都替着张罗。

表哥待我们真是好。我在县城读书的时候,伙食差,经常陷于“饥寒交迫”的境地。多亏了表哥,他当时在县里最气派的第一饭店工作,晚上下了班,经常到学校里给我送去一大块熟牛肉或狗肉,看着我吃下才笑眯眯地离开。

我有时会问,你这样做好吗?

表哥说,我们那里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人吃嘛,撑死了能吃多少?

我很感动,也很诧异,但是狗肉堵着嘴,想不出恰当的话来,只能说,你们不会把饭店拿垮了吧?

果然被我不幸而言中。我考上大学的第二年,第一饭店停业了。表哥呢?进了一家金属乐器制造厂。

我再次放假回家,发现家里的橱柜、水缸盖、锅盖乃至簸箕,全都是亮闪闪的优质材料。我的心一沉!侧立起耳朵,看着父亲。他老人家果然又说,你表哥真是不错。

我决定和表哥谈一谈。我尽量委婉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你这样做对单位和个人都是不负责任的,这样下去对自己是很不利的。

表哥很尊重我这个小弟,他也相当诚恳地表达了他的意思:你表哥我没有别的本事,只能拿破料子给亲戚朋友办点事儿;要是这点事儿都办不了,我还不憋屈死啊;又不是偷出去卖钱,自己人用嘛,打死了能用多少?

我乖乖地闭上嘴巴。

不过,表哥还是感谢我的开导,他说,放心吧老弟,我倒是想拿金块呢,可也得有啊,厂里只有铝合金和擦琴的布料。

我这才注意到,他家里的窗帘、床单、电视机罩……都是上好的白棉纱布。

我讪讪地说,你们,你们不会把工厂拿垮了吧?

果然又被我不幸而言中。没过两年,乐器厂倒闭了。表哥呢,下岗了。

又是一年过去。

我再一次回家。阔同学在当地最高档的酒店设宴款待。酒至半酣,我去洗手间,没想到竞遇见了表哥!他做了这里的保洁员。

意外相逢,我们都特别高兴。表哥实在见老,也是奔50岁的人啦,但是热情和仗义丝毫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局限,他把“正在维修请您稍候”的大牌子架到洗手间门外,说,不让别人进来,给你专用!

我大着舌头说,这不太好吧?

表哥说,嗨,这点事情都办不到,你表哥我在这里不是白混了么?

从洗手闻出来,我发现衣兜里鼓鼓的,掏出来一看,是不知什么时候塞进去的五六包卫生纸。我隐约记起表哥刚才说过一句话:这里只有这东西,真不好意思拿出手。

我嘿嘿笑了,眼泪却止不住流下来……

(选自《京江晚报》)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中的表哥是一个对亲戚朋友热情仗义,喜欢假公济私、损公肥私的艺术形象。

B.小说中表哥的境况每况愈下启示我们:个人的利益是建立在集体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一味假公济私,最终损害的可能就是自身的利益。

C.小说中的表哥办事儿注重了人情,注重了个人利益,忽略了制度,忽视了集体利益。

D.小说中的表哥勤劳勇敢,他三次变换工作,自身利益并没有受到影响,他的所作所为是有情可原的。

E.小说中的表哥做事注重人情,“我”被他的深情所感动,眼泪禁不住流下来,这样写更能突出表哥朴实无华的形象。

2.文章的题目是“办事儿”,主人公表哥究竟会不会办事儿,还真是一件难以评价的事。请问表哥办了哪些事?你对这些事作何评价?(5分)

答:                                                                                         

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请你说说小说的结尾有什么耐人寻味之处。 (5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微公益”折射的社会管理之道

何小手

一种全新的、自下而上的“微公益”慈善模式,正受到公众尤其是网民的追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支队伍,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在新媒体技术搭建的现代化平台上,汇成温情脉脉的爱心洪流。

“微公益”之“微”,首先是指参与主体之“微”和力量之“微”。传统观念中,人们对慈善的认知往往本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心态,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数“成功者”的专利,慈善成了道德竞赛,谁捐的钱越多,境界也就越高。“微公益”改变了这种局面,它的参与者多数是社会普通民众,对于善举,它强调有无,而不追求多少。

“微”的另一层意思是指微博客。这种全新的互联网应用促成了一个虚拟社会,公共话题在网民社群中快速传播,为“微公益”提供了情感载体,搭建了宣传平台,成就了组织手段。

即时性也是“微公益”的特点之一。一个社会事件的发生,一种现象的舆论凝聚,尤其是当弱者命运广受公众关注,都可能即时引发出公益行为。

“微公益”的慈善主体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大企业家,它甚至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举手之劳的、轻松的甚至是寓慈善于乐的参与方式。“微公益”所倡导的重在参与、自我管理的理念,也为现实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对比“微公益”和传统的机构型公益形态,可以发现,前者依赖分散的网民,汇聚的是草根的“微力量”;后者依赖企业或有较大经济实力的个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没有交集。现实中,传统公益机构纷纷上网,为公民参与公益提供网络渠道;另一方面,近来兴起的“微公益”组织者也意识到,单纯利用网络,缺乏机构的规范管理,活动将难以持续。现今针对“微公益”的部分质疑,亦与专业化不足的现状有关。从这个角度说,传统公益形态与“微公益”并非泾渭分明,“微公益”不会取代前者,只有互相补充,新生力量才可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微公益”是源自草根的星星之火,互联网则将这爱心之火引燃燎原。面对公民对慈善的热情参与,政府所能做的,就是为“微公益”建立规范机制和游戏规则,引导其走上正规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微公益”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一种集公众点滴之爱汇成爱心洪流的自下而上的新型慈善模式。

B.不赞同“达则兼济天下”,强调善举的有无,而不追求捐款的多少。

C.以互联网为情感载体和宣传平台,具有反应即时、传播快速的特点。

D.倡导重在参与的理念,为公众参与慈善活动提供了方便轻松的方式。

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观念中的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数“成功者”的专利,捐资数额成为衡量境界高低的标准。

B.一个社会事件发生后,“微公益”就会及时跟进,使之成为舆论焦点,从而改变社会弱者的命运。

C.“微公益”不仅丰富了人们对慈善的认识,也因其倡导的理念为现实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D.“微公益”依赖分散的网民,汇聚草根的“微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微公益”的力量是微弱的。

3.应如何改进“微公益”,才能使它有更长远的发展?请简要回答。(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