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有品位的观众与有品位的媒体
孙 萍
近些年,从媒体内容制作的造假、炒作、夸大,到媒体内容传播的有失公允、肤浅片面、低级情趣,一些大众媒体的品位低俗化一直为人们所诟病。为什么媒体文化品位一直难以提高?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明确媒体文化品位的标准。对于媒体文化品位的判定,不能基于简单的“有什么”或“是什么”的一刀切标准,还是要在了解媒体文化品位及其背后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给出答案。
首先,什么是媒体文化品位?从社会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品位”可以指对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喜好与偏爱;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存在于我们思维习惯中的对事物的喜好标准。不可否认,媒体文化自身存在阶层性。而媒体文化品位的阶层性是由观众的品位差异性最终决定的。这种差异性以“有需求就会有生产”的市场运作模式呈现于现今的媒体市场,致使部分媒体内容品位低,不仅损害了媒体信誉,也败坏了社会品德。
那么,导致品位出现阶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是一种文化知识层面的差异。首先,知识总是要先于欣赏或喜好存在;其次,欣赏或喜好某件事物也需要相应的知识作为基础。这一观点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也可以解释。“文化资本”简单来讲,就是一种文化积累和文化能力。拥有更多文化资本的人倾向于知晓更多的文化层面,而文化资本低的人知晓的文化内容则较为有限,尤其是较难知晓更高层面或更高品位的文化。
但是,是否可以说文化资本多的人一定拥有高品位的媒体文化需求,而文化资本低的人媒体文化需求品位就会低下呢?不尽然。其实,除了现有的文化资本外,一个人媒体文化需求品位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于现有文化资本而形成的一种品位评判力。这种评判力的本质是一种知识力量的体现,即受众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体内容时,能够基于自身认知,形成自身的审美需求和品位原则,并有能力加以执行。
因此,我们可以说,文化资本与基于文化资本形成的品位评判力,是受众品位层次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受众的品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媒体的文化品位。只有提升民众对于碎片化、异质化、多元化的媒体文化的欣赏力与鉴别力,才能帮助其形成有原则、有责任、有素养的文化品位,才是解决媒体内容低劣化、媒体品位平庸化的“釜底抽薪”之策。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
1.下列对文章所说的“媒体文化品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高低不仅体现在媒体内容的制作上,还与媒体内容传播的客观、全面等有关。
B.要对其进行准确评判,不能停留在“有什么”“是什么”这样一些简单化的标准。
C.存在阶层性,这种阶层性是由媒体文化的阶层性、观众的阶级属性共同决定的。
D.关系着媒体的信誉,同时也与社会品德密切相关,低俗化会给两者都造成损害。
2.“一些大众媒体的品位低俗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2分)
3.怎样才能成为“有品位的观众”?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③;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告子上》)
③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注】①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②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③必志于彀:朱熹《集注》云:“志犹期也;彀,弓满也。”
1.上面选段的言论,包含对教育者的哪些要求?请简要说明。(3分)
2.作为受教育者,从上面选段的言论中可以得到哪些为学启示?请简要说明。(3分)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宝玉)一壁里低头心下暗算:可惜这么一个人,没父母,连自己本姓都忘了,被人拐出来,偏又卖与了这个霸王。
“这么一个人”指谁?“被人拐出来”一事是如何发生的?最后是如何“卖与了这个霸王”的?请回答和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布曰:“吾欲杀此老贼,奈是父子之情,恐惹后人议论。”允微笑曰:“将军自姓吕,太师自姓董。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耶?”
“老贼”指谁?“掷戟”一事是如何发生的?吕布是如何谋杀“老贼”的?请回答和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觉慧得知同学被兵痞打了的消息,就和同学一起到督军署请愿。督军署以“督座自有解决的办法”敷衍学生,觉慧十分愤怒。(《家》)
B.吴荪甫为双桥镇失陷而忿怒,林佩瑶以为丈夫发现了自己的秘密在生自己的气,很紧张,于是把自己和雷鸣的私情合盘托出。(《子夜》)
C.伽西莫多受审时,预审官询问他的姓名、年龄和职业。伽西莫多非常无礼地回答了这些问题,让预审官和现场民众大为不满。(《巴黎圣母院》)
D.前往印度前,夏尔变卖了已经没用的衣服,得到了葛朗台的称赞。后来,葛朗台又趁机低价收购了夏尔的饰品,大赚了一笔。(《欧也妮·葛朗台》)
E.审讯暂停时,涅赫柳多夫找到检察官,提出要与马斯洛娃见面。检察官询问原由,涅赫柳多夫回答说他打算跟马斯洛娃结婚。(《复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菩萨蛮·咏梅
[宋]朱淑真
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霜钩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栏杆,夜深花正寒。
(选自《朱淑真集注》)
1.请从描写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一枝和月香”一句。(3分)
2.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