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警惕名校农村学子锐减 周继坚 据报道,在中国农业...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警惕名校农村学子锐减              周继坚

据报道,在中国农业大学今年的大一新生中,农村户籍生源10年来首次跌破三成,仅占2826%。如此低的比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农村教育的忧虑。近年来,重点大学农村生源的减少是整体趋势。统计显示,上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县级中学生比例占到50%左右,而今年只有七分之一;北大的农村学生比例从过去的30%左右降到了近年来的10%到15%。

在教育发展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和均衡,既是众多教育界专家学者的一致呼吁,也是教育管理部门多年来矢志不渝的目标。从现实的国情看,我国城市化水平还不高,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很大。相比于城市,农村学生的数量占多数,从教育公平和均衡的角度讲,在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重应该大于城市。然而,现实中不仅农村学生在高校中所占比例很低,而且似乎逐年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高校扩招让上大学变得容易。然而,对广大农村学子来说,能够吸吮到这一“雨露”的人却越来越少。有人把大学里农村学子的减少归结为城市化进程,有的归因于农村孩子的基础教育底子整体不如城市。然而,这些原因只是在解释表象,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以去年全国高考为例,农村孩子占考生总数的62%,可见农村孩子仍然是应考的多数。就学生个人基础素质来说,城市孩子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兴趣特长,但农村孩子也有更多的参加劳动实践的经验,决不能说会弹琴的城市孩子的素质就一定高过放过牛的农村孩子。

大学里农村学子的减少,根本上暴露的还是长期以来普遍存在且已饱受诟病的教育均衡问题。除了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外,近年来推出的校长推介制、高校自主招生、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农村孩子显然都不占优势。首先从家庭经济条件和教育环境来看,农村孩子主要靠课堂上有限的教育资源,不像城市孩子那样可以享有丰富的各类课外辅导和培训资源;其次,自主招生和校长推荐制等举措也主要面向少数优质示范高中,农村孩子事实上很难进入这些重点中学。

重点大学中农村学子的减少是一个警示信号,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育天平的倾斜度。在城市和重点中学较多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情势下,农村学子在高考竞争中先输掉了一大截。再加上以成绩衡量政绩的功利思维,又加剧了地方对学校投入和学生选拔的人为扭曲。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中学到高考,招生考试越来越像程序化的“掐尖机器”。结果,农村孩子不断被重点中学、重点班级边缘化,考取重点大学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丧失,导致农村孩子上升空间日益狭窄。要看到,长此以往,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一个不利于社会良性发展的新隐忧,那就是阶层固化。

(选自2011年08月26日《光明日报》)

1.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从教育均衡的角度来看,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很大,在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重应该要大于城市学生。

B.城市孩子有这样那样的兴趣特长,农村孩子只有参加劳动实践的经验,二者存在着素质上的差距。

C.在目前的形势下,重点大学中农村学子的减少以及成为一个警示的信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育天平的倾斜度。

D.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丧失,导致农村孩子上升空间日益狭窄,这成为社会新隐忧。

2.开头第一段所引用的数据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3.文中“饱受诟病的教育均衡问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1.B 2.反映农村学生在当今高校招生中的具体情况,暴露了教育失衡问题,为全文的议论提供了依据。(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3.①教育资源城乡有别;②近年来推出的教育改革举措更不利于农村学子。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正误。题中,B项“二者存在着素质上的差距”的说法曲解文意。文本相关意思在第3自然段,为:“就学生个人基础素质来说,城市孩子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兴趣特长,但农村孩子也有更多的参加劳动实践的经验,决不能说会弹琴的城市孩子的素质就一定高过放过牛的农村孩子。”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明白,一般来说,在文章中运用数据,或是为了突出某个论点,或是为了增强真实性。在本文中,列举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暴露教育失衡的问题,从而为全文的议论提供依据。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中“教育均衡问题”一语,在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相关信息主要集中在文本最后一段。文本说“在城市和重点中学较多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情势下,农村学子在高考竞争中先输掉了一大截”,这实质就是教育资源城乡有别;文本有“以成绩衡量政绩的功利思维”“招生考试越来越像程序化的‘掐尖机器’”等语,这说明近年来推出的教育改革举措更不利于农村学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孟子·离娄下》)

【注】①中:合乎中道的人。②养:教育,熏陶。③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意为贤能的人如果不教育、熏陶不贤能的人,那么他们就违背了中道,有伤德行,与不贤能的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1)请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2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操仰面笑曰:“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郭嘉曰:“计可速发。”操曰:“今只将计就计。”

曹操在攻打濮阳城时中了谁的计策?曹操是如何“将计就计”的?请简述。

(2)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宝玉道:“相貌倒还是一样的.只是言谈间看起来并不知道什么,不过也是个禄蠹。”

宝钗道:“你又编派人家了.怎么就见得也是个禄蠹呢?”

贾宝玉在评价谁?贾宝玉在见到他前后心情有什么变化?宝钗得知后有何反应?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梅表姐,虽然环境的关系很大,但环境也是人造的。我们又何尝不可以改变环境?人无论如何应该跟环境奋斗。能够征服环境,就可以把幸福给自己争回来。”

这是觉慧说的话,他还劝梅表姐多看书,他以为新书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家》)

B.梅去世后,觉慧在向她的灵柩告别时,悲哀地说:“我恨不能把你从棺材里拉出来,让你睁开眼睛看个明白:你是怎样给人杀死的!”(《家》)

C.“双桥王国”的幻想破灭后,吴荪甫看到了孙吉人写的一份“草案”,产生了如下憧憬:“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子夜》)

D.诗人甘果瓦为爱斯美拉达美丽的舞姿所倾倒,专门为她创作了一首诗,诗中写道:“美就是完整,美就是全能,美是唯一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巴黎圣母院》)

E.葛朗台本是一个箍桶匠,又是种植庄稼的能手,因此他对每年的木桶需要量了如指掌。做交易时,他还善于讨价还价,假装耳聋,把对方弄得晕头转向。依靠这样的手段,他最终成为镇上的首富。(《欧也妮·葛朗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 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1.颔联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饮泉亭记                   [明]刘 基

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与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移哉?

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贪相承习为,民无所归咎,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与物皆受其赐。呜呼,伟哉!以时尚气节,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多不与相得。予甚敬其有祖风也,是为记。

(选自《诚愈伯文集》,有改动)

【注】 司马氏:代指西晋。征士:不赴朝廷征聘之士。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与利史相先后       卒:最终

B.夫岂一勺之水所能移哉      幻:惑乱

C.而不乎外                  假:借助

D.贪相承习为                故:缘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赞扬吴刺史的一组是 (3分)(  )

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 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 有一焉,则其守不固 明而自信,笃也 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 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段概述吴刺史饮贪泉、赋诗,廉洁终老,宪副吴君用“饮泉”给亭命名等事情,为下文议论张本。

B.第二段中作者批评一些人对吴刺史饮贪泉事的非议,认为君子树立廉洁的榜样,有利于匡正世风。

C.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吴刺史冒死饮泉,具有无所畏惧的勇气,是大丈夫之所为,值得世人学习。

D.末段指出以“贪”给泉水命名的原因,表达了百姓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并照应上文,点明写这篇记的缘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3分)

(2)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