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地 窖 (法)塞斯勃隆 国王陛下颁布了一道诏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窖                 (法)塞斯勃隆

国王陛下颁布了一道诏令,宣称他将每月一次亲临一个臣民的家,并在那里进餐。朝廷的反对派就立刻散布舆论,说这种做法是“收买人心”。国王无论干什么,反对派准会发表点攻击性的评论,把国王贬得一钱不值,什么“好大喜功”啊,“怯懦无能”啊,等等,不一而足,向来如此。这回,国王去臣民家里进餐一事,他们只报以耸耸肩膀,鄙夷地斥之为“收买人心”。哪知,这次他们可错怪了国王。因为国王的这项决定,看来事体不大,却有深刻的用意。国王向来研究历史,深知曾有许多王朝由于不懂得跟人民保持接触的重要性,不察民情,进而失掉民望,最后归于灭亡。而国王本人,自从登基以来,已觉察到显赫的王权在他跟臣民之间正在垒起一堵无形的墙壁,而且越垒越高,根本用不着设岗戍卫,却比王宫的高墙更加难以逾越。而今国王就是想打破这种局面,方法虽然天真一些,却是体面的。

总之,陛下的主意已定:每月都要到他治下的百姓家里进餐一次。内阁的好几位大臣为此很不高兴,警察总长尤为惶恐。他对付街头群众集会、防范爆炸暗杀事件之类是装备有余的,而对付一家一户、日常生活诸环节的问题,例如菜里放毒等,却毫无经验。其他大臣害怕的却是另一回事:过去,他们是国王得到消息的唯一来源,现在如果陛下忽然发现大臣们自己原来一无所知,而他们却一直在谎称民意,那可如何是好!那些高官显贵、朝廷的在野派、新闻界、各种工会无不声称自己是代表民意的,可是当人民真有机会开口说话的时候,他们又惊恐万状。谢天谢地! 好在老百姓早已丧失了讲话的可能,甚至失掉了讲话的兴趣国王陛下对受到的款待和吃的饭菜都非常满意。在豪华的王宫里,有一道菜是国王不好意思点的,那就是布纪侬风味牛肉。但是这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怎么就偏偏猜到了国王想吃这个菜呢?她又怎么知道国王一直盼着能大杯痛饮都兰纳的葡萄酒?

国王陛下询问了五个孩子的情况:名字叫什么,学习怎么样,身体有没有病等,然后,他很不自然地笑笑,试探着说道:“咱们来谈点儿政治吧!”

“谈这个有什么用,”孩子们的父亲说道,“俺倒不是恭维您,我们在这玩艺儿上想的跟您一样。俺常叨咕——不信您问孩子的妈,俺说,俺要是个当官儿的,想办的事也不是别的,就是现在他们办的那些。”他的妻子表示同意,但又有点难为情地补充说:最好能改动一下学校放假的日期。

国王听了大为高兴,说:“这正是最近教育大臣向我提出的建议。年轻人,你们呢?没有什么不顺心的事要说一说吗?——太太,能不能给我再来点儿布纪侬牛肉?”

“要说的事倒没有,”大孩子的话音渐渐平稳起来,“但是关于服兵役,我有个请求。”

他所提的问题,同样是在内阁会议上有人提出过的。这时候,孩子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了,每个人都提了一条建议,每条建议都是同样年龄的孩子所感兴趣的改革,而且这些建议几乎全都是在朝里议而未决的问题,其中有几个,恰恰是国王本人在内阁会议上一直持反对意见的。这时,他嘴里不说,心里暗记着,准备予以重新考虑。这是个好心眼儿的国王。

半夜十一点,国王和老百姓分别了,彼此都感到十分满意。一直在简陋的屋门外,焦急地等候着的三位大臣和警察总长从国王的脸上看出了这一点。

一位大臣说,“我们冒昧地给这户人家带来了一些礼品,请陛下俯允!”“这个主意不错,”国王说,“如果以我本人的名义来送,倒可能引起误解。明天见吧,先生们,我真的非常高兴!”

四位大臣向国王行礼告别,然后他们进了屋,向出场的七个演员付了预定的酬金。正当他们要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脚底下似乎有些什么响动。

“哎呀,”警察总长大声喊叫,“我差点儿把他们忘了(原来,三个半钟头以来,这所房子真正的主人一家一直被关在地窖里,悄悄地呆着,感到时间太漫长了)。我希望还能剩下点儿布纪侬牛肉给他们……”

(选自《微型小说鉴赏辞典》,蔡若明译,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国王计划每月到百姓家进餐一次,是希望借此接触人民,消除与臣民间的隔阂。

B.内阁几位大臣担心老百姓在家宴上向国王反映真实情况,不希望国王去百姓家进餐。

C.在进餐过程中,主人家提出的种种建议恰巧是国王先前内心赞同并且希望付诸实践的。

D.国王担心被反对派斥为“收买人心”,不愿以个人名义送礼物给款待自己的这户人家。

E.小说中人物对话语言得体,符合各自身份。“布纪侬风味牛肉”多次出现,起到了线索作用。

2.在小说中,“国王”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主要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3.这篇小说题目“地窖”有哪两个层面的含义?小说主要表现了什么主旨?(6分)

 

1.C、E(选对一项得2分。) 2.勤政爱民,求真务实,尊重民意(善于听取意见);(2分)想深入民间了解民意可最终仍不免被蒙蔽欺骗。(2分)(意思对即可) 3.小说题目“地窖”首先是实指房屋主人家地底下的一个地下室或地洞,小说中警察总长将主人一家关在地窖里;(2分)隐喻底层老百姓的真实生活被官员们所掩盖、国王受到了蒙蔽的事实。(2分)小说讽刺了欺上压下、弄虚作假的官员,表达了对丧失话语权的弱小老百姓的同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正误。题中,C项错误在于,主人家提出的种种建议,“其中有几个,恰恰是国王本人在内阁会议上一直持反对意见的”。E项错误在于,“布纪侬风味牛肉”并未串联情节或隐藏主旨,不足以看作线索。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分析“国王”这一形象的特点,应该根据文本中关于这一形象的描叙文字,比如肖像、语言、行为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进行分析。文本写每月都要到他治下的百姓家里进餐一次,这表现了他勤政爱民,求真务实,尊重民意;但是,文本中又有“三个半钟头以来,这所房子真正的主人一家一直被关在地窖里,悄悄地呆着,感到时间太漫长了”的文字,这说明国王虽然想深入民间了解民意可最终仍不免被蒙蔽欺骗。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分析小说标题的意义,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标题的字面意思,即表层意思;一是标题的深层含义,包括比喻义和引申义。在本文中,小说题目“地窖”首先是实指房屋主人家地底下的一个地洞,小说中一家百姓被关在地窖里。其次,这个标题隐喻底层老百姓的真实生活被官员们所掩盖、国王受到了蒙蔽的事实。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警惕名校农村学子锐减              周继坚

据报道,在中国农业大学今年的大一新生中,农村户籍生源10年来首次跌破三成,仅占2826%。如此低的比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农村教育的忧虑。近年来,重点大学农村生源的减少是整体趋势。统计显示,上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县级中学生比例占到50%左右,而今年只有七分之一;北大的农村学生比例从过去的30%左右降到了近年来的10%到15%。

在教育发展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和均衡,既是众多教育界专家学者的一致呼吁,也是教育管理部门多年来矢志不渝的目标。从现实的国情看,我国城市化水平还不高,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很大。相比于城市,农村学生的数量占多数,从教育公平和均衡的角度讲,在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重应该大于城市。然而,现实中不仅农村学生在高校中所占比例很低,而且似乎逐年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高校扩招让上大学变得容易。然而,对广大农村学子来说,能够吸吮到这一“雨露”的人却越来越少。有人把大学里农村学子的减少归结为城市化进程,有的归因于农村孩子的基础教育底子整体不如城市。然而,这些原因只是在解释表象,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以去年全国高考为例,农村孩子占考生总数的62%,可见农村孩子仍然是应考的多数。就学生个人基础素质来说,城市孩子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兴趣特长,但农村孩子也有更多的参加劳动实践的经验,决不能说会弹琴的城市孩子的素质就一定高过放过牛的农村孩子。

大学里农村学子的减少,根本上暴露的还是长期以来普遍存在且已饱受诟病的教育均衡问题。除了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外,近年来推出的校长推介制、高校自主招生、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农村孩子显然都不占优势。首先从家庭经济条件和教育环境来看,农村孩子主要靠课堂上有限的教育资源,不像城市孩子那样可以享有丰富的各类课外辅导和培训资源;其次,自主招生和校长推荐制等举措也主要面向少数优质示范高中,农村孩子事实上很难进入这些重点中学。

重点大学中农村学子的减少是一个警示信号,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育天平的倾斜度。在城市和重点中学较多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情势下,农村学子在高考竞争中先输掉了一大截。再加上以成绩衡量政绩的功利思维,又加剧了地方对学校投入和学生选拔的人为扭曲。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中学到高考,招生考试越来越像程序化的“掐尖机器”。结果,农村孩子不断被重点中学、重点班级边缘化,考取重点大学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丧失,导致农村孩子上升空间日益狭窄。要看到,长此以往,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一个不利于社会良性发展的新隐忧,那就是阶层固化。

(选自2011年08月26日《光明日报》)

1.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从教育均衡的角度来看,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很大,在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重应该要大于城市学生。

B.城市孩子有这样那样的兴趣特长,农村孩子只有参加劳动实践的经验,二者存在着素质上的差距。

C.在目前的形势下,重点大学中农村学子的减少以及成为一个警示的信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育天平的倾斜度。

D.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丧失,导致农村孩子上升空间日益狭窄,这成为社会新隐忧。

2.开头第一段所引用的数据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3.文中“饱受诟病的教育均衡问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孟子·离娄下》)

【注】①中:合乎中道的人。②养:教育,熏陶。③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意为贤能的人如果不教育、熏陶不贤能的人,那么他们就违背了中道,有伤德行,与不贤能的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1)请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2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操仰面笑曰:“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郭嘉曰:“计可速发。”操曰:“今只将计就计。”

曹操在攻打濮阳城时中了谁的计策?曹操是如何“将计就计”的?请简述。

(2)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宝玉道:“相貌倒还是一样的.只是言谈间看起来并不知道什么,不过也是个禄蠹。”

宝钗道:“你又编派人家了.怎么就见得也是个禄蠹呢?”

贾宝玉在评价谁?贾宝玉在见到他前后心情有什么变化?宝钗得知后有何反应?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梅表姐,虽然环境的关系很大,但环境也是人造的。我们又何尝不可以改变环境?人无论如何应该跟环境奋斗。能够征服环境,就可以把幸福给自己争回来。”

这是觉慧说的话,他还劝梅表姐多看书,他以为新书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家》)

B.梅去世后,觉慧在向她的灵柩告别时,悲哀地说:“我恨不能把你从棺材里拉出来,让你睁开眼睛看个明白:你是怎样给人杀死的!”(《家》)

C.“双桥王国”的幻想破灭后,吴荪甫看到了孙吉人写的一份“草案”,产生了如下憧憬:“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子夜》)

D.诗人甘果瓦为爱斯美拉达美丽的舞姿所倾倒,专门为她创作了一首诗,诗中写道:“美就是完整,美就是全能,美是唯一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巴黎圣母院》)

E.葛朗台本是一个箍桶匠,又是种植庄稼的能手,因此他对每年的木桶需要量了如指掌。做交易时,他还善于讨价还价,假装耳聋,把对方弄得晕头转向。依靠这样的手段,他最终成为镇上的首富。(《欧也妮·葛朗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 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1.颔联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