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开...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生命非常短暂,不仅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草丛中。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习作例文】 生命的意义在于奔跑 人生在世不过几十载,或走或停,或沉或浮只有奔跑与追求才能突显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于奔跑!  天地万物无穷无尽,而我们的生命却十分短暂我们希望能攀上梦想的顶峰,但短暂的生命载不起这漫长的攀越之路有座山峰我们永远都无法征服我们该选择放弃,带着苦闷隐没还是选择不懈地奔跑? 康有为选择了放弃在变法失败后,在清军的追捕下,他选择放弃,选择退避国外而谭嗣同选择奔跑,选择用热血传递变法精神,用生命去唤醒人们他在断头台上的震天长啸被刻入了历史的年轮,回荡于千万年历史的天空退缩的康有为,隐没于这长啸激起的尘埃中。 奔跑的生命永远伴着历史年轮一起转动,而退缩的生命在时间的流逝中被风蚀,终而烟消云散  山顶的风景纵然美丽,但奔跑的过程比山顶的风景更美,因为这一路的风景有汗水与坚持不懈的精神滋润  飞蛾扑火,终其一生灯罩里闪亮的火种是它的目标它希望拥抱火光的温度,但这是永不可实现的一个梦它知道自己做不到,但是千万年来不曾有一只飞蛾放弃过因为奔跑与追求的过程更美一次次地撞击,又一次次地飞起,从不放弃,直到生命的终结短暂的生命也因而燃烧,在奔跑的途中燃烧得比灯火还要热烈还要亮。 逆流而上的水,虽然触不到蓝天,但至少它追求过;夜间开放的昙花,虽然看不到黎明的曙光,但至少它艳丽过;我们有时虽然无法体会到“会当凌绝顶”的快感,但至少我们勇敢过,我们追求过。追求过,奔跑过就不后悔。 有人常说“我真后悔……”“要是当初……就好了”其实成败与否并不在于是否站得最高,是否完成梦想,而是在于你是否追求过,是否为梦想奔跑过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目标,但至少有一代人为这个美好的目标奔跑过,只要追求过就有意义,何必悔于无法达到顶峰?努力奔跑,勇敢追求,享受奔跑的过程,短暂的生命也无怨无悔。 生命的意义在于奔跑,奔跑让生命绽放得更绚烂!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构思前要仔细阅读材料。材料中,蜗牛从开始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到最终死在草丛中,但这只是材料的表明现象,只有发掘出造成蜗牛悲剧的原因才能把握这则材料的主旨。分析材料不难看出,造成蜗牛悲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不愿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材料的主旨,由此可以找出许多立意,如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等。最佳立意:立志要切合实际,不要好高骛远;平凡的小事也能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立意要注意关照到材料的多个要点,不要只取只言片语来片面地理解材料。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广东惠州救助站致信市民勿施舍乞讨者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惠州市救助管理站当地网站发帖——《致市民的一封信》,呼吁市民主动劝导流浪、乞讨者到救助站求助,不要向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施舍钱物。

信中介绍,惠州是一座历史名城,然而,在街头随处可见的流浪乞讨现象与城市形象很不和谐。只要市民不直接施舍街头流浪乞讨者,街头的流浪乞讨现象将大大减少,这将净化惠州市的市容市貌,改善市容环境,惠州也将更加美丽。

你如何看待救助站致信市民呼吁不要施舍乞讨者?请简要陈述理由。(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①日前,武汉科技大学汉字书写测试结果公布,30%学生不及格。②以前,写字是读书人的“门面”,读书而写不好字,那可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③步入键盘社会以后,写字真的“没用”了吗?不!④端正、规范、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⑤具备熟练的写字态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⑥其实,汉字中(yùn)含着很多美学道理,要领会这些道理,必须多加练习;而领会了这些,不仅能把字写好,还能       ,有助于理解和发现其他方面的美。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2)根据上下文意思,在第⑥句空格处填上一个成语。

(3)第⑤句有一处语病,请加以改正。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大学里农村学子的减少,根本上      的还是长期以来普遍存在且已       的教育均衡问题。除了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外,近年来推出的校长     制、高校自主招生、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农村孩子显然都不占优势。

A 显露  饱受批评   推介   B 暴露  饱受诟病   推介

C 显露  饱受诟病   推选   D 暴露  饱受批评   推选

 

查看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访《蚁族》作者廉思                却咏梅

“蚁族”群体多为“80后”,接受过高等教育,处境却如卑微的蚂蚁,群居在城市的边缘。

记者:“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廉思:研究发现,大城市均有大规模的“蚁族”存在。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大都倾向于留在城市,加剧了大城市的磁体效应。2002年,有关部门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允许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其户口两年内 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这就为“蚁族”的产生提供了依据。同时,随着我国首批扩招大学生进入社会,逐年增加的毕业生与下岗再就业职工和民工潮汇聚成就业洪峰,造成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大。这也必然要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让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普通劳动者的行列,但是很多学生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转变。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市场需求情况并没有及时成为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划定的风向标。

记者:有读者反映,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是艰苦奋斗出来的,“蚁族”并不值得同情或怜悯。你怎么看?

廉思:“蚁族现象”也确实反映了我国社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蚁族”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名副其实的“穷二代”。他们勤奋苦读考上大学,背负着家庭很高的期望,但是目睹同学中“富二代”、“权二代”毕业后轻易获得好职位、买房买车,自己却从村到村(从农村到聚居村),求职艰难,他们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的感受跟其他群体是不一样的。如果这样一群“精英候选人”无法参与社会,或者社会使他们“走投无路”,让他们以年轻脆弱的心灵和一无所有的经济能力裸露于经济危机之下,必将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记者:通过你的研究,“蚁族”现在的思想状况是什么样子?

廉思:中国社会存在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的传统观念,很多乡村出来的大学生自身还承载着父母的厚望、家族的“面子”。所以也会有类似“宁要北上广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想法,迫使他们选择留下来做“蚁族”。“蚁族”普遍认为,在大城市生活会更有利于自己的人生发展。他们急切盼望以积极的思路有序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剩下的问题就是研究怎么解决、采取什么政策、条件和进程。

记者:最后,请你对“蚁族”们说些心里话。

廉思:我要为“蚁族”鼓掌,“蚁族”并不是失败者,只是尚未成功。放平心态,坚信自己的选择,通过不懈的努力,“蚁族”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选自2010年2月25日《中国教育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蚁族现象”在各大城市都有存在,它反映出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认真审慎地对待这一现象,将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创建。

B.“蚁族”群体特点鲜明,他们年轻,坚忍,个人条件较欠缺,来自较落后地区,群居城市边缘,但仍积极融入自己所处的城市。

C.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将大学生视为“天之骄子”,使许多大学生不能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而改变自我的定

D.大量民工涌入、大批下岗职工再就业,增大了“蚁族”生存的竞争压力,“蚁族”绝大多数是“穷二代”,他们无法获得“富二代”那样的家庭帮助。

E.“蚁族”群体的存在必将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因此“蚁族”并不值得同情或怜悯。

2.结合文本,概括“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4分)

3.结合全文,谈一谈对待“蚁族”应持怎样的态度。(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窖                 (法)塞斯勃隆

国王陛下颁布了一道诏令,宣称他将每月一次亲临一个臣民的家,并在那里进餐。朝廷的反对派就立刻散布舆论,说这种做法是“收买人心”。国王无论干什么,反对派准会发表点攻击性的评论,把国王贬得一钱不值,什么“好大喜功”啊,“怯懦无能”啊,等等,不一而足,向来如此。这回,国王去臣民家里进餐一事,他们只报以耸耸肩膀,鄙夷地斥之为“收买人心”。哪知,这次他们可错怪了国王。因为国王的这项决定,看来事体不大,却有深刻的用意。国王向来研究历史,深知曾有许多王朝由于不懂得跟人民保持接触的重要性,不察民情,进而失掉民望,最后归于灭亡。而国王本人,自从登基以来,已觉察到显赫的王权在他跟臣民之间正在垒起一堵无形的墙壁,而且越垒越高,根本用不着设岗戍卫,却比王宫的高墙更加难以逾越。而今国王就是想打破这种局面,方法虽然天真一些,却是体面的。

总之,陛下的主意已定:每月都要到他治下的百姓家里进餐一次。内阁的好几位大臣为此很不高兴,警察总长尤为惶恐。他对付街头群众集会、防范爆炸暗杀事件之类是装备有余的,而对付一家一户、日常生活诸环节的问题,例如菜里放毒等,却毫无经验。其他大臣害怕的却是另一回事:过去,他们是国王得到消息的唯一来源,现在如果陛下忽然发现大臣们自己原来一无所知,而他们却一直在谎称民意,那可如何是好!那些高官显贵、朝廷的在野派、新闻界、各种工会无不声称自己是代表民意的,可是当人民真有机会开口说话的时候,他们又惊恐万状。谢天谢地! 好在老百姓早已丧失了讲话的可能,甚至失掉了讲话的兴趣国王陛下对受到的款待和吃的饭菜都非常满意。在豪华的王宫里,有一道菜是国王不好意思点的,那就是布纪侬风味牛肉。但是这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怎么就偏偏猜到了国王想吃这个菜呢?她又怎么知道国王一直盼着能大杯痛饮都兰纳的葡萄酒?

国王陛下询问了五个孩子的情况:名字叫什么,学习怎么样,身体有没有病等,然后,他很不自然地笑笑,试探着说道:“咱们来谈点儿政治吧!”

“谈这个有什么用,”孩子们的父亲说道,“俺倒不是恭维您,我们在这玩艺儿上想的跟您一样。俺常叨咕——不信您问孩子的妈,俺说,俺要是个当官儿的,想办的事也不是别的,就是现在他们办的那些。”他的妻子表示同意,但又有点难为情地补充说:最好能改动一下学校放假的日期。

国王听了大为高兴,说:“这正是最近教育大臣向我提出的建议。年轻人,你们呢?没有什么不顺心的事要说一说吗?——太太,能不能给我再来点儿布纪侬牛肉?”

“要说的事倒没有,”大孩子的话音渐渐平稳起来,“但是关于服兵役,我有个请求。”

他所提的问题,同样是在内阁会议上有人提出过的。这时候,孩子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了,每个人都提了一条建议,每条建议都是同样年龄的孩子所感兴趣的改革,而且这些建议几乎全都是在朝里议而未决的问题,其中有几个,恰恰是国王本人在内阁会议上一直持反对意见的。这时,他嘴里不说,心里暗记着,准备予以重新考虑。这是个好心眼儿的国王。

半夜十一点,国王和老百姓分别了,彼此都感到十分满意。一直在简陋的屋门外,焦急地等候着的三位大臣和警察总长从国王的脸上看出了这一点。

一位大臣说,“我们冒昧地给这户人家带来了一些礼品,请陛下俯允!”“这个主意不错,”国王说,“如果以我本人的名义来送,倒可能引起误解。明天见吧,先生们,我真的非常高兴!”

四位大臣向国王行礼告别,然后他们进了屋,向出场的七个演员付了预定的酬金。正当他们要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脚底下似乎有些什么响动。

“哎呀,”警察总长大声喊叫,“我差点儿把他们忘了(原来,三个半钟头以来,这所房子真正的主人一家一直被关在地窖里,悄悄地呆着,感到时间太漫长了)。我希望还能剩下点儿布纪侬牛肉给他们……”

(选自《微型小说鉴赏辞典》,蔡若明译,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国王计划每月到百姓家进餐一次,是希望借此接触人民,消除与臣民间的隔阂。

B.内阁几位大臣担心老百姓在家宴上向国王反映真实情况,不希望国王去百姓家进餐。

C.在进餐过程中,主人家提出的种种建议恰巧是国王先前内心赞同并且希望付诸实践的。

D.国王担心被反对派斥为“收买人心”,不愿以个人名义送礼物给款待自己的这户人家。

E.小说中人物对话语言得体,符合各自身份。“布纪侬风味牛肉”多次出现,起到了线索作用。

2.在小说中,“国王”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主要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3.这篇小说题目“地窖”有哪两个层面的含义?小说主要表现了什么主旨?(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