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节日的现象学 张祥龙 节日是生命节奏与命运感受相交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节日的现象学

张祥龙

节日是生命节奏与命运感受相交和而生发出的赞歌:它们是追忆之歌,又是希望之歌,也是及时行乐、忘怀得失之歌。那么,节应该怎样过才算实现了它的本性呢?

首先,尽管节日都有自己的内容,但它总有一个非对象化的、让生命能自由舒展的维度,这首先就意味着需要“天下太平”。兵荒马乱的状况,不管是现实中的还是精神上的,都极不利于“过节”。西班牙天主教神学家潘尼卡很有些出色的见地。他认为和平既不是为自己争来的,也不是向别人强加的。和平是被接受的,总含有“受赐”的、“感恩”的成份;它们又是被发现的和被创造的,没有现成在那儿的和平。在这个意义上,节日乃是和平开出的花朵。没有外在与内心的和平、宁静、劳动,就不会有原发的节日感和节期感。

其次,在节日的根源处是活生生的时间节奏,在节日那里,人的生存时间一定要歌舞出和激荡出浪花,不然就缺少节日气氛。

节的来源、讲究、风俗或过法本身含有时间花样,比如日子与历史事件或传说故事相呼应(圣诞、佛诞、湿婆诞辰、国庆等);数字的花样(比如节的月与日的数字:11; 115; 22; 33; 55等);和节期中的照应,比如春节期间送灶王上天照应于正月初四接灶王回府,除夕夜的烟火与元宵节的灯火相应;以及风俗、禁忌造成的生存时间的异常与激漾,比如除夕的守岁,正月初一的祭祖、放爆竹,白天不许炊煮、不许倒垃圾等等造成的不寻常和不方便。没有这些讲究和由它们构成的新鲜的生存时间感受,就难有浓厚的节日气氛。

节日似乎有一种通过节与节之间的相互牵连而成大观的趋势。“孤节”就不如“连串节”更像节。正在兴起的节会“俘获”另一些日子以作为自己的“伴节”,比如中国的春节在全盛之时俘获了灶王节、元宵节、乃至腊八节。

与上述两点密切相关,过节本身必有一种溢出了节日当下时的、对总体时间势态的鲜明感受,即:在过节前有预期,在过节后有保留或回味,而且过节前与过节后之间有鲜明的区别,好像跨过了某个重要的界限。换言之,这应是一场真实深刻的体验。过节绝不只是过那个“现实的”节,更不止于体验节的“实项内容”(比如“吃饺子”),而更在于对那形成“节日气象”的边缘视域的体验。实在的节日还未到,还未成为手边的一个现成者,但它已经存在于人们的生存时间的切近期望视域之中。节已在这光环朝霞之中诞生,越来越充满热力与辉煌地向我们迎来;人们还未尝到它带来的让人精疲力竭或磕磕碰碰的一面,却已活生生地感受到了它的真实与可爱。而且,这种“越来越……”的提升感、来临感和交汇感正是节日的神髓之所在。

第三,既然节日是生存时间与体验的旋涡、交汇和跌宕之处,那么,节日越含有不寻常的交汇与新鲜经验的构成,就越像个节。节日往往都有自身设立的一些禁忌,如伊斯兰的斋月与开斋节,春节的各种禁忌。这种“不寻常”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对某些禁忌的突破,开日常体制的玩笑。由此造成节日中起伏异常的生存体验。更重要的是,这些禁戒与破戒在节日的时机光环中得到升华,“粗话”不再只是“粗”,放炮仗不再只是喧闹和惊扰,它们构成全新的体验,创造了让矛盾和解与心灵更新的机会。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不管现实的还是精神的,兵荒马乱的状况不利于过节。

B 春节时送灶王照应于正月初四接灶王,除夕的烟火与元宵的灯火相应。

C 没有风俗、禁忌造成的不寻常和不方便,就没有浓厚的节日气氛。

D 灶王节、春节、元宵节与腊八节,这些节日相互牵连而成大观之势。

2.作者说,节日总有一个非对象化的、让生命能自由舒展的维度,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3.为什么说节日是追忆之歌,又是希望之歌,也是及时行乐、忘怀得失之歌?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4分)

 

 

 

1.C 2.“让生命能自由舒展的维度”意味着需要天下太平,而这种“天下太平”是被接受的、被发现的和被创造的,是非对象化的,不是现成的。 3.①“追忆之歌”:某些节日与历史事件或传说故事相呼应;②“希望之歌”:过节前有预期,在过节后有保留或回味;③“及时行乐、忘怀得失之歌”:过节能让人们矛盾和解,心灵更新。(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C偷梁换柱,原文是说“没有这些讲究和由它们构成的新鲜的生存时间感受,就难有浓厚的节日气氛”。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答案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运用“同义互解”和“虚实互解”等方法变通一下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言亦心之所发,故并此以观,则人之邪正不可匿矣。然言犹可以伪为,眸子则有不容伪者

画横线的文字为朱熹作的注。①眊(mào):目不明。②廋(sōu),隐匿也。

这段文字论述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孟子主张什么?结合朱熹的注释说说孟子的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

                                                                     

 

查看答案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孔明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后人有诗叹:“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文中“武侯妙计”为何计?孔明又为何发此感叹?

(2)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宝玉听了十分纳闷,想来必是被强盗抢去, 这个人必不肯受,一定不屈而死。……(宝玉)还说:“这样一个自称为‘槛外人’,怎么遭此结局!”

选段中的“槛外人”是谁?如何被强盗抢去?

答:我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法国大革命时期,葛朗台就是位有实力的箍桶匠。他贿赂官员,低价钱买下葡萄园,老修道院和几块分租田。他巧妙地避税,经常拖欠债务,名声不好。

B.杜竹斋倒戈,韩孟翔和刘玉英背叛,性格刚愎自用,投资方向错误,民族工业弱小,抵抗不住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合力进攻是吴荪甫失败的原因。

C.琴希望报考外国语专门学校,母亲推说将来再商量。《娜拉》中的台词给了琴很大的激励。她写信约许倩如一起投考,并表示要坚决地奋斗,开辟一条新路。

D.有一个村子,老百姓在礼拜日聚在一起读《福音书》,法院认为村民违背教会的解释讲解《福音书》,就可能被流放,甚至要服苦役,聂赫留朵夫对此不解。

E.甘果瓦误入圣迹区,按照摔罐成婚的规矩,甘果瓦把瓦罐摔成了四块,这样爱斯梅拉达就可以与他结为四年夫妻,于是爱斯梅拉达要他做了真正的丈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 忆镇阳    

元好问

悲欢聚散。世事天谁管。梳去梳来双鬓短。镜里看看雪满。    燕南十月霜寒。孤身去住都难。何日西窗灯火,眼前儿女团栾

【注】①金灭亡后,词人不再为官,生活无法安定,常往来于忻州、镇阳、燕都等地,本词大抵作于从镇阳到燕都的路上;镇阳:作者家人所在地。②团栾:即团圆

1.词的上片表达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

                                                           

                                                           

2.请简要评析“何日西窗灯火,眼前儿女团栾”。(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宝界山居记     

【明】归有光

①太湖,东南巨浸也。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而重涯别坞,幽谷曲隈,无非仙灵之所栖息。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束隘迫狭,不足以尽山之奇。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孑卑稚,不足以水之趣。太湖漭淼澒洞,沉浸诸山,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贮之,意唯海外绝岛胜是,中州无有也。故凡屏列于湖之滨者,皆挟湖以为胜。

②自锡山过五里湖,得宝界山。在洞庭之北,夫椒、湫山之间。仲山王先生居之。先生早岁弃官,而其子鉴始登第,亦告归。父子并中年失偶,而皆不娶。日以诗画自娱。因长洲陆君,来请予为山居之记。

③余未至宝界也,尝读书万峰山,尽得湖滨诸山之景,虽地势不同,无不挟湖以为胜,而马迹、长兴,往往在残霞落照之间,则所谓宝界者,庶几望见之。昔王右丞辋川别墅,其诗画之妙,至今可以想见其处。仲山之居,岂减华子冈、欹湖诸奇胜;而千里湖山,岂蓝田之所有哉?摩诘清思逸韵,出尘壒之外,而天宝之末,不能自引决,以濡羯胡之腥膻。以此知士大夫出处(chǔ)有道,一失足遂不可浣,如摩诘,令人千载有遗也。今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则其于一切世分若太空浮云,曾不足入其胸次矣。何可及哉!何可及哉!

                                  (选自《归有光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①卑稚:矮小。②漭淼澒洞(hòngtóng):水势广阔浩荡,相连不断。③壒(aì):灰尘。④羯胡:匈奴人的别称,此处代指安禄山。⑤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束隘迫狭              或:如果

B 不足以水之趣               极:穷尽

C 不能自引决                      顾:转折,却

D 令人千载有遗                  恨:痛恨

2.根据文章,下列句子全部直接写太湖的一组是(    )(3分)

广五百里      ②重涯别坞,幽谷曲隈   ③天下之水,得山而止 

山或孤孑卑稚 漭淼澒洞,沉浸诸山   ⑥唯海外绝岛胜是,中州无有也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写太湖的独特之美主要是为了衬托宝界山的美,为下文写王氏父子作铺垫。

B第②段的主要内容是交代宝界山的地理位置、王仲山父子的概况及作者写记缘由。

C.第③段写王维并说明“士大夫一失足遂不可浣”,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失节之士的批判。

D“何可及哉!何可及哉!”作者用反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王氏父子退隐有道的赞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凡屏列于湖之滨者,皆挟湖以为胜。

                                                           

(2)因长洲君,来请予为山居之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