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的成熟是由两部分组成,一半是对美好的追求,一半...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的成熟是由两部分组成一半是对美好的追求,一半是对残缺的接纳

⑴这一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⑵参照这句话,请你以“成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⑴按要求任选一题完成。⑵角度自选。⑶立意自定。⑷标题自拟。⑸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接纳残缺走向成熟 人人都喜欢追求美好的事物,然而,世界本就是不完美的。然而,大家知道美神维纳斯是断臂的,但她的美却让人如醉如痴,因此,只有懂得接纳不完美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大自然是迷人的。江南草长莺飞,北国万里雪飘,各有各的情韵,却也各有各的缺憾,但我们不能一味地因追求美好而不顾实际地蒋它们都改造成有山有水,有大漠的酷暑,有北极的严寒,有鸟的鸣叫,有花的芬芳的理想王国。这就有如逼着李宇春穿迷你裙,逼着韩红跳芭蕾舞一样,无非是给寂寞的人添一点笑料罢了。接纳残缺,把自身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并努力克服缺点,那么你就是完美的。 接纳残缺,才能更快更好地驶向成熟的彼岸,德莫斯替尼,雅典最著名的演说家,可有谁知道他也有口吃的经历,大音乐家贝多芬是个聋子,文学家米尔顿是个瞎子,著名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中年以后成了哑巴,可他们硬是用有残缺的人生创造了近乎完美的成绩。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开一扇窗,一样不行,不代表样样不如人,因噎废食的故事只能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更多的痛楚,因此,接纳残缺,才能更好地催人奋进,迈向成熟的绿洲。 接纳残缺,才能更快地追求美好,完美是相对的,不完美是绝对的。没有不可超越的世界纪录,没有打不败的对手,北京奥运会之前,科学家们用数学方法测算出人类百米冲刺的极限时间——9.06秒,然而,这个时间还是被更改了,2010年8月8日,博尔特保持了两年的纪录被美国人盖伊打破,原来认为完美的极限只能重新修改,相信未来,这个纪录还会被打破,因为美好无止境,超越无止境。 诚然,接纳残缺,不等于安于现状,坐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降临,接纳残缺要求我们客观理性地分析自身缺陷,并为之付出百倍的努力,将不完美尽量做到完美,而非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整天如老驴推磨般做无谓的挣扎。 “在数学上,你就是个智力为负的白痴”。有人呲牙咧嘴地对我说,在失败的数学成绩面前,我的心裂成了太平洋,难道我的智力真的不正常吗?不,英语老师不是说过我是个“语言天才”吗?上帝在让我经历理科的痛苦磨砺时,也让我的文科成为一场传奇。接纳不完美,接纳自己理科方面的残缺,我觉得自己成熟了许多。 我们都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但是在不完美的日子中,我们接纳自己的残缺,我们要努力破茧成蝶,舞出不一样的曲线。“月有阴晴圆缺”,只有懂得接纳不残缺,才能走向成熟,才能让生活流光溢彩。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是两则作文,其一是,材料作文,按第一小题的要求,结合对材料的理解写出一篇议论文。其二是以“成熟”为话题,结合材料,写一则记叙文。无论哪一题,首先都要理解材料。材料本身并不难理解,成熟由两部分组成,既要追求完美又要接纳残缺。由此可以得到立意方向,①成熟既要有对美好的追求,又要有对不完美的包容;②成熟是在对残缺的接纳的学习中培养起来的;③成熟是在对美好的追求中培养起来的。既可以辩证的立意,也可以单独从一方面立意。如果考生选择第一小题完成,就可以从以上立意中选择一个构思成一篇议论文。如果考生选择写第二小题,那也可以从以上立意方向出发,选择生动感人的素材,写一则以情动人的记叙文。考生无论写议论文还是写记叙文,都要文体特征鲜明,切不可写成“四不像”文章。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指出下面文段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4分)

季羡林的关门弟子钱文忠成名后,在媒体面前很低调。他一再对记者强调:“别太关注我,我可没办法应对媒体。”对于自己的走红和火爆,钱文忠有着比一般人更清醒的认识,他说:“瓜子炒了以后可能是比较香的,但是别忘了,也有很多瓜子是会被炒焦的。”

钱文忠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那山坡上如织锦的田畴,现出成熟的庄稼,色彩斑斓,白色的房舍点缀其间,炊烟袅袅。那景象,真真就是一处世外桃源

B.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法、陶瓷的纹路、热烈的红色等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手法,与现代最先进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融合,诞生了美轮美奂的国家体育场——“鸟巢”。

C.有关专家认为,方便食品将是21世纪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而在主食上,方便面则是首当其冲,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D.这家饭庄已经过彻底翻修,与他当年光顾的时候大不一样;加盖了楼层,营业面积扩大了几倍,内外装潢也有天壤之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4分)

11月3日下午,著名游泳运动员孙杨驾车与公交车发生刮擦。②交警部门查实,孙杨系无证驾驶。③孙杨所在的体育学院及本人也先后发表声明并道歉。④公众人物被爆交通违法,孙杨不是第一个,从高晓松的酒驾到韩红的挪用牌照,每一次都引起很大的风浪(   )。⑤与普通人不同,明星在享受影响力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维护着与之相对应的更大的社会责任

1.句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1分)

把(   )字改为(   )字

2.将第④句划线处的文字改换成一个四字格成语。(1分)

 

 

 

 

3.第⑤句划线处有语病,请改正。(2分)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窕(yǎo)  举酒客(zhǔ)       妇(lí)  赋诗(sù)

B.虚(dàn)    舍万殊(qū)        (qiáo)  倚歌而(hè)

C.丑(ɡuǐ)    曲水(shānɡ)     (tuǎn)   游目怀(chěnɡ)

D.禅(bāo)    以近(yí)        怪(ɡuǐ)   至焉(hǎn)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15分)

城市的高处

许 锋

(1)由房间的阳台能看到山。山上的树郁郁苍苍,很浓密,很阴翳。山势自远而来,宛如一支征战的部队。山体与楼群的接壤处,就不让山随心所欲了,而是生生地被切开,浇筑了水泥,免得突如其来的山雨冲得泥沙俱下。

(2)我的目光几乎与山上的树是平行的,能看得见树梢——树上的鸟。任何鸟,大约都喜欢在高处飞翔。鸟是自由自在的,而我所处的高处或低处,更多时由不得自己。

(3)住在城市的高处,好处是就望得远。即便在楼群像丛林那样密布的繁华地儿,高处依然可以望得远。目光可能四处碰壁,但心一定是高远的。若心也被截断和阻隔,但思想,一定是高远的。

(4)我就觉得,每一位进入城市的人都是思想者。每一天,每一步,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以思考的状态开始或结束。那是与他曾经面对的庄稼截然不同的姿态。庄稼能听得进去所有的意见,能包容所有的缺点,能用一生的时间去抚慰伤痛。更多的庄稼一生都在低处,土生土长。一生都是低姿态。

(5)城市原本就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有高才能抵御和防患。这是城市与生俱来的秉性。之后的时间,城市用一生又一生的时间在拔节。有时连眼睛都不眨,“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在城市紧张的张望和攀援的时间里,北方或南方的庄稼,却把一生中的很多时间用于冬眠,以便养精蓄锐,让自己更本质地生长。

(6)每一个进入城市的人,都有自己的高度,居住的高度,劳作的高度,说话的高度,生存的高度。之后是否能在原有的高度上节节高,或步步为营,或颓败,有时身不由己。这时,该知道,很多城市的成长完全不在意人的态度。因为人左右不了城市。

(7)黎明时,我看见山上绰约的树影,仿佛还有氤氲的雾气。树头在摇晃,分明有风。那些树像城墙的堞,宛如古代的战士正严密地注视着域外的风吹草动,黑魆魆的一排,又一排,成一条直线,又有点圆弧。这是从我这个角度掠到的风景。有些树,甚至高出了楼群的顶端。这时你或许觉得正接近乡村,你看,树与乡村有关,风与乡村有关。唯一不同的是这楼。乡村没有与山等高的楼。若想看山,看山上的树,就登到山上去,可劲地看。

(8)在乡村,没有谁愿意住到高处去。但进入一座城市之后,很多人的第一件事便是登高望远。很多城市也提供了类似炮楼的观景台。这时人们的心念,就是一口吞了城市,满脑子是占有欲。占领,每一个进城的人都有这种心态。无非有的人念头一闪而过;有的人咬牙切齿地打赌;有的人望而生畏,灰溜溜地走了。没有哪个人去城市甘愿当平民,都想当皇帝。

(9)人的一生,若有功成名就之时,十之有九成于城;若有一蹶不振时,十之有九败于城。很少有人能在乡村成名。陶渊明归隐成名,重在一个“归”字。诸葛孔明若不离开乡村,哪里有《出师表》流芳千古。

(10)乡村的秉性是让进入和归隐的人仍然有尊严,因为庄稼在低处。大家奔着庄稼和土地而来,心里蒸腾着泥土的芳香。庄稼满目含笑,亲和无比。而城里的人一生的愿望就是攻城略地,这个说法有些宏伟了。一套房,一张餐桌,一个写字台,三两张床,三两个人,而已。

(11)我正在城市高处。这时的风景,有大块的云朵,能看得见甲虫一样的车,如过江之鲫的人,能看见炮筒子一样的楼,能看见猴屁股或斑秃一样的屋顶。自然,也看见了鲜艳、时尚、活力。

(12)高处不惊乃雍容,低处不寒乃欢颜。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第⑨自然段作者举出陶渊明和诸葛亮的例子,意在说明乡村对一个人成名的重要作用。

B.作者用“高处不惊乃雍容,低处不寒乃欢颜”结尾,既流露出对城市高速发展现状的冷静思考,也表达了对乡村平凡而自足的生活的礼赞之情。

C.文章开篇极力描写作者在乡村所见的各种美景,由此引出后面对城市高处种种神秘生活的展现。

D.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将“城市的高处”与“乡村的低处”的境况作了对比,以突出文章的深刻主旨。

E.这篇文章描写了城市生活的繁华和富有,表现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请指出第⑤中划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3.这篇文章为什么以“城市的高处”为题,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