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书。父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书。父巡,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元帝为少府卿。

君理美风仪,博涉经史,有识鉴。起家湘东王法曹参军。高祖镇南徐州,巡遣君理自东阳谒于高祖,高祖器之,命尚会稽长公主,辟为府西曹掾,稍迁中卫豫章王从事中郎,寻加明威将军,兼尚书吏部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监吴郡。高祖受禅,拜驸马都尉,封永安亭侯。出为吴郡太守。是时兵革未宁,百姓荒,军国之用,咸资东境,君理集士卒,修器械,民悦附,深以干理见称

世祖嗣位,征为侍中,迁守左民尚书,未拜,为明威将军、丹阳尹。天嘉三年,重授左民尚书,步兵校尉,寻改前军将军。四年,侯安都徙镇江州,以本官监南徐州。六年,出为仁威将军、东阳太守。天康元年,以父忧去职。君理因自请往荆州迎丧柩,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乃遣令长兄君严往焉。及还,将葬,诏赠巡侍中、领军将军,谥曰敬子。其年起君理为信威将军、左卫将军。又起为持节、都督东衡、衡二州诸军事、仁威将军、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又起为明威将军、中书令。前后夺情者三,皆不就

太建元年,服阕,除太子詹事,行东宫事,迁吏部尚书。二年,高宗以君理女为皇太子妃,赐爵望蔡县侯,邑五百户。四年,加侍中。五年,迁尚书右仆射,领吏部,侍中如故。其年有疾,舆驾亲临视,九月卒,时年四十九。诏赠侍中、太子少傅。丧事所须,随由资给。重赠翊左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如故。谥曰贞宪。    

                                  (节选自《陈书·沈君理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巡,与高祖相善                  素:平素,一向

B元帝为少府卿                      征:征召

C步兵校尉                          领:统领

D兵革未宁,百姓荒                  弊:凋敝,疲困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沈君理被高祖器重的一组是(3分)

素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 命尚会稽长公主,辟为府西曹掾

寻加明威将军,兼尚书吏部侍郎     ④拜驸马都尉,封永安亭侯

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         ⑥以君理女为皇太子妃

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君理素有令名,讲风度重仪表,广泛涉猎经世典籍,有卓越的见识,曾受父亲沈巡派遣从东阳前去南徐州晋见高祖,高祖非常看重他。

B沈君理深受朝廷器重。高祖接受禅让后,任命沈君理为驸马都尉,封永安安亭侯,这时战争还没有停止,百姓生活在饥荒凋敝中,朝廷任命沈君理出任吴郡太守。

C沈君理历任要职。世祖天嘉三年,任命沈君理为前军将军,天嘉四年,监理南徐州政事,天嘉六年,调出朝廷任仁威将军,同年,因为父亲逝世去职。

D沈君理坚守孝道,朝廷三次要他夺情视事,都被他拒绝了。去世时四十九岁,谥号贞宪。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君理集士卒,修器械,民悦附,深以干理见称。(5分)

⑵又起为明威将军、中书令。前后夺情者三,皆不就。(5分)

 

1.C 2.C 3.C 4. ⑴沈君理召集士兵,修造器械,百姓乐意归附,他以十分能干会办事被称道。(“悦附”“干理”“见称”各1分,句意2分。) ⑵朝廷又起用沈君理担任明威将军、中书令。沈君理服丧期间,朝廷先后三次(多次)下诏要他除去丧服,居职视事,他都不就任。(“起”“夺情”“不就”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领:兼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B。 2. 试题分析:①句说的是父亲沈巡;⑤句是说朝廷议员的意见。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C天康元年,因为父亲逝世去职,而不是天嘉六年。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这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2014年3月19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经典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典阅读又叫基础阅读,在信息时代下重要性突显,它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B经典阅读可以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

C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但一定是越早安装越好。

D经典阅读作用于人的思维和情感模式,从而能让人们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

2.下列有关“信息时代对年轻人的影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使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在逐渐消逝。

B信息时代下,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使他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C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所以这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而很可能是“脾气”。

D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通过网络上的“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建立“三观”。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对于年轻人来讲,信息时代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因为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

B热爱生活的人一定爱读《春晓》,他们会把一丝丝的伤感蒸腾为对生清与生命的深情感受。

C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很多年轻人最终从网络中得到的只有空虚和焦虑。

D经典阅读中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时浙江富阳画家黄公望年过70用三四年时间完成的。在那三四年里,这座小城里的人们为名忙、为利忙、为权势忙,而黄公望并没有和着那个喧嚣的社会去做事,你忙你的,我画我的,他只是静静地作画。也许,当时的人,并不理解他,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傻傻的人。耐人寻味的是,几百年过去了,那些一代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烟消云散了,当年那个并不与时代合拍的“傻傻的”老人,却用清静的心和一根又一根磨秃的笔,画出了不朽的画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仿照画线的句子,请补出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缺部分,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善良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品质,只要妥加珍重,就会长存善根;只要巧加打磨,就会不断茁壮。善良是一种无言的震撼,可以感悟人性的光辉                                          ;只要人心向善,努力为善,就可以处处播撒爱的种子,让善像阳光一样须臾不可缺少,像雨露一般时时润泽心田。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

今年春节,央视推出的“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关注。调查得到的回答千奇百怪、五花八门,让人感慨良多,今天我们还知道“家风”是什么吗?              。儒家文化讲究“诗礼传家”,讲究“忠孝仁义礼智信廉”。对于传统士大夫知识阶层来说,“修身齐家平天下”,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目标。不仅统治阶层和士大夫家庭提倡“邻德里仁”和“笔耕砚拓”的“诗礼家风”,纵使寻常百姓也持守这样的治家信条。中国历代不乏家风门第的典范,          。从《颜氏家训》到《曾国藩家书》,中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在百种以上。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务行节俭的名篇。在家风已然变得陌生的今天,央视此次借助关注度极高的“新闻联播”重提家风,            。从公众的反馈来看,人们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这一传统文化,认识到我们离开自己的传统已经太久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科学与智慧,但更离不开精神与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嫦娥、玉兔、桂花树一定比登月车还永恒。

①这不是因为我们都是诗人,而是人的灵魂中都常驻着美好,美好的东西才不朽

②人类的审美情感需求往往大于科学需求,大于探索需求

③所以,我从不担心科学的发展会让我们的生存状态处于像知道了胜负再去看足球比赛那样索然无味之中

④科学只能满足我们的头脑,并不能满足我们的精神

⑤正像美国罗纳德·埃文斯对太空中准备登月的宇航员说的那些有审美诗性的话

⑥无论人类从事什么样的伟大事情,那颗诗性的心灵永不泯灭

A.①⑤⑥③④②    B.⑤⑥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⑤⑥①    D.②①⑥③⑤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