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古鲁比村庄的孩子们 【英】佩尼洛普•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古鲁比村庄的孩子们

【英】佩尼洛普•莱夫利

当特弗雷第一眼看见美杜莎喷泉时,他就被喷泉中的仙女塑像吸引住了。

特弗雷十七岁了。他宁愿自己在别的地方,希望能干些农活,能开开机器,而不是成天与修剪篱笆墙和清扫落叶之类的杂活打交道。当然,对这个花园他是再熟悉不过了。他就出生在一英里外的地方,并在那儿长大。古鲁比村庄集中为数不多的几座相连的茅屋,尽管有些死气沉沉,但它历来为洛克韦尔别墅和那里的花园提供劳动力。特弗雷的母亲是属于那种逆来顺受、很少发牢骚的一代人,她责备儿子的不安守本分,可是特弗雷却听不进去。

洛克韦尔别墅的花园以园艺和雕塑闻名,美杜莎塑像矗立于滴水的洞穴中,在喷泉的基部,一群美丽迷人的天仙造型各异,静立凝固。水池的边缘上或坐着或斜倚着富有青春活力的裸体雕塑。艺术史学家对园中的雕塑很感兴趣。塑像的年代无法确定,美杜莎喷泉简直是一个谜团——那些有幸能仔细观察一番的专家们认为,它作为一组群雕,并不是一致而和谐的:雕塑似乎是在不同时间添加上去的。即使那些天使——位于喷泉脚下的、翻滚嬉笑的可爱孩子们——在老练的目光看来,似乎也有些不相协调,一些经过时间的磨蚀,几乎面容、酒窝消失殆尽,而另一些的笑容以及大理石头发依然线条分明。

但他不想在这里呆太长时间,否则弗莱彻会像一吨重的砖块把他压垮。弗莱彻是花园主管,一个十足的讨厌鬼。洛克韦尔别墅现在的庄园主是塞克斯比上校,他隐居此地。当地有流言,毫无根据的夸大其辞,说他隐隐地看上去像个邪恶之徒。因此他拉起手推车,开始他的下一项工作。这个夏天酷热湿闷,洛克韦尔的雇工们却要求穿着端庄稳重。有一天特弗雷脱光了上衣,赤裸到腰部,被弗莱彻狠狠地训骂了一顿;后来他穿着衬衫汗流浃背,不禁对他周围的大理石雕裸体——那泛光的躯体,模糊的臀部和胸部轮廓,还有赤裸的纤细四肢——投去羡慕的眼神。

  第一眼瞟过美杜莎喷泉后,特弗雷发现自己无可抗拒地被那个地方深深吸引住了。到喷泉那儿,他逗留的时间更长了。他将脸浸入水中,奋力地将水泼在头发上,忽然一个声音令他深感惭愧地站立起来。“游个泳吧,孩子。去吧,脱下衣服。不要害羞自己的身体。你看上去完全能够与它们相媲美。”

  是上校——不可能是其他人。他站在那儿,就在美杜莎头部的下方。他神不知鬼不觉地冒了出来,真够令人毛骨悚然的。我们——不允许——这样的,”特弗雷支支吾吾地说,“我们甚至不许脱去衬衫。”

“就你和我知道。”上校说,“还会有谁知道?”

特弗雷环顾四周。是真的,弗莱彻在其他地方忙着呢。他迟疑了一下,然后就解开了衬衫,脱下工作裤和内裤,一脚踏进池水中。感觉棒极了,水透心的凉,比想象中的要深一些。他把自己蜷在一起。在水里嬉戏了一番。他游划了几下,然后翻过身来仰面浮在水面上,美美地凝视着淡蓝色天空下摇动着的树叶穹顶。他真想永远呆在那儿。

  他看着喷池那边的穴洞,只见满头蛇发、苔藓斑斑的美杜莎直直地瞪着他。光线似乎暗了下来,仿佛太阳被遮住了似的。那些嬉戏的仙女们渐渐地褪去了金色的光彩,变成了灰色。天也不太热了。他想把腿抽出水面。奇怪的是,他感到双腿僵硬,而且沉重无比。也许他的腿抽筋了。他坐在那儿,试图弯曲他的脚趾,但它们似乎一点知觉都没有。他在淡绿色的水中能够看到它们,但那好像是别人的一样。

  他伸手去拿放在身后手推车上的衬衫,想用它将自己全身擦干。至少,他试图伸出双手,可是此时他的手臂也麻木了,重得几乎无法抬起来。他用力拖动了一两英寸,但它似乎又僵硬在腿上了。他拼命呼叫,但他的下巴却不能动弹。特弗雷使劲全力拖动手掌,将它移到脸部;他触摸嘴巴,看见他的拳头贴着它,却毫无知觉。

  特弗雷看见自己身体的颜色渐渐隐去,大腿披上了一层精致的大理石。片刻之后,所有的感觉都消失了,特弗雷知道他不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对特弗雷而言,所有明亮的色彩都随着他那僵硬的身躯而失去光泽,所有的一切都被禁锢在这个永远可怕的记忆中。在那里,俊朗潇洒的小伙子,仪态万千的俏姑娘,天真活泼的小儿童……或端坐着或斜倚。啊,可是一想到这些古鲁比村庄的孩子们,就永远无法释怀。

【相关链接】

美杜莎(又译梅杜莎、墨杜莎),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女妖,戈尔工三女妖之一,一般形象为有双翼的蛇发女人。她的父亲是福尔库斯,母亲则为海妖怪科托。她的头发都是蛇。根据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所述,她原是一位美丽的少女,因为与海神波塞冬私自约会(也有一些版本称因美杜莎自恃长得美丽,竟然不自量力地和智慧女神比起美来,而被雅典娜诅咒),雅典娜一怒之下将美杜莎的头发变成毒蛇,而且给她施以诅咒,任何直望美杜莎双眼的人都会变成石像。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小说对古鲁比村庄的描写和洛克韦尔别墅形成了对比,突出了美杜莎喷泉雕塑蕴含的青春活力对特弗雷的吸引。

B 弗莱彻狠狠地训骂嫌热而脱光了上衣的特弗雷,既说明他对这个庄园贵族传统的珍视与恪守,也表明对特弗雷的关心和爱护。

C 小说虽然没有明写有关塞克斯比上校的流言的具体内容,但作者通过动作刻画含蓄写出这个人物的邪恶。

D 特弗雷并不喜欢在花园里做这些修剪篱笆墙等杂活,因为他对这个花园太熟悉了,自己感到厌烦了。

E 小说对特弗雷在池水中戏水享受清凉的描写,真实的反映了特弗雷对自由自主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小人物的同情。

2.简要叙述特弗雷发现美杜莎喷泉前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3.小说中特弗雷的结局是什么?请分析作者对结局在写法上有怎样的铺垫。(6分)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以美杜莎喷泉的雕像暗示着生活中的诱惑;也有人认为这篇小说深意在于特弗雷这个人物。结合以上的观点和你的理解探究这篇小说的主题。(8分)

 

1.A 3分 C 2分 D 1分 2.①他不想安守本分,希望离开这个地方。②他被美杜莎喷泉中仙女塑像吸引住了。③他沉醉于雕塑的美丽和池水的清凉。(每点2分,表达内容接近即可) 3.①特弗雷变成了在美杜莎喷泉水池中的大理石雕像。(2分)铺垫一:喷泉和雕像的名字美杜莎暗示这样的结局;铺垫二:艺术史家认为这些雕像并不一致和谐,似乎是在不同时间添加上去的;铺垫三:上校对特弗雷身体的赞美和特弗雷希望永远留在水里。(写出铺垫任两点,每点2分,表达内容接近即可) 4.观点一:小说的主题是借助希腊神话中美杜莎女妖的故事,说明生活中诱惑的危险。(总说观点2分)①美杜莎雕像在一开始就深深吸引住了特弗雷,象征着生活中的诱惑。②特弗雷在水中嬉戏时看了美杜莎的眼睛,变成了大理石雕像的结局说明了诱惑的危险。③特弗雷没有抵制住诱惑,变成雕像后,又怀念以前欢乐鲜活的生活和拥有的自由。正如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无力抗拒诱惑,为此付出了代价后,又追悔莫及。小说旨在告诫我们面对诱惑,要有自制力。(每点2分,表达内容接近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观点二:小说的主题在于同情和悲叹特弗雷变成雕像的命运。(总说观点2分)①小说的主人公是特弗雷。②作者刻画了特弗雷并不想安于本分,对于生活充满渴望,具有现实意义。③小说的结尾写到了特弗雷对于曾经欢乐鲜活生命的追忆,寄托着作者的同情与悲叹。(每点2分,表达内容接近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B. 小说中弗莱彻对特弗雷并没有关心和爱护。E. 小说没有表达作者对底层小人物的同情。D. 特弗雷并不喜欢在花园里做这些修剪篱笆墙等杂活,原因是他想离开这个地方而不是厌烦这个花园。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在文本中找到答题区域,从文中第二、四段中可以归纳出“他不想安守本分,希望离开这个地方”;从文中第一、五段中可以归纳出“他被美杜莎喷泉中仙女塑像吸引住了”;从文中第四、五、七段中可以归纳出“他沉醉于雕塑的美丽和池水的清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解答第一问可以从文中最后一段得出答案。“特弗雷看见自己身体的颜色渐渐隐去,大腿披上了一层精致的大理石。片刻之后,所有的感觉都消失了,特弗雷知道他不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可以归纳出“特弗雷变成了在美杜莎喷泉水池中的大理石雕像”。文中多处铺垫,依据注释内容可知,美杜莎(又译梅杜莎、墨杜莎),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女妖,任何直望美杜莎双眼的人都会变成石像;所以喷泉和雕像的名字美杜莎暗示这样的结局。文中第三段,艺术史家认为这些雕像并不一致和谐,似乎是在不同时间添加上去的。文中上校对特弗雷身体的赞美和特弗雷真想永远呆在那儿,也是为“特弗雷变成了在美杜莎喷泉水池中的大理石雕像”做铺垫。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答案为开放式答案,二者任选其一,只要能够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回答“以美杜莎喷泉的雕像暗示着生活中的诱惑”,应从以下方面作答:特弗雷一开始就被美杜莎雕像深深吸引,在水中嬉戏时看了美杜莎的眼睛而变成了大理石雕像,变成雕像后又怀念以前欢乐鲜活的生活和拥有的自由。以此说明许多人无力抗拒诱惑,为此付出了代价后,又追悔莫及。回答“小说的主题在于同情和悲叹特弗雷变成雕像的命运”,应从以下方面回答:小说的主人公特弗雷并不想安于本分,对于生活充满渴望,变成雕塑后又追忆曾经的欢乐,寄托着作者对特弗雷一类人物的同情与悲叹。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3)春蚕到死丝方尽,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陇头吟  【唐】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①太白”指太白星,在古人眼中太白为主征战杀伐之星。②行人:出征的将士。③偏裨:偏将,裨将。将佐的通称。古代佐助大将的将领称偏裨,亦称副将。④“典属国”指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品阶不高。

1.简要概括此诗典型人物的三个典型生活场景,并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5分)

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标字显进,正平高凉人也。标少豪侠有志气。魏孝昌中,尔朱荣杀害朝士,大司马王元徽逃难投标,标藏而免之。孝庄帝立,徽乃出,复为司州牧。由是标以义烈闻。擢拜伏波将军、给事中。元颢入洛,孝庄欲往晋阳就尔朱荣,诏标率其宗人收船马渚,标未至,帝已北度太行,标遂匿所收船,不以敌。及尔朱荣奉帝南讨,至马渚,标乃具船以济王师。

时东魏迁邺,太祖欲知其所为,乃遣标间行邺以观察之。使还,称旨,授通直散骑常侍、车骑将军。稽胡恃险不宾,屡行抄窃,以标兼黄门侍郎,往慰抚之。标颇有权略,能得边情,诱化首渠,民多来款附,乃有随标入朝者。时弘农为东魏守,标从太祖攻拔之。标父猛先为邵郡白水令,标与其豪右相知,请行诣邵郡,举兵以应朝廷。太祖许之,标遂行,与土豪王覆怜等阴谋举事,密相应会者三千人,内外俱发,遂拔邵郡。众议推标行郡事,标以因覆怜成事,遂表覆怜为邵郡守。

太祖以标有谋略,堪委边任,乃表行建州事。时建州远距邵郡三百余里,且深处敌境,然标威恩夙著,所经之处,多并粮附之。比至建州,众已一万。东魏遣太保侯景攻陷正平,敌众渐盛。标以孤军无援,且腹背受敌,谋欲拔还。恐义徒背叛,遂伪为太祖书,遣人若从外送来者,云已遣军四道赴援。因令人漏泄,使所在知之。标分遣讫,遂于夜中拔还邵郡。朝廷嘉其权以全军,即授建州刺史。时东魏以正平为东雍州,遣薛荣祖镇之。标将谋取之,乃先遣奇兵,急攻汾桥。荣祖果尽出城中战士,于汾桥拒守。其夜,标率步骑二千,从他道济,遂袭克之。

保定四年,迁少师。其年,周军围洛阳,诏标率义兵万余人出轵关助之。然标自镇东境二十余年,数与齐人战,每常克获,以此遂有轻敌之心。时洛阳未下,而标深入敌境,又不设备,齐人奄至,大破标军。标以众败,遂降于齐。标之立勋也,有慷慨壮烈之志,及军败,遂就虏以求苟免。时论以此鄙之。

(节选自《周书·列传二十六》,有删改)

【注】稽胡:古族名,匈奴的别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标遂匿所收船,不以                 资:帮助

B.乃遣标邺以观察之                 到,往

C.请行诣邵郡                           微:隐蔽,暗中

D.所经之处,多并粮附之                 赢:获得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标有谋略的一组是(  )(3分)

标乃具船以济王师                    乃遣标间行诣邺以观察之 

与土豪王覆怜等阴谋举事              因令人漏泄,使所在知之 

标率步骑二千,从他道济              数与齐人战,每常克获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标有豪侠义烈之气。大司马王元徽逃避尔朱荣的杀害时投奔杨标,杨标将他隐藏起来使他免于祸患。杨标也因此而闻名。

B.杨标不居功自傲。杨标暗中与邵郡豪门大族密谋举事,内外响应,攻取了邵郡,杨标认为是覆怜成就了此事,就让他做了邵郡郡守。

C.杨标向来声威显著。太祖任命杨标兼管建州事务,当时建州远距邵郡三百多里,然而杨标所到之处,很多百姓都归附了他。

D.杨标苟且投敌,节操不保。因与齐军作战常常获胜,杨标有了轻敌之心,他在协助围攻洛阳时兵败投降,当时舆论因此轻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稽胡恃险不宾,屡行抄窃,以标兼黄门侍郎,往慰抚之。

(2)时洛阳未下,而标深入敌境,又不设备。齐人奄至,大破标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马与龙的文化缘

庞 进

龙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的诸多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其实质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在龙的诸多“模特儿”中,就有马的身影。

从形象上看,马头给龙头以取材参照。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头部窄长,就比较像马的头。汉代王充《论衡 龙虚》篇,言“世俗画龙之像,马首蛇尾”。并由此推断,龙乃“马、蛇之类”。宋代罗愿《尔雅翼 释龙》称龙“头似驼”——驼头近似于马头。还有龙形似马形的说法,如《太平广记》四二五引《录异记 王宗郎》:“有群龙出水上,行入汉江,大者数丈,小者丈余,如五方之色,有如马、驴之形。”

在古人心目中,马是具有龙性的,龙和马是可以相互变化的。反映在古籍中,如:《周礼 夏官 司马》:“马八尺以上为龙。”《吴承恩诗文集 送我入门》:“马有三分龙性。”柳宗元《龙马图赞》:“明皇时,灵昌郡得异马于河,其状龙鳞、虺尾……后帝西幸,马至咸阳西入渭水化为龙,泳游去,不知所终。”

形象上,马是把高扬的头颅、飘逸的身姿等贡献给了龙;内涵上,马是把刚毅、坚强、友好、善良、奔放、洒脱等品质贡献给了龙。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内蒙古赛沁塔拉村,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被意外发现。

有专家据玉龙“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鼻孔二”的造型,判断其取材于猪。另有专家则将其推断为“马龙”,或“马型原龙”。一是该龙头不是近似猪头的三角形,而是近似马头的长方形;二是该龙头上无猪耳那样的大耳朵;三是该龙脖后颈与脊梁上有几乎占到全身三分之一的飞掠而起的饰物,这饰物近似马鬃而不是猪鬃。

但“马龙”说因缺乏考古发现的支持而遭到质疑,因为,原始居民饲养马是比较晚的事情,中国北方新石器遗址中普遍不见家马骨骼出土。红山文化遗址中经常发现牛、羊、猪等家畜的骨骼和鹿、獐等兽骨,但一直未发现家马或野马的骨骼。在青海省都兰县诺木洪塔里他里哈遗址,发现的年代最早先民养马的痕迹,推断在公元前两千二百年左右。

鉴于赤峰地区史前文化遗存发现的野生动物种群最多的是野猪和马鹿的情况,有学者认为赛沁塔拉玉龙的头部主要取材马鹿。马鹿因体形似骏马而得名。《尔雅翼 释兽》:“……荆楚之地,其鹿绝似马,当解角时,望之无辨。”马鹿还像马一样体格强健,性情机警,奔跑迅速。

马与龙的文化缘,也表现在成语“龙马精神”上。辞典把“龙马”解释为“骏马”。说“龙马精神”,就是像骏马一样的精神。“龙马”还可有一解,就是龙和马。“龙马精神”,就是喻指人身体好、体质强、魂魄健——精神得像龙和马一样。

龙的精神是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而其中的“奋进”和“福生”,就很适合马。这样,龙马精神就可以理解为龙与马精神的结合,是以强健的姿态奋发进取,造福众生的精神。

(《中国文化报》2014年02月07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马是龙的“模特儿”依据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甲骨文中,龙字的头部窄长,和马头的形状相似,说明在最初创造“龙”字时就参考了马的形象特征。

B《论衡 龙虚》《尔雅翼 释龙》《录异记 王宗郎》三则材料中的文字都说明马头给龙头以取材参照。

C《周礼》《吴承恩诗文集》《龙马图赞》中关于龙和马的描述,都表明“马有龙性”“龙马可以相互变化”。

D 龙和马一样具有头颅高扬、身姿飘逸、刚毅坚强、友好善良等特征。

2.关于赛沁塔拉玉龙取材对象的争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赛沁塔拉玉龙取材于猪,因红山文化遗址中经常发现牛、羊、猪等家畜的骨骼和鹿、獐等兽骨,而一直未发现家马或野马的骨骼。

B玉龙的龙头是近似于马头的长方形,龙头上无猪耳那样的大耳朵,龙脖后颈与脊梁上飞掠而起的饰物近似马鬃,有专家则将其取材推断为“马龙”,或“马型原龙”。

C“马龙”说遭到质疑,原因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先民养马的痕迹,在公元前两千二百年左右,即距今四千二百年左右。

D有学者认为赛沁塔拉玉龙的头部主要取材于马鹿,因赤峰地区史前文化遗存发现的野生动物种群最多的是野猪和马鹿。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古人融合自然界的诸多动物和天象创造出的龙,是古代各民族共同的图腾,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

B 在对红山文化“玉龙”研究的三种观点中,显然,前两者都是据外形而得出的结论,而后者更重考古发现和史料。

C 辞典上对“龙马精神”有另一解释就是,“龙马”就是龙和马,“龙马精神”就是喻指人的精神得像龙和马一样。

D “龙马精神”是像骏马一样的精神,是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是以强健的姿态奋发进取,从而造福众生的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作文。

现代作家鲁文·达里奥讲过一个寓言:伊甸园里,有一株最美丽的玫瑰,有一个魔鬼对她说:“你的确很美。不过……你没有用。你看看为生灵提供食物的果树多么有用。玫瑰啊,美丽是不够的……”  

于是玫瑰像夏娃一样受了诱惑,想变得有用。她去请求上帝“全知全能的天父啊,您能把我变得有用吗?”

上帝回答道:“如你所愿,我的孩子。”

就这样,世界上有了第一颗卷心菜。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