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

阅读下面这首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元亮:陶渊明的字。其诗中有“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的句子。亚夫:指汉代的周亚夫。他屯兵柳营,军纪严明,后世用“细柳营”或“柳营”指军营。

1.请简要描述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初春画面?其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游人意”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请根据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盎然的画面。到江上游春的游客很多,到处是笙箫之声,就连花柳、蜂蝶也在欣喜,享受着美好的春光。(2’)作用:以乐写哀,反衬后两联所抒发的思乡之苦。(2’) 2.“游人意”是指自己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的思归之情。(2’)作者远离家乡万里,为他人作幕僚已经三年,如今面对美好的春光,更加渴望回到家乡过陶渊明那样的生活。思归却不得,羁泊天涯的痛苦和疲惫溢于言表。(2’) 【解析】 1. 试题分析: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 ”,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写江上春色。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色彩。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无赖”即“ 无心”,与“有情”相对。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了,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日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故源“无赖 ”。蜂、蝶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 ”。然而,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蝶,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其中透露出的隐痛。诗人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何焯说:“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至,却使人不觉 ”。这“不觉”正是诗的蕴藉处。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末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写新滩流水在作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的作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所以发出“新滩莫悟游人意”的嗟叹。本是作者主观感情作怪,却说“新滩莫悟”,曲折有致。 这首诗前边写自然景物赏心悦目的“美”,后边写自己失意后凄苦不堪的“愁”,情景紧密结合,成为一个统一体。诗人要写离愁,却偏偏把景物写得很美。这春景越美,作者自已的愁意就越浓。诗中以乐境反衬愁思,取得了异样的艺术效果。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分)

(2)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4分)

(3)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4分)

 

查看答案

名著(3分)

《三国演义》第55回中,岸上士兵大喊“赔了夫人又折兵”,请简述“赔了夫人”的相关情节。

答: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yù,卖)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拜晋慈  州观察使,封咸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轶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观察使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1.下列各项中虚词的解释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锄櫌棘矜,非铦钩戟长铩也     师不必贤弟子

B、吞二周亡诸侯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C、然后六合为家                 斧斤时入山林

D、斯天下之民归                 积土成山,风雨兴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早,从外祖颜真卿学孤:幼年丧父。

B.始州,周十三里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以威济:渡过难关。

D.与若一月还之期:约定时间。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2分)

民贫自鬻者,赎归之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免半赋,徐取其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9分,每小题3分)

网络热词与社会热点

网络热词分为两种:一种是事件当事人的话,比如“打酱油”“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一种是网友的发挥创造,比如“山寨”“猪坚强”“范跑跑”。无论是否网友原创,这些语言之所以流行,皆有赖于网友的认可与传播。在传播中,网友发挥聪明智慧,或戏谑,或嘲讽,或借题发挥,或添油加醋,或曲径通幽,都是一种表达,在表达中完成了自己的好恶与爱憎。曾有学者称,在五花八门的网络热词中,时政类语词的喷吐量最大,它已成为体现世情民心的一个维度和观测点。事实上,通过忖度网络热词,我们同样可以窥视到网友乃至民众的所思所想。进一步说,网络热词其实是社会热词——每个网络热词均是“背后有故事”,连接着社会热点事件。这种连接一方面昭示了网络热词滥觞于现实,具有丰富的现实主义风格。没有现实的纷繁芜杂,就没有网络热词的风生水起:没有一起起社会热点事件,就很难惊动网友,网友也就无意于传播网络热词。另一方面则说明,网友不单纯是当年那些只会聊天、玩游戏的少年,他们关注现实,介入现实,不吝于表达,而且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情怀。

同时,从侧面也说明,这些社会热点事件,不是孤立的,不是凭空而成的,他们具有共性,让每个人都为之唏嘘或慨叹,对世道人心造成了强大的冲撞与影响,因此让网友产生共鸣。诚然,没有谁是一片孤岛,那些不幸的人,那些忍无可忍的表情,乃至那些骄横的权力,那些张牙舞爪的身体语言,无不让我们刻骨铭心。在这样一个光怪陆离的现实面前,网友怎能装作视而不见,又怎能心平气和?

学者认为,以前公众的表达渠道很少,知情渠道也未必通畅,因此网络的巨大传播能力使之成为了公民表达看法、参与社会进程最为便捷和普遍的方式。正因为如此,每一个网友才不放弃表达,义无反顾地参与与干预。比如,贵州瓮安事件新闻发布会上,有官员抛出“做俯卧撑”后,原本成为网友口头禅的“打酱油”失宠了,“酱油族”迅速改口,“以后不打酱油了,改做俯卧撑”。更耐人寻味的是,以后凡是表达对权力不信任或对官方说法存疑,网友皆用“俯卧撑”“做了三个俯卧撑”来戏谑之,这种戏谑何尝不是一种表达?值得注意的是,网友聚焦的社会热点,多是关系到公共利益,因此网友乐此不疲地运用这些网络热词,一定程度而言,既是公民表达权的运用,也是公民监督权的具体化。

有人追问,目前正以迅雷之势蔓延的网络热词,究竟能沸腾多久呢?哲人说,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可以断言,只要社会热点事件不断,只要现实主义不被边缘化,最关键的是,只要公民的权利意识依然蓬勃,网络热词就会沸腾,即便有些词语消失了,肯定还会有更富意味的热词出现。

1.根据文意,下列对“网络热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热词不管是否网友原创,都来自社会现实,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B.网络热词可以是事件当事人说的话,也可以是网友凭空发挥创造的话。

C.网络热词在流行的过程中,能够表达网友强烈的好恶与爱憎情感。

D.通过忖度网络热词,我们可以窥视到网友乃至民众的所思所想。

2.结合原文,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热词的风生水起,使得它“背后的故事”成为了一起起社会热点事件。

B.网络热词“背后的故事”大多与公共利益相关,并且能让人产生共鸣。

C.网络热词不断地被网友传播,体现了网友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积极关注程度。

D.网络热词“背后的故事”基本上是能够对人心产生巨大冲撞与影响的社会热点事件。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热词具有简单、新奇、戏谑、嘲讽等特点,它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约定俗成后,自然会被社会大众所接受。

B.从“打酱油”“俯卧撑”等网络热词中,可以看出网友们对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正义感。

C.如果网友无意于传播网络热词,那么社会上所产生的事件也就不能成为社会热点。

D.以迅雷之势蔓延的网络热词传播得快,消失得也快,但即便有些词语消失了,肯定还会有更富意味的热词出现。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名著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备起兵讨伐曹操,令陈琳起草檄文,文章历数了曹操的罪状,把曹操骂得一无是处,连曹操的祖宗三代也被奚落了一番,并号召各州兵马起来反曹。时逢曹操患头风,陈琳起草的讨曹檄文使得曹操发汗而病愈。(《三国演义》)                 

B.“我不知道你这样苦。我不该引你讲起这些话。我太自私了。你的处境比我的苦得太多……”这是瑞珏说的话。她为自己逼梅说出与觉新的恋情而感到后悔,她恳求梅原谅,并要梅认她为妹妹。梅被瑞珏的真情感动了,她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家》)     

C.祸不单行,继元妃去世、宝玉失玉之后,王子腾在进京拜相的路上竟因风寒身亡。贾政又升了江西粮道。即将赴任之时,贾母郑重地和他说起宝玉的病只有娶一个金命的人为他冲喜才能好。袭人听说这件事后,深怕一件喜事会伤害三个人。贾母等人也踌躇起来。幸亏王熙凤想出一个“调包计”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红楼梦》)  

D.爱斯梅拉达带着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她,误闯入“奇迹王朝”。按“奇迹王朝”的法律,甘果瓦将被绞死,除非有人愿意嫁给他。爱斯梅拉达出人意料地宣布愿意做甘果瓦的“妻子”。甘果瓦获救后,爱斯梅拉达只供他食宿,不准他近身。(《巴黎圣母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