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B.在清静的街道上,在鳞次栉比的住宅区,有一处很不引人注意的房舍,它正是我们要寻找的目标。

C.语感是对艺术美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有了语感并不意味着诗歌阅读都可以事半功倍,一挥而就

D.杨柳低垂,行人侧目而视,过往的车辆静静地停靠在道旁,无数双哀伤而饱含敬意的目光,向悬挂着英雄一路走好等条幅的车队致敬……

 

B 【解析】 试题分析:B项,“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整齐。符合语境。A项,“口耳相传”指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此题设置的语境是大家互相传告,用“口耳相传”。错在望文生义。C项,“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应用“一蹴而就”。错在不合语境。D项,“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这里该用含褒义的成语。错在褒贬不当。答题技巧:1.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2.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3.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搭配对象;4.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1.在第一段文字中,有一个促使林冲识破高俅阴谋的关键细节,这个细节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关键性在什么地方。(4分)

2.在第一段文字中,风雪不仅渲染了环境,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请简要分析一下风雪是怎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6分)

3.作者在第二段文字中,不交代人物名字,而是用一个来代替,试分析其好处。(6分)

4.第二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对描写林冲性格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寓形宇内复几时?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5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6)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李密《陈情表》)

7)但以刘日薄西山,                                。(李密《陈情表》)

8)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字用得好,试分析它们表达的意味。(4分)

2.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以碎耳。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改嫁。 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有才华。 ④虫流:齐桓公任用竖刁,专权乱政。桓公死,诸子争立,陈尸三月不收,尸虫流出户外。⑤安公乐:刘备之子刘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祖母刘氏,躬自抚养。        躬自:亲自

B.服阕,复以洗马至洛。      征:被征召

C.密曰:齐桓。”        次:次于,比……

D.华之。                    善:认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成疾。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游无穷者

B.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以碎耳。   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溟

C.少仕蜀,郎。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D.齐桓得管仲霸,用竖刁而虫流       且举世誉之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下列句子表现李密有才华的一组是(        3分)

①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②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③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④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⑤密有才能,常望内转

⑥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把他抚养成人。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以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D.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做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做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建筑的文法

梁思成

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和臂形短木的,将上面的梁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椽、檩、楹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语汇了。

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做斗拱。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它不仅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全座建筑物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宋时把每一构材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榫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

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称作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作做法瓦作做法等。

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椽和承托出檐的斗拱,给予中国建筑以特殊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这都是内中木构使然,因为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线,都是由于结构中的举架法的逐渐垒进升高而成。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他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而以金为点缀,所谓青绿点金。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这样,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

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

1.下列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直接压在木柱上所产生的剪力,以消除梁折断的危机。

B.整座建筑物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是根据它们相对于拱的宽度,按倍数或分数计算出来的。

C.斗拱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既可以用来承托梁枋和出檐,也可以用来装饰美化建筑物。

D.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烈。

2.下列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盖顶的瓦,有一些具有双重功能,既能在结构上发挥作用,也能成为美化屋顶的饰物,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B.中国建筑屋顶的辉煌,表面上出自瓦脊、脊吻、重脊和脊兽等的奇妙组合,实际上全都源自建筑物内部的木构。

C.梁枋上妍丽繁复的彩绘,使用了各种颜色,主要的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为点缀,这就是青绿点金

D.如果说彩画作做法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文法,那么木柱和门窗上朱红或黑色的漆料,就应该是它的语汇

3.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无论官署寺院还是住宅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辅建筑物按一定的布局规则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

B.把阳光、花木等引入到建筑范围内,打通内外,让居住者尽享无限空间带来的生趣,并使建筑更加活泼和适用。

C.数千年来,遍及中国的构型各异的建筑,从富丽堂皇的宫廷到简陋朴素的民居,无一不是同一结构的院落。

D.院落组织有主有次,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在空间处理上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