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采 莲 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采 莲 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曲二首(其一)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①飐风:在风中颤动   ②搔头:指簪子  ③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④芙蓉:即荷花

1.白居易与          (人名)世称元白,发起“         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分)

2.两首《采莲曲》都塑造了可爱的采莲少女形象,试分析两诗采莲女形象的差别。(4分)

3.结合诗句简析两首诗塑造形象艺术手法的有何不同。(4分)

 

1.元稹 新乐府 2.白诗中少女腼腆羞涩、多情纯真。王诗中少女青春美丽、活泼欢乐。 3.白居易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以欲语而笑、搔头落水两个细节的描写,刻画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王昌龄运用比喻和衬托的手法,将罗裙比作荷叶,采莲女比作娇嫩的莲花,人花相互照映,难以分辨,表现采莲女的青春娇艳。 【解析】 1. 试题分析: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根据积累的有关知识作答。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分析此题,要结合诗句,白诗,可从“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一句概括出答案;王诗可从“荷叶罗裙一色裁”、“闻歌始觉有人来”归纳答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白诗,根据“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一句可得答案;王诗,根据“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可得答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芋老人传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注:周容,明清之际文学家,有民族气节,明亡后,一度为僧,康熙时拒应博学鸿词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生甲第为相国                    用:任用

B.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人也。      移:改变 

C.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          廉干:廉洁而有才能

D.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            谢:谢罪、道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衣湿袖单,影益瘦。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B.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          屈平疾王听不聪也。

C.及为吏,污贿不饬罢。                  遂自投汨罗死。

D就其不忘一芋                          泥而不滓者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书生在饥饿时饱食芋老人之芋,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是入情入理的致谢语,也为第二段写他为相国后再次食芋埋下了伏笔。

B书生成为相国后先后说“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和“何向者之香而甘也!”首句是相国认为厨者所进之芋,味道不及芋老人的;后一句,是相国感觉现在所食之芋不及过去的。表达的侧重点不同。

C.芋老人列举了富而弃妻、贵而绝交、为吏而背学、为官而失节等四个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例子,作者着力鞭挞最后一种情况,充分表现出亡国遗民对卖国士大夫的愤怒和鄙夷。

D.芋老人身处微贱,而出言发语惊世骇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有这样的形象。作者常常用以表现下层人民的智慧、道德和精神力量,并与达官贵人形成对比。本文中芋老人就和忘本的相国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对平步青云的相国的批判是尖锐的。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3分)

(2) 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3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句式不同的是(     )3分

A是社稷之臣也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C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语句中不都含有通假字的是(      )3分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于是帝锡禹玄圭                  岁竟,两家常折券弃责

B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离骚者,犹离忧也。

武王蚤终,成王少。            (侯生)俾倪故久立

C失之豪厘,差之千里。           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D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山泽。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解释全对的项是(      )3分

A君子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讨厌)   材木不可用也(尽)

  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收成不好,荒年)    童子何知,逢胜饯(恭敬地)

B北海虽,扶摇可接(远)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余威)

黟然黑者为星星(乌黑的样子)     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天地(理,主管)

C邛、笮、昆明,还报命(夺取)    问一田父,田父曰“左”(欺骗)

田光曰“敬奉教。”乃焉(制造)        帝舜荐禹于天,为(继承人)

D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之。(经过)   今吾且死而侯生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千金(悬赏)   高帝曰:“之。”乃释通之罪。(搁置)

 

查看答案

下面诗歌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琵琶行》以叙送别事起笔,中间交叉着描述与抒情,最后以叙事结尾。这实际上是一种首尾照应的圆型结构,体现了一种结构上的对称美。

B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明明妻子辞别人世已经十年,作者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假设,深沉、悲痛,而又无奈,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

C《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化用了东晋祖逖北伐抚摸当年亲手种植的柳树落泪的典故,辛弃疾感叹时光飞逝,韶华易逝。

D 姜夔的《扬州慢》写于金兵南侵后,姜夔看到曾经素以繁华富丽而著称的江南名城扬州,如今已是断壁残垣,心有所感,就写下了这首词,来凭吊扬州荒凉,寄托黍离哀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