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共 老 [台湾] 龙应台 ①我们走进中环一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共  老

[台湾] 龙应台

①我们走进中环一个公园。很小一块绿地,被四边的摩天大楼紧紧裹着,大楼的顶端插入云层,底部小公园像大楼与大楼之间一张小小吊床,盛着一点青翠。淙淙流水旁看见一块凹凸有致的岩石,三个人各选一个角,坐了下来。一个人仰望天,一个人俯瞰地,我看一株树,矮蹲蹲的,树叶油亮茂盛,挤成一团浓郁的深绿。

②这三个人,平常各自忙碌。一个,经常一面开车一面上班,电话一个接一个,总是在一个红绿灯与下一个红绿灯之间做了无数个业务的交代。睡觉时,手机开着,放在枕边。另一个,天还没亮就披上白大褂开始巡房,吃饭时腰间机器一响就接,放下筷子就往外疾走。还有我自己,总是有读不完的书,写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风景,想不完的事情,问不完的问题,爱不完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忙,忙死了。

③可是我们决定一起出来走走。三个人,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行走,身上没有一个包袱,手里没有一张地图。

④然后,我就看见它了。在那一团浓郁的深绿里,藏着一只浓郁深绿的野鹦鹉,正在啄吃一粒绿得发亮的杨桃。我靠近树,仰头仔细看它。野鹦鹉眼睛圆滚滚地,也看着我。我们就在那杨桃树下对看。另外两个人,也悄悄走了过来。三个人,就那样立在树下,仰着头,屏息,安静,凝视许久,一直到野鹦鹉将杨桃吃完,吐了核,拍拍翅膀,哗一下飞走。

⑤我们相视而笑,好像刚刚经过一个秘密的宗教仪式。

⑥这是一个阳光温煦、微风徐徐的下午。我看见他们两鬓多了白发,想必他们也将我的日渐憔悴看在眼里。我心疼他们眼神里不经意流露的风霜,想必他们也对我的奔波觉得不舍?只是,我们很少说。

⑦多么奇特的关系啊。如果我们是好友,我们会彼此探问,打电话、发简讯、写电邮、相约见面,表达关怀。如果我们是情人,我们会朝思暮想,会嘘寒问暖,会百般牵挂,因为,情人之间是一种如胶似漆的粘合。如果我们是夫妻,只要不是怨偶,我们会朝夕相处,会如影随形,会争吵,会和好,会把彼此的命运紧紧缠绕。

⑧但我们不是。我们不会跟好友一样殷勤探问,不会跟情人一样常相厮磨,不会跟夫妇一样同船共渡。所谓兄弟,就是家常日子平淡过,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各自做各自的抉择和承受。我们聚首,通常不是为了彼此,而是为了父亲或母亲。聚首时即使促膝而坐,也不一定会谈心。即使谈心,也不必有所企求──自己的抉择,只有自己能承受,在我们这个年龄,已经了然在心。有时候,我们问,母亲也走了以后,你我还会这样相聚吗?我们会不会像风中转蓬一样,各自滚向渺茫,相忘于人生的荒漠?

⑨然而,又不那么简单,因为,和这个世界上所有其它的人都不一样,我们从彼此的容颜里看得见当初。我们清楚地记得彼此的儿时──老榕树上的刻字、日本房子的纸窗、雨打在铁皮上咚咚的声音、夏夜里的萤火虫、父亲念古书的声音、母亲快乐的笑、成长过程里一点一滴的羞辱、挫折、荣耀和幸福。有一段初始的生命,全世界只有这几个人知道,譬如你的小名,或者,你在哪一棵树上折断了手。

⑩南美洲有一种树,雨树,树冠巨大圆满如罩钟,从树冠一端到另一端可以有三十公尺之遥。阴天或夜间,细叶合拢,雨,直直自叶隙落下,所以叶冠虽巨大且密,树底的小草,却茵茵然葱绿。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                                  

1.简析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5分)

2.第⑤段中为什么把姐弟三人观看鹦鹉吃杨桃的情景说成是“秘密的宗教仪式”?(4分)

3.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将文章的结尾补写完整。(60字以内)(6分)

 

1.以拟人、比喻等手法描绘公园之小,写出都市生存环境的局促,暗示忙碌的都市生活带给人们的心理压抑。(5分。修辞1分,“环境的局促”2分,“心理压抑”2分。) 2.⑴“宗教仪式”是指三人庄重、安静地观察并领会到姐弟情义的纯洁与神圣。⑵“秘密”是指虽然他们都领会到了这种情谊,但谁也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二十默契于心,相视一笑。(4分。每点两分,意思对即可。) 3.倒像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公尺,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阖,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树雨共老,挺好的。 【解析】 1. 试题分析: 从画线句子中的“很小”“小公园”“小小吊床”“一点青翠”可知句子突出了公园的小。然后结合后文“兄弟”之间的情谊,可以分析出本句话的隐含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宗教仪式是端庄、严肃的,是虔诚的。他们三人看鹦鹉吃杨桃时“仰着头,屏息,安静,凝视”与此相似,所以说是“宗教仪式”。所谓秘密即外界或外人不知道。从下文“我看见他们两鬓多了白发,想必他们也将我的日渐憔悴看在眼里。我心疼他们眼神里不经意流露的风霜,想必他们也对我的奔波觉得不舍?只是,我们很少说”可见“我们”已完全达不到了心领神会的默契。这种默契对外人来说无异于秘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结合上文内容来分析,结尾部分应表达姐弟情义。再从上文的语言“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来分析,补写句应同样运用修辞手法。另外,从文章写作思路和结构来分析,本文最后应是卒章显志,所以补写部分要点题。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唐]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注]①偶此:与以上景物相对

1.诗歌开头两句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景象对应了题目中的“雨后”之意。(2分)

2.宋人吴可在《蔵海诗话》中认为第四句中“‘惊’字甚奇”,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威王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跽,侍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三。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香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节)

[注]①帣韝:卷着袖子。②鞠跽:弯腰跪着。③履舄:木屐。

1.对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谈言         微:细微,微小

B一鸣人         惊:使……惊异

C觞上寿         奉:双手捧着

D日暮酒         阑:尽,残尽

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诸侯并侵,国危亡      若属皆为所虏

B髡恐惧俯伏饮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淳于髡说之隐         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罢长夜之饮         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面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淳于髡出身虽微,却机智聪敏,能言多辩,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其言其行起到了“亦可以解纷”的重要作用。

B.淳于髡讽谏齐威王,齐威王就下功夫整顿吏治,诸侯都十分惊恐,把侵占的土地都归还齐国。齐国的声威竟因为淳于髡的一席话而维持达三十六年。

C.淳于髡用自己在不同情况下喝酒多少的不同来说明酒喝得过多就容易出乱子,欢乐到极点就会发生悲痛之事的道理,并以此委婉地告诫齐威王不要逸乐无度。

D.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淳于髡“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才能。

4.下列古诗句中不是借景抒情的一项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B.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唐·王维《山中送别》)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A.《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

B.“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竞”,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C.词的上阕“看”字,总领全词,上阙色彩绚丽的“湘江秋色图”和下阙风华正茂的“少年学子图”,都由“看”引领而出。

D.全词中心意象应该是“独立寒秋”的“我”,其他意象则是在这一中心意象的“辐射”下形成的。在这里,胸怀博大的看风景人也便成了“风景”。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精神专一,忘掉形骸,似乎与万物相融合。(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B.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顾及细节,行大礼不必计较细小的礼让。(司马迁《鸿门宴》)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从哪里去知道他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小呢?(韩愈《师说》)

D.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看廉颇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啊?(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夫晋,何厌之有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