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宋尚书司封郎中孙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锡,字昌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宋尚书司封郎中孙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锡,字昌龄。公以天圣二年进士起家,授镇江军节度推官,知杭州仁和县。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余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七年,为开封府推官。坐考锁厅进士举籍中有不中格者两人,降监和州清酒务。当是时,庞宰相为枢密使,荐宜侍讲禁中。方召,公以谪去。久之,会明堂恩召还,同判尚书刑部。戎州人向吉等操兵贾贩,恃其众,所过不输物税,州县捕逐皆散走。成教钤辖司奏请不以南郊赦除其罪,从之,逮捕亲属系狱,至更两赦。有诣阙诉者,刑部详覆官以为特敕遇赦不原者,虽数赦犹如法。公独奏释之,凡释百二十三人。公议法多如此。

复为开封府推官,当随尹奏事,仁宗问大辟几何,且以慎刑爱人为戒。公因奏开封敕有重于编敕而当改者数事,仁宗皆以为然。它日问尹以公姓名,称之。于是贵戚女使有奏谳,上其罪,付公监决,曰:“此人平恕,可任也。”

道士赵清贶出入庞宰相家,受赇,御史以劾庞。府治实清贶自为,庞不知也。清贶坐杖,配沙门岛,行两日死。御史又劾府宰相指,故杖清指,杀之灭口。仁宗亦疑,悉罢知府、推判官,而以公知太平州。

未几,仁宗即寤,罢者皆复,而以公提点淮南路刑狱。在淮南二年,所活大辟十三人,考课为天下第一,所举多善士。还,又知舒州,发常平、广惠仓以活陈、许、颍、蔡流人。初提点刑狱恐聚流人为盗,又惜常平、广惠仓,数牒止公,不听,申以手书,又不听。佐属皆争曰“不可”,公行之自若。

今上即位,迁司封,赐金紫。熙宁元年正月十二日卒,年七十八。

(《唐宋八大家文集》卷九十七,有删改)

[注] ①南郊:帝王祭天的大礼。②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③赦:赦免。④编敕:法典。⑤奏谳(yàn):将审理案件的情况向上报。⑥赇(qiú):贿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取凶恶         籍:登记

B.虽数赦犹如法  论:讨论

C.其罪,付公监决  薄:减轻

D.御史又劾府宰相指  希:迎合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孙公“仁恕”的一组是(  )

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余一以仁恕 ②坐考锁厅进士举籍中有不中格者两人,降监和州清酒务 ③公独奏释之,凡释百二十三人 ④上薄其罪,付公监决 ⑤在淮南二年,所活大辟十三人 ⑥考课为天下第一,所举多善士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锡有治理能力,执法宽容。他在仁和县任职时,软硬兼施,人们对他又爱又畏;他对两次大赦都没有免罪的人予以赦免。

B.孙锡深得皇帝信任。他认为开封府的一些做法不好,皇帝表示赞同;皇帝把一些案件交给他处理,认为他可以委以重任。

C.本文撷取了孙锡人生的若干片段,描写他为官的几件事,表现了一位古代官员高尚的人格,同时含蓄地批评了他的一些缺点。

D本文善用对比手法,如拿刑部官员与孙锡对比,用提点刑狱与孙锡对比,突出了孙锡的形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戎州人向吉等操兵贾贩,恃其众,所过不输物税,州县捕逐皆散走。(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仁宗问大辟几何,且以慎刑爱人为戒。(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还,又知舒州,发常平、广惠仓以活陈、许、颍、蔡流人。(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A 3.C 4.(1)戎州的向吉等人拿着兵器经商贩卖,依仗他们人多,经过的地方不缴纳物税,州县追捕,他们就四散逃跑。(得分点:操兵、贾贩、输、走)(2)宋仁宗询问被判死罪的有多少人,并且把谨慎使用刑狱、爱惜人命作为告诫。(得分点:大辟、几何、爱人)(3)回来后,他又任舒州知州,打开常平、广惠的粮仓使陈、许、颍、蔡等地的流民活了下来。(得分点:发、活、流人) 【解析】 试题分析: 1.论:判决。 试题分析: 2.②是其考核官员失误被降职;④是皇帝令其审理判决案子;⑥是其官员考核第一,荐用善才。 试题分析: 3.“含蓄地批评了他的一些缺点”于文无据。 试题分析: 4.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古之所谓公无私者,其取舍进退无择于亲疏远迩,惟其宜可焉。其下视上也,亦惟视其举黜之当否,不以亲疏远迩疑乎其上之人。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确乎其无惑于上也。是故为君不劳,而为臣甚易:见一善焉,可得详而举也;见一不善焉,可得明而也。

及道之衰,上下交疑,于是乎举仇、举子之事,载之传中而称美之,而谓之忠。见一善焉,亲与迩,不敢举也;见一不善焉,若疏与远,不敢去也。众之所同好焉,矫而黜之乃公也;众之所同恶焉,激而举之乃忠也。于是乎有违心之行,有志之言,有内愧之名。若然者,俗所谓良有司也。

呜呼!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劳乎!为有司者,不亦难乎!为人向道者,不亦勤乎!是故端居而念焉,非君人者之过也;则曰有司焉,则非有司之过也;则曰今举天下人焉,则非今举天下人之过也。盖其渐有因,本有根,生于私其亲,成于私其身。以己之不直,而谓人皆然。其之也固久,其除之也实难,非百年必世,不可得而化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已矣乎,其终能复古乎!

若高阳齐者,其起予者乎?齐生之兄,为时名相,出藩南,朝之硕臣皆其旧交。齐生举进士,有司用是连枉齐生,齐生不以云,乃曰:“我之未至也,有司其枉我哉?我将利吾器而俟其时耳。”抱负其业,东归于家。吾观于人,有不得志则非其上者众矣,亦莫其身之短长也。若齐生者,既至矣,而曰“我未也”,不以闵于有司,其不亦鲜乎哉!吾用是知齐生后日诚良有司也,能复古者也,公无私者也,知命不惑者也。

(韩愈《送高阳齐下第序》)

[注] ①举仇、举子之事:指《吕氏春秋》记载的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仇人解狐做南阳县令、推荐儿子午做国家军尉的事。②世:三十年。③齐生:指齐,其兄齐映为当朝宰相。④起:启发。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一不善焉,可得明而也 去:离开

B.志之言  怫:同“悖”,违反

C.之也固久  植:确立

D.亦莫其身之短长也  计:考虑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

所以上司选择合理的标准实施自己的想法,内心坦荡不用担心下属猜疑。

B.众之所同恶焉,激而举之乃忠也。

大家共同讨厌的人,要激励他并且举荐他才显得自己忠诚。

C.是故端居而念焉,非君人者之过也。

因此坐下来好好地想一想这种情况,然后就去指责统治天下的人所犯的过错。

D.不以闵于有司,其不亦鲜乎哉!

(齐生)不因为自己受委屈而向官员博取同情,这不也太少见了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肯定古时用人不分关系亲疏远近、唯“宜”是举的原则,批评当今之世为避嫌,唯“亲迩”不举的做法。

B.选文第三段深入一层,进一步探究上文中“俗所谓良有司”所作所为的原因,指出其根源在于一个“私”字。

C.在作者眼中,齐生是一个能改变时风、复兴古风的人,但因为他的哥哥到南方去做官了,所以官员就没有录用他。

D.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纵论古今在用人问题上的公私之别,以古衬今,是一篇内涵丰富、说理透彻的佳作。

4.齐生科举落第后说:“我之未至也,有司其枉我哉?我将利吾器而俟其时耳。”意思是说:“我的学问还没有达到标准,官员怎么会委屈我?我将精进我的学业来等待时机。”请结合本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齐生说法的认识与思考。(不少于200字)(1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舟人传

[清]张光纬

舟人不知何姓名,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所何业。偶遇舟,遂以舟为名。吾郡陈泰岩者,文士也,遣仆买舟,收债远乡。携其侄与仆抵舟,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裸而刺船。泰岩心异之。至舟中,复见一十六七女郎,依约闺中之秀。泰岩又窃窃然疑之。既放舟,鼓棹如飞,顷刻至岸。岸旁有牛三头,蹲水中,妨舟泊。舟人招牧者牵之起,二牛起,其一犹浮沉水滨,格格不就牵。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岸上聚观,无不辟易,泰岩愈疑。

收债毕,泰岩持金数十归舟。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舟人曰:“毋恐。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何虑此琐琐也。”泰岩不能强,姑听之。至中流,落日衔山,微风拂波,舟人忽舣舟就岸。泰岩恐甚,询泊故。舟人曰:“风雨至矣。”稍顷,天半霹雳,水立云飞,舟依巨柳而荫。雨止,复行,卒无恙。

未抵郡数里,泰岩复语舟人曰:“前村隐隐,帘出树杪,可沽酒乎?”舟人曰:“诺。”提壶去。泰岩询船尾女郎曰:“子何为?子何自从彼髯者行乎?吾恐彼髯非良人,彼髯复何为?子心知之,试语余。”女郎掩涕曰:“不然,妾亦宦之也。向从父母行三泖间,夜遇强盗,杀父母投之湖,掳资财及妾行。忽见此髯从暗中跃入舟,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妾涕泣请死。彼髯者曰:‘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幸子仇既歼,吾当徐访子亲属,送子归,纵无所归,吾更当觅倩嫁子。吾义勿污子,效彼群盗为也。’妾故忍死留此。”言讫,泪如雨下。泰岩又曰:“舟甚窄,奈起居何?且彼髯终何为?”女郎曰:“自妾来,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舣舟亦无定踪,所往来不一人。所谈者,妾皆不解,每痛饮辄去。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亦未知甚何为。”

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舟人乃曰:“萍踪相遇,愿赠言。天下大乱,各自,余亦从此去。”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至郡,慷慨分手,后卒不遇。

(选自《息庐剩稿》,有删节)

[注] ①刺船:用篙撑船。②三泖:湖名。③倩:古代男子的美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其所何业    操:从事

B.妾亦宦之也  息:子女

C.吾当徐访子亲属  访:拜访

D.天下大乱,各自  爱:爱惜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舟人义行的一组是(  )

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

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

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

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

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

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泰岩买了一条小船去收债,见到舟人与船上女子,心中就有疑虑,而舟人掷牛至岸,更加重了他的疑忌。

B.女子一家人出行,途中遭遇强盗,父母被杀,钱财被抢,舟人从黑暗中跃入舟中杀死了强盗,替她报了仇。

C.陈泰岩知道了舟人的义举后,对舟人的疑虑全消,敬佩不已。回到郡中,两人感慨叹息着分了手,从此再也没有见面。

D.文章欲扬先抑,通过写陈泰岩对舟人由疑虑到害怕再到敬为异人,塑造出舟人本领高强、行侠仗义、疾恶如仇的形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鄞有高世之士,曰先生以大,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而闻多,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谐,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然独视菊如友朋。

每岁即小斋之外,罗植数百本,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见夫幽姿劲质,凌厉风霜,则思淬厉节操,处艰瘁而不屈;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见夫早培晚盛,不竞不争,则思居谦处让,退可以无而进为有悔;见夫味甘而气馨,品高而性介,则思蓄用以待时,洁身而处俗,不与黄茅白苇俱出于斯世。凡是数者,一或不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责,必也物我两忘,彼此无间,然后与之曹出乎轩窗寂寞之滨,并驱乎草木摇落之际,若相磋以道,相以德,不自知其情之孚而身之化也。夫如是,则菊也,先生也,真所谓贤友朋也。

菊有贤友朋之,而先生犹爱之如此,况世之贤士子乎?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爱,如爱斯菊矣。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呜呼!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之;士子不能自知其不贤,惟先生能知之。贤也吾其爱,不贤也吾其弃。呜呼!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

(取材于元代戴良《爱菊说》)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   齿:并列

B.退可以无而进为有悔  咎:过失

C.若相磋以道,相以德  错:指责,批评

D.菊有贤友朋之  象:这里指特征

2.下面各组语句全都能够表现骆先生“气节刚正”的一组是(  )

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

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

③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

④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

⑤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

A①③④ B. ①②④ C.②④⑤ D. ②③⑤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骆先生相貌威严,为人正直,性情刚烈,说话直率,爱憎分明,因此遭人嫌弃。

B骆先生以菊为友,从菊的不同特点联想到人格修养,并经常对照菊花自我反省。

C.在骆先生看来,菊花品高性介,洁身自好,而黄茅白苇则平凡庸常,随俗从众。

D.作者借骆先生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清高远俗的贤能之士的仰慕之情与渴求之心。

4.文中“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句表现了骆先生的处世之道。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加以说明,并谈谈你对这种处世之道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王氏其先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家抚州之临川。公讳益,字舜良。祥符八年举进士及第,初为建安主簿。时尚少,县人颇之,及观公所为,皆大畏服。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以故建安人尤爱之。尝病,阖县为祠祷。

改临江军判官。军多诸豪大姓之家,以财力自,而二千石亦有所挟为不法,吏乘其,干没无所忌。公至,以义折正二千石,使不能有所纵,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居顷之,部中肃。诸豪大吏见公皆侧目而视,至以鄙言目公曰:“是不可欺也。”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去,知新繁县。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还知韶州,改太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属县翁源多虎,公教捕之。令欲媚公,言虎自死者五,舆之致州,为颂以献。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州有屯兵五百人,代者久不至,欲谋为变。事觉,一郡皆骇。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或请以付狱,公不听。既而闻其徒曰:“若五人者系,当夜劫之。”然后众乃服。韶居南方,虽小州,然狱讼最多,号难治。公既以才能治之有余,遂以无事。又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归丁父卫尉府君忧,服除,通判江宁府,改都官员外郎。

宝元元年二月二十三日以疾卒于官,享年四十六。

吾尝闻乡里长老言,公为人倜傥有大志。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及退归其家,敛色下气,致孝于父母,致爱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位不满其志,故在外之所施用者,见于小而已,今吾书是也,其大可知。则家行最笃已,先人尝从公游,其言亦然。而吾又与其子安石友,故得知公事最详。其将葬也,遂为之铭。

(取材于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

[注] ①干没:侵吞他人财物。②服除:守孝期满,除去丧服。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县人颇之        易:轻视

B.以财力自  肆:放纵

C.若五人者系   狱:案件

D.坊市道巷  表:做上标记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

他督查赋税,不曾因贫苦百姓(不及时交税)而着急。

B.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

(诸豪大吏)最终无可奈何,采用其他办法将他排挤出了临江军。

C.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

王公让他们把老虎抬回去,说:“为政之道在于德行而不在于歪门邪道。”

D.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

王公却镇定自若,只逮捕了那五个首领,当天就判决流放了他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王益做建安主簿时,体恤百姓,深受百姓爱戴。他生病了,全县都为他祭神祈福。

B王益凭借自己的才能,将素来难治的韶州治理好了,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C.王益在家时谦恭平和,对父母孝顺,对族人友爱。父亲去世时,他曾回家守丧。

D.作者有感于王益的才德,又与其子王安石有交情,所以写下了这篇墓志铭以表敬意。

4.文章最后一段说王益“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意思是王益为官果敢决断,英武不屈。文中哪些内容能表现王益这一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翱至零口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饮且啄,而又狎人。翱甚乐之,遂掬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群,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而曳之,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日之暮,二十一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至于庭中,直上有木三十余尺,鼓翅哀鸣,飞而栖其树巅。

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畏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里东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焉,是以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必长鸣命侣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焉者。客鸡义勇超群,群皆妒焉,尚不与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

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取材于李翱《李文公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貌若群       营:迷惑

B.颈喔咿  延:伸长

C.义而焉者  介:独特

D.尚不与焉  俦:做伴

2.下列对文中各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已而竞还啄其粟。

赶走(它)之后(再)争着回来啄食那些粟米。

B.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

难道不受它的好处就可以背叛它的情义吗?

C.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挍焉。

(我)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和它)单独较量的。

D.昔日亦犹是焉。

以前也是这样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截冠雄鸡因外形独特而招人喜爱,受到群鸡的妒忌,不愿与它同食。

B.截冠雄鸡虽然勇猛好斗,但势单力孤斗不过群鸡,总是被群鸡孤立。

C.虽然被群鸡孤立,但截冠雄鸡在见到食物后还是招呼同伴一起享用。

D.作者由截冠雄鸡的遭遇联想到人世间一些类似的事情,不禁发出感叹。

4.作者认为这篇文章“可以作鉴于世之人”,意思是“可以给世人提供借鉴”。你认为世人可以从中借鉴到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