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2012·高考大纲卷)从整个文段来看,下面画线的三个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都有问题,...

(2012·高考大纲卷)从整个文段来看,下面画线的三个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都有问题,请予修改。要求语意连贯,衔接自然,语句通顺,不改变原意。修改后的句子每句不得超过15个字。

我的朋友老王,人称“戏痴”,自号“梨园客”。由于用“客”来称呼,可见不是戏曲界的专业人士。但是,凡说起他,他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他特别爱听戏、爱唱戏,后来还成了有名的票友。他退休后又热衷于戏曲资料的收藏:买剧本,集唱片,淘剧照等,忙得不亦乐乎。还有700余份戏单是他搜集的,而且都是上个世纪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既然自称为“客”(或“他自号为‘客’”);②戏曲界无人不知(或“戏曲界人人都知道”);③他还搜集了700余份戏单。(句①如果未表达出“自称为客”意思的,不给分;句②如果不用“戏曲界”作为话题,不给分;句③如果不用“他”作为话题,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关键处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①关联词“由于”使用不当;此句的陈述主体应为“老王”(他),但句中“称呼”的动作发出者显然是他人。②“凡说起他”“他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中,前后两个“他”连用,削弱了语意的连贯性,使衔接不够自然。③整个文段的陈述主体是“他”,所以本句的陈述主体应与前后句及整个文段一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2·全国课标卷)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 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 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2·高考湖南卷)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

A.本人昨日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框眼镜一副,希望拾到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恳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查看答案

(2012·高考大纲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的写法。

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荼”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④⑥⑤②①③    B.⑥②①⑤④③

C.⑤④⑥②①③    D.⑥④⑤②③①

 

查看答案

(2012·高考课标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用葫芦做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⑦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查看答案

(2013·高考天津卷)下面这封信有四处不合规范,请指出其中的三处。

××学兄:

寄呈的大作收悉,拜读再三,激动不已。你的诗构思巧妙,语言隽永,弟自愧不如。只是个别字句略有笔误或不合韵律,我冒昧地作了一点雅正,随信寄回,谨供参考。

顺祝

夏安!

弟××

2013年6月6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