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微写作。(10分) 随着“单独两孩”政策(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

微写作。(10分)

随着“单独两孩”政策(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在各地的落实,中国的独生子女现象将有所改变,这种独特普遍的社会现象也将成为历史。

假如你是一名独生子女,现在,你的爸爸妈妈符合政策要求,生下了第二个孩子,面对这个刚刚出生的小生命,你想对他(或她)说些什么呢?

根据以上情境写一段话,要求感情真挚,不少于150字。

 

略 【解析】 试题分析: 内容合理(4分),表达连贯、得体(3分),感情真挚(3分)。 思想感情不健康酌情减2—3分;不足150字的,酌情减1—2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别时容易

蒋勋

张大千有几方印记是我喜欢的,如“三千大千”、“大千好梦”等;而我最喜欢的一方是“别时容易”。

大风堂收藏的书画是有名的,尤其是石涛八大的作品。然而这些作品也曾经在大千先生手上流散出去。凡从大风堂流散出去的作品便大都钤有“别时容易”这一方印。

对于一个精于鉴赏的人来说,曾经自己收藏的珍爱之物,一旦不得已要拱手让人,的确有难以言喻的感慨。这一方小小的“别时容易”,虽然钤在不起眼的角落,却使我感觉着一种爱物如人的伤逝之情了。

我自己是不收藏东西的,艺术上的珍贵之物,经历了久远的年代,也仿佛是久经劫难的生命,使人要起痛惜之心。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惧怕这心的痛惜,我对一切人世可眷恋美好之物,反倒宁愿只是欢喜赞叹,而无缘爱,也无缘占有吧。

纳兰容若有一句词说“情到浓时情转薄”,我想是可以理解的。

小时候我其实很有收藏东西的癖好。一些本来微不足道的小物件,如玻璃弹球,朋友的信、照片、卡片等,因为保存了几年,重新翻看把玩,就似乎有了特别的意义,使人眷恋珍惜,而每次到抽屉堆满,不得不清除时,便有了难以割舍的痛惜。

我们能有多大的抽屉,去收藏保有生活中每一件琐屑之物中不舍的人情之爱呢?

几次的搬移迁动,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暂时栖身,我终于习惯了“别时容易”的心情。

“别时容易”也许是从李后主“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脱胎出来的吧。但是,去掉了头尾,截出这四个字来,镌成图章,便仿佛多了一层讽喻。把这样的一方印记,一一盖在将要告别的心爱之物上面,那些在人世间流转于不同眷恋者爱抚之手的书画,也似乎是一个有沧桑的生命了,使人痛惜,使人不舍啊!

小时候有收藏东西的癖好,其实也是因为东西实在不多。在物质困难简陋的年代,往往一件东西可以用好多年,那从俭省而生的珍惜,最后也就成了一种对物件的不舍之情吧!

随着物质的繁盛多余,有时候不经意地舍弃一件东西之后,才发现,原来物质的富裕已经变成了对物的薄情了。

在许多以富裕繁华著名的大城市中,每天夜晚可以看到堆积如山的垃圾,各种尚称完好的家具、电视机、冰箱、质料细致的服装等,都被弃置路旁。我行走于那些街道之间,留恋于那月光下凄然被弃置的物件,感觉着一种大城的荒凉。是因为富裕,使我们对物薄情,是因为对物的不断厌弃、丢掷,变成了这城市中人与人的薄情吗?

工业革命以后的大城市真是荒凉啊!仿佛在繁华最盛的时刻已经让人看到了以后的颓圮,仿佛所有的富裕却是为了把现世装点成一个废墟。

我的不再收藏东西,我的不再保有太多东西,我的不再执著于情爱的缠绵,也许正是害怕着那对物对人的薄情吧。

我愿意,每一次告别一事,每一次告别一物,仍然有那“别时容易”的痛惜。有许多遗憾和怅惘,也有许多歉意和祝福。

大千世界,所有我们相遇过的物与人,容我都一一钤盖这“别时容易”的印记吧!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透过钤有“别时容易”方印,“我”似乎能感觉到将心爱之物拱手让人的难以言喻的感慨,爱物如人的伤逝之情。

B 张大千的这枚“别时容易”的印章是从李煜的词作中选取的内容,有一层讽喻之情和沧桑之感。

C 富裕繁华著名的都市街道却有一种颓圮苍凉之感,这种感觉是源于每天夜晚可以看到堆积如山的垃圾。

D 文章以“容我都一一钤盖这‘别时容易’的印记”一句结尾,意在表达对相遇过的人与物挥手作别的潇洒。

E 本文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读后让人久久难忘,回味无穷。

2.文章引用了纳兰容若的词句“情到浓时情转薄”,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理解这句词的?(3分)

3.作者说自己现在不再收藏东西,请结合全文,说说其中的缘由。(4分)

4.作者曾说:“散文到最后,恐怕不只是文学技巧,而是要在情怀、气度上完成一种典范。”有人也评价蒋勋的作品中有一股文人情怀。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认为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回答小题。(共7分)

终南山    终南望余雪

王维    祖咏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终南阴岭秀,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积雪浮云端。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林表明霁色,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城中增暮寒。

注释:

①太乙:终南山主峰,也是终南山别名。天都:帝王的都城,指长安。

②阴岭:山北曰阴。背向太阳的山岭。

③林表:林梢。

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终南山》的作者立足“中峰”,用阳光的浓或淡和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的千形百态。

B 《终南望余雪》的作者从长安城遥望终南山,看到落日的余晖把树林的顶端照得闪烁发光。

C 两首诗都写了雪后初晴时终南山的山势之高和林壑秀美,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D 两首诗呈现出不同的创作特点:王诗意境清新,有声有色;祖诗则意境清幽,朴实俏丽。

2.王维、祖咏两位诗人笔下的终南山共同特点是什么?他们各自是怎样表现这一特点的?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共8分)

①“诗仙”李白追求个性自由,性格傲岸,对权贵不习惯仰视,《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鲜明地表达了这种思想感情。

②孔子在《论语》中启发他的弟子们各言其志,曾皙是这样来表达自己人生理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③李清照的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化用了《国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展现出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④诸葛亮以其忠诚和智慧赢得了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唐有杜甫在《蜀相》中感慨其“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宋有陆游在《书愤》中赞叹其“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⑤中国古代诗词中写“愁”的妙句很多,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形象地写出了愁之深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耳者,大梁人也。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乃卒为请决,嫁之张耳。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故致千里客。乃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贤。

陈余者,亦大梁人也,好儒术,数游赵苦陉。富人公乘氏其女妻之,亦知陈余非庸人也。余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

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黄。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余五百金。张耳、陈余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两人相对而处。里吏尝有过笞陈余,陈余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余桑下而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陈余然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陈涉起蕲,至入陈,兵数万。张耳、陈余上谒陈涉。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余贤,未尝见,见即大喜。   

陈中豪杰父老说陈涉曰:“将军身被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存亡继绝,功德宜为王。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王不可,愿将军立为楚王也。”

陈涉问此两人,两人对曰:“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将军嗔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也。”陈涉不听,遂立为王。

陈余乃复说陈王日:“大王举梁、楚而西,务在入关,未及收河北也。臣尝游赵,知其豪杰及地形,愿请奇兵北略赵地。”于是陈王以故所善陈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以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北略赵地。

(节选自《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①抵:投奔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嫁庸奴,其夫    亡:逃离

B 父客知张耳    素:平素

C 将军身被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坚:坚固

D 今独王陈,恐天下也    【解析】
瓦解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张耳故致千里客    富人公乘氏其女妻之

B 宦魏为外黄令   陈中豪杰父老说陈涉曰

C 张耳乃引陈余桑下而数之日    陈余然

D王不可    天下除残也

3.对下列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里吏尝有过笞陈余,陈余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

里中小吏曾因陈余犯了小的过失鞭打他,陈余打算起来反抗,张耳用脚踩住小吏,使小吏受到鞭打。

B 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秦国发出命令文告悬赏拘捕他两人,他俩也利用里正卫的身份,向里中的居民传达上边的命令。

C 复立楚社稷,存亡继绝,功德宜为王。

重立楚国的政权,使灭亡的国家得以复存,使断绝的子嗣得以延续,(您)这样的功德应该称王。

D 臣尝游赵,知其豪杰及地形,愿请奇兵北略赵地。

我曾遍游赵国,熟悉那里的杰出人物和地理形势,希望派一支军队向北出其不意地夺取赵国的土地。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张耳从千里之外的大梁来到外黄,成为外黄富人的门客,还娶了富人之女为妻。

B 陈余的父亲曾与张耳结成刎颈之交,这成为了陈余、张耳能够共同患难的基础。

C 张耳、陈余主动请求追随陈涉起义,目的是能使被暴秦灭亡的诸侯国得以复立。

D 张耳为人沉着冷静,能忍小耻,做事不急功近利,陈余与张耳相比则略显浮躁。

5.分条概括张耳、陈余对陈涉称楚王这件事提出了哪些建议。(4分)

 

查看答案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诗,推而广之还有一切文学艺术作品,在其所具有的诸般品格中,十分重要的一条,便是对生活的___________(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的打量。【甲】诗人的目光仿佛具有点石成金的本领,生活中许多琐碎、平淡甚至枯燥的事物,经过它的抚摸,便产生了丰富的意味,放射出难以言传的美感。美无所不在,__________(除非/并非)只有到风景名胜外域异乡或者遭遇某个惊人的事件,才能够拨动审美的心弦。【乙】凭窗远眺,秋日蔚蓝的天空,悠然飘落的几片黄叶,对面阳台上一只雪白慵懒的猫,窈窕淑女探身晾衣的姿态,都让人感到可亲可恋。【丙】这些美,如同空气和阳光一样,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资源,但汲取、享用的程度,却因人的审美__________(禀赋/秉性)的不同而差异极大。当然,诗歌不能当饭吃,但如果每天享用珍馐美味,却不曾被诗歌打动过,这样的生活也仍然是欠缺的。对于精神生活来说,真实和虚幻并非泾渭分明。一个人对于一次历史事件的追想,对某个古代人物的湎怀,不见得比身边的各种琐事,或某件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更缺乏真实性。当我们在日渐富足的今天抱怨生活无聊沉闷时,是不是应该检讨一番自己的内心,察看一下感受的管道是否已经淤塞了呢?

1. 文中黑体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xuán) 风景名胜          B 慵懒 淑女(tiáo)

C 取(jí)  珍馐美味  D 湎怀 渭分明(jīng)

2.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独具匠心    除非    禀赋

B 独具匠心    并非    秉性

C 别具一格    并非    禀赋

D 别具一格    除非    秉性

3. 对文中加点词语“点石成金”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指的是使生活中的平凡琐事产生丰富的意味和美感

B 指的是能够从特殊的角度再现或真实或虚幻的生活

C 指的是文学艺术作品创作中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品格

D 指的是作为诗人和文学家的一种特殊的敏锐和细腻

4.“一个目光敏锐、感受细腻的人,会时时处处发现美的闪光,会觉得诗情俯拾皆是。”这句话在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