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2分,每小题3分) 质美者以通为贵,才良者以显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2分,每小题3分)

质美者以通为贵,才良者以显为能。何以言之?夫豫章,天下之名木也,生于深山之中,产于溪谷之傍,立则为大山众木之宗,仆则为万世之用。因江河之道而达于京师之下,因斧斤之功得舒其文色,无膏泽而光润生,不刻画而文章成;闭绝以关梁,及隘于山阪之阻,功弃而德亡,腐朽而枯伤,不如道傍之枯杨。德美非不相绝也,才力非不相悬也,彼则槁枯而远弃,此则为宗庙之瑚琏者,通与不通也。

人亦犹此。夫穷泽之民,据犁接耜之士,或怀不羁之能,有禹、皋陶之美,纲纪存乎身,万世之术藏于心;然身不容于世,无绍介通之者也。公卿之子弟,贵戚之党友,虽无过人之能,然身在尊重之处,辅之者强而饰之众也,靡不达也。

昔扁鹊居宋,得罪于宋君,出亡之卫。卫人有病将死者,扁鹊至其家,欲为治之。病者之父谓扁鹊曰:“言子病甚笃,将为迎良医治,非子所能治也。”退而不用,乃使灵巫求福请命,病者卒死,灵巫不能治也。夫扁鹊天下之良医,而不能与灵巫争用者,知与不知也。

故事求远而失近,广藏而狭弃,斯之谓也。

凡人莫不知善之为善,恶之为恶;莫不知学问之有益于己,怠戏之无益于事也。然而为之者情欲放溢,而人不能胜其志也。人君莫不知求贤以自助,近贤以自辅;然贤圣或隐于田里,而不预国家之事者,乃观听之臣不明于下,则闭塞之讥归君;闭塞之讥归君,则忠贤之士弃于野;忠贤之士弃于野,则佞臣之党存于朝;佞臣之党存于朝,则下不忠君;下不忠君,则上不明于下;上不明于下,是故天下所以倾覆也。 

(节选自《陆贾新语·资质第七》)

注:①瑚琏,古代祭祀时贵重的器皿,后常用来比喻人有才能,堪当大任。②纲纪,法度,法纪。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斧斤之功    因:借助。

B 然身不于世    容:容许。

C 言子病甚    笃:严重。

D 而不国家之事者    预:参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江河之道而达于京师之下 ∥ 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B迎良医治 ∥ 父母之爱子,则之计深远

C 人君莫不知求贤自助 ∥ 斧斤时入山林

D 佞臣之党存朝 ∥ 虽臣虏之劳不苦

3.下列各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无膏泽而光润生,不刻画而文章成

没有油脂浸润但仍有光泽生发,没有雕刻描摹但仍有色彩花纹出现

B 纲纪存乎身,万世之术藏于心

将法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内心保存着经历万世而传承下来的治国方略

C 退而不用,乃使灵巫求福请命

扁鹊请求退出,不再用心,主人于是延请通灵的巫师祈求赐福来保全性命

D 闭塞之讥归于君,则忠贤之士弃于野

如果耳目闭塞的指责回传给人君,那么忠贤之士就会被遗弃在民间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没有机会与外界联系,天下名木的下场可能还不如倒在路旁的枯杨,显示出“通”在体现事物价值上的重要性。

B 公卿贵戚集团中并无过人才能的人却能凭借尊位重权飞黄腾达,这更加突出了那些缺少人引荐的民间贤士的悲哀。

C 扁鹊精通医术却被患者父亲怀疑,灵巫无知却能大行其道,这实际上表明能否为人所知是能否“显”的重要因素。

D 人君都希望能够得到贤明之士辅助,但是那些贤明之士却只愿意隐居在民间,这才导致最后出现天下倾覆的结果。

 

1.B 2.B 3.C 4.D 【解析】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可知,容,在这里的意思是“接纳”。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B项中,“为”都是介词,替。A项中,前“因”是介词,顺着、凭着;后“因”是连词,于是。C项中,前“以”是连词,用来;后“以”是介词,依据。D项中,前“于”表处所;后“于”表比较。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正确。C项,“扁鹊请求退出”不符合文意,应是主人拒绝了扁鹊,没有延请他为孩子治病。所以选C。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贤明之士却只愿意隐居在民间”与原文意思不符。所以选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品德美好的人认为得志是自己的可贵(的体现),资质优秀的人认为扬名是自己的才能(的证明)。凭什么这么说呢?豫章,是天下闻名的木材,生长在深山的溪谷旁边。它生长在那里,它就是大山中众多树木尊奉的领袖;伐倒它做成器具,它就可以成为用以万世传承的祭器。它们凭借江河的这样的水道到达京城,借助斧头等工具的作用而展现自身的花纹与颜色。没有油脂浸润但仍有光泽生发,没有雕刻描摹但仍有色彩花纹出现。假若因为关山重重,又受山坡的阻碍而不能来到尘世,就会前功尽弃美德消亡,树干也会腐烂枯死,可能都比不上倒在路旁的干枯的杨树。德美相通、才力相念的同一样事物,一种情形下变得枯槁而被废弃,一种情形下成为了庙堂里的贵重祭器,这就是得志与不得志的区别呀! 人也是这样。那些处身偏远、手扶犁耜的民众,就有人怀有不可以拘束的才华,具有大禹、皋陶一样的美德,他们将法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内心保存着经历万世而传承下来的治国方略;但是他们没有被世俗所接纳,因为没有推荐并使他们得志的人。那些公卿子弟以及贵胄外戚的亲朋党羽,即使没有过人的才能,但是他们处身位尊权重的环境,有能力突出的人辅助他们获得成功,又有众多的人为他们掩饰缺点,因此没有不得志的。 以前扁鹊住在宋国,得罪了宋君,逃亡到卫国。卫国有一个人病得快要死了,扁鹊赶到那人家里,打算为他治病。病人的父亲对扁鹊说:“大家都说我儿子病得很重,所以我要替他延请高明的医生来诊治,这病不是你所能治的。”病人的父亲拒绝了扁鹊,延请通灵的巫师祈求赐福祈祷保全性命,病人最终还是死了,因为所谓的通灵巫师并不能医治这种病。扁鹊是天下高明的医生,却不能在为人治病上胜过巫师而得到任用,这就是能否为人所知的区别呀。 所以事情一味想要最好的就会失去近在眼前的机会,明明想要广为包罗结果却又在一些不显眼的环节上不断失去,就是说的这类事情啊! 人就没有不知道善是好的,恶是坏的;没有不知道学习询问对自身有益,而懒惰嬉戏对事情没有补益。但是做事的人欲望放任过度,那么这样的人就无法胜任自己的追求了。人君没有不知道寻求贤才来帮助自己,亲近贤才来辅佐自己的。但是圣贤之士有时是隐居在乡野、不参与国家的事务的人。如果那些耳目之臣不能躬身明察民间的实情,那么耳目闭塞的指责就会回传给人君;如果耳目闭塞的指责回传给人君,那么忠贤之士就会被遗弃在民间(得不到任用)。如果忠贤之士没有被任用,那么朝堂之中就会出现奸佞的集团;如果朝堂之中出现了奸佞的集团,那么各位臣下就不会忠于人君;如果各位臣下不去忠于人君,那么人君就不能明了下面的情况;而人君不能明了下面的情况,这就是天下覆亡的原因所在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8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前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午睡起来本来想读读书,可是又提不起看下去的兴致。

B 全诗前两句以“一架松阴”、“半弓苔”来渲染午睡初起时诗人内心情思的慵倦。

C 后两句诗中说,诗人掬起泉水想去浇浇芭蕉,却不小心淋湿了玩乐正酣的儿童。

D 全诗后两句捕捉了特定生活状态下的偶然情形,反映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恬静。

2.有人说,“戏”与“误”的配合使用在诗歌意境的创造中有突出的效果。请结合诗歌主旨作简要分析。(5分)

 

查看答案

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原句。(选作其中4题)(8分,每空1分)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挥斥方遒。    (《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_______________。  (《论语·侍坐》)

(3)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桓晋文之事》)

(4)_______________,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_______________!    (《庖丁解牛》)

(5)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

(6)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    (《劝学》)

 

查看答案

阅读《反对党八股》选段,完成后面题。(12分,每小题4分)

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第二,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我们不是硬搬或滥用外国语言,是要吸收外国语言中的好东西,于我们适用的东西。因为中国原有语汇不够用,现在我们的语汇中就有很多是从外国吸收来的。例如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我们还要多多吸收外国的新鲜东西,不但要吸收他们的进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们的新鲜用语。第三,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当然我们坚决反对去用已经死了的语汇和典故,这是确定了的,但是好的仍然有用的东西还是应该继承。

1.解释“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一句中“瘦”的含意,分析其实际表达效果。

2. 结合选文意思,“硬搬或滥用外国语言”会给本国语言带来怎样的问题?

3.选文中语言的使用有突出的特色,请就其中一方面作概括并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题。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挟太山以北海   超:越过,跳过。

B ,然后知轻重    权:用秤称一称。

C 于寡妻    刑:惩罚,管教。

D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妻子:妻子儿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类也 ∥ 今臣刀十九年矣

②今恩足以及禽兽,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 舍瑟

A ①中两个“之”相同,②中两个“而”也相同。

B ①中两个“之”相同,②中两个“而”不同。

C ①中两个“之”不同,②中两个“而”也不同。

D ①中两个“之”不同,②中两个“而”相同。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轻以约,故人为善

A 是以君子庖厨也    B 良庖更刀

C 夔于是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  D 泽居水者,买庸而决窦

 

查看答案

下列联句或诗句所吟咏的对象,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由仁居义,传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知言养气,充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

②看破生死界,识得天地心,梦里迷蝶知忘我;

学来养生术,去做逍遥游,濠上观鱼能齐物。

③秦市金悬鲁史修,措辞当日两难求。书传果在西迁后,锥口诸儒未必休。

A 孟子  庄子  吕不韦    B 荀子  老子  韩非子

C 孟子  老子  吕不韦    D 荀子  庄子  韩非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