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分)

甲:然秦以区区之地,(1)            (2)         ,百有余年矣

(3)             ,崤函为宫;    (4)           ,身死人手,

(5)               ,何也?

(6)                   (贾谊《过秦论》)

乙:(1)            ,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2)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3)            ,忽到庞公栖隐处。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6)会桃花之芳园,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甲:(1)致万乘之势  (2)序八州而朝同列 (3)然后以六合为家 (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5)为天下笑者  (6)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乙:(1)三顾频烦天下计 (2)石破天惊逗秋雨 (3)鹿门月照开烟树 (4)赢得仓皇北顾 (5)叶上初阳干宿雨  (6)序天伦之乐事 【解析】 试题分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致”“序”“隳”“频烦”“赢”“仓皇”“初”“伦”等。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4分)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容春堂记

明·归有光

兵溪先生为令清漳之上,与监郡者不合,得移官,即拂衣以归。占园田于县之西小虞浦,去县治二里所。盖自太湖东,吴淞江蜿蜒入海,江之南北,散为诸浦如百足,而小虞浦最近县,乘舟往来,一日可数十回。园有堂,启北,则马鞍山如在檐际。间植四时之花木,而户外清水绿畴如画,故先生名其堂曰容春。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诚以四时之景物,山水之名胜,必于宽闲寂寞之地;而金马玉堂,紫扉黄阁,不能兼而有也。

昔孔子与其门人,讲道于沂水之滨。当春之时,相与鼓瑟而歌,悠然自适。天下之乐,无以于此矣。夫子使二三子言志,乃皆舍目前之近,而驰心于冠冕佩玉之间。曾点独能当此时而道此景,故夫子喟然叹之。盖以春者众人之所同,而能知之者惟点也。

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渊明可以语此矣。先生属余为堂记,因遂书之。

余之曾大父,与兵溪之考思南公,成化甲午,同举于乡。是岁,王文恪公为举首。而曾大父终城武令,思南公至郡太守。余与兵溪同年生,而兵溪先举于乡者九年。庚戌岁,同试南宫。兵溪就官广平,三载,已倦游,而余至今犹系六馆之籍。故为此记,非独以两家世契,与兵溪相知之厚,而于人生出处之际,盖有感云。(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监郡者不合,得移官      例:照例

B.启北,则马鞍山如在檐际      牖:窗户

C.天下之乐,无以于此矣      易:改变

D.三载,已倦游          甫:刚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监郡者不合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月乎

B.去县治二里       若属皆且为

C.皆舍目前之近       今其智反不能及

D.非独两家世契       夫夷近,则游者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容春堂坐落于吴淞江畔的小虞浦。堂外有园,园外清水绿畴,风景如画;园中间植有四季花木,春意自来,故名此堂为“容春堂”。

B.在第二段中,作者引了孔夫子与门徒赏春言志的故事。别人都在春光美景中说想当官的志向,惟独曾点说志在享受这一派春光。

C.第三段引了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语句,作者说“渊明可以语此矣”,因为他认为陶渊明是一个离开官场、享受春光的人。

D 第四段简述“我”和兵溪先生两家为世交,上一代就情意相投,而且“我”和兵溪先生相知很深,因此写下《容春堂记》。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4分)

(2)当春之时,相与鼓瑟而歌,悠然自适。(3分)

(3)先生属余为堂记,因遂书之。(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关公”文化的现实意义

正式制度的实施会受到非正式规范的影响,并且,当正式制度发生崩解的时候,非正式规范在社会整合方面展现出其异常强韧而深远的力量。其中,非正式规范“义”的作用特别值得我们审视和研究。“义”是儒家除了“仁”之外最重要的道德范畴。“义”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就提出来了,历经三千年不衰,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也是义字当头。在不同时代,对“义”有不同的语言阐述,但语意核心从未变化。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提出:“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这里用“仁”说明彼此关系宽容;繁体“義”字下有个“我”,可以看做自制、自律,与18世纪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利他”主张近似。唐中叶后随着茶瓷交易盛行,社会流动性增大,“义”、“谊”混用,凸显了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宋代多国并立,出现“国家民族”概念,“义”的概念随之扩大,提升为家国担当的“忠义”。历代不断诠释,使“义”的观念贯彻始终, “义”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逐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基石之一。

“义”是关公文化中拥有最高道德含金量的决定元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成为调节更广泛社会关系的规范, 政府在推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推崇的文化理念、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应该是知识分子认同、老百姓熟知,并能唤起集体清晰记忆的某种具象。只有这样,文化建设才能起到和谐社会、繁荣经济、强盛国家的作用。而关公文化以及和他相联系的“义”就具备这样的特点。孔子、孟子都有理论著述流传至今,但关公没有,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实践者,他用行动阐释“义”。这样,他的影响力超过所有人并流芳百世,到处都是关羽的故事和传说, 关公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没有做过一天皇帝,却被后人尊称为“帝”的人。

关帝庙在中国有几十万座, 由此可见关公和他的“义”,是最有群众基础和最具有具象特征的。关公与异乡异姓的刘备、张飞“恩若兄弟”,几经离合、艰辛备尝、同生共死的经历,不仅是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关公崇拜者、信奉者的榜样。这种关系是历朝历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因此,它逐步演化为一种从普通百姓到上层官员,包括所有流动人口都敬仰效仿的待人接物的态度,成为中国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之一。这也是关羽成为常年流动性群体,如军队、商人、漕帮等尊崇备至的楷模的主要原因:每个人都希望合作者、同路者是个义士——“以仁治人,义治我”,懂得“利他”和自律的人。关公文化还通过宗教和史诗双重途径,远播到蒙、藏、满等多个民族和周边国家地区,至今遗存仍很多。关公不仅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和各民族崇敬的历史人物,也是民族和睦安康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从中汲取扬弃后的营养,在理性精神的防火墙前适当重塑这一英雄人物。

1.下列关于“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义”是重要的儒家思想,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将它诠释为自制、自律和利他。

B、“义”是非正式规范之一,在社会整合方面展现出异常强韧而深远的力量。

C、“义”属于道德范畴,早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期就已出现。

D、“义”的内涵、外延随着社会发展而有所不同,但其语意核心从未变化。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关公所代表的“义”,成为一种社会规范,它能调节超越血缘家族关系的更广泛的社会关系。

B、关公摒弃空洞的理论著述,他用行动阐释“义”,是“义” 的实践者,这样,他的影响力超过所有人并流芳百世。

C、关公与朋友几经离合、艰辛备尝、同生共死,其待友之道是各朝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它成为中国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之一。

D、通过宗教与史诗的双重途径,关公文化远播到蒙、藏、满等多个民族和周边国家地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重塑关公形象,弘扬“义“的传统,有利于推动文化建设,但对此类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须以理性分析、扬弃为前提。

B、“情义”“忠义”都属“义”的范畴,前者是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大而产生的,后者是随着宋代“国家民族”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

C、“义”的观念贯穿中国历史历经三千年不衰,也是关公文化中拥有最高道德含金量的决定元素。

D、在儒家思想中,“仁”“义”本为一体,是用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他们的作用相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就像在跷跷板上行走,从低到高,每走一步,下一步都更困难。越往高处走时,便越难找到平衡点。当你知道越来越高时,其实你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于是你发现,你永远也无法站上眼中的高点……终于有一天,你认识到:找到平衡点时,就是最高点……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联想和感悟?请以“人生的平衡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则公益平面广告,根据要求答题。(5分)

  满分5 manfen5.com                            

 

1.请简要赏析这则公益广告的创意。(3分)

2.请根据本则广告的立意和所反映的现实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