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19分) 《资治通鉴》序 (宋神宗)御制 朕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19分)

        《资治通鉴》序    (宋神宗)御制

朕惟(想,思考)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其德,故能刚健笃实,辉光日新。《书》亦曰:“王,人求多闻,时惟(愿,希望)建事。”《诗》、《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汉司马迁(chou,缀集:连缀汇集。多用于著述、编辑)石室金匮之书,据左氏《国语》,推《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采经摭(zhí,采集)传,罔罗天下放失(轶)旧闻,考之行事,驰骋上下数千载间,首记轩辕,至于麟止,作为纪、表、世家、书、传,后之述者不能易此体也。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於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若稽古英考,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俾就祕阁翻阅,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讫于五代。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徵,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文更霸,犹讬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其所载君、良臣,切摩(切磋)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吉凶、善恶各种现象)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敎,断之以邪正,要之於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凡十六代,成二百九十六卷,列于户牖之间而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会,策牍之渊林矣。

……《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书名曰《资治通鉴》以朕之志焉耳。

【注解】刚健笃实,辉光日新:《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高亨注:“天之道刚健,山之性厚实,天光山色,相映成辉,日日有新气象。”后常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至于麟止:到西汉发现麒麟为止。英考:(宋神宗)已故父皇英宗。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其德             畜:培养

B.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            繇:原由

C.成二百九十六卷                 勒:编辑

D.以之志焉耳                  著:完成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考行事。      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B.断之邪正。     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C.博得其要。      君子博学日参乎己。

D.简而周事。      今吾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下列各选项中全都直接表现宋神宗看法的一项是(3分)   

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

《诗》、《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周积衰,王室微……周虽未灭,王制尽矣!

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于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型之总会,策牍之渊林矣。

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A.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2)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于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3)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

 

1.D 2.A 3.B 4.(10分)(1)都是用来阐明得失的规律、存守王道的正统,给后代留下借鉴和训诫的作品。 (2)正是因为他判断是非不与圣人相悖,褒贬十分得当,才被称为优秀史家的人才啊! (3)词语渊博厚实的文体,规戒劝谏深刻的含义,(确实)可以称为完备齐全。 【解析】 1. 试题分析:著:表明。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之:前一个物指代词,指代“轶事旧闻”,也可译为“它们”;后一个是第一人称代词,译为“我”。B以:两个都是介词,可译为:“用”。C而:两个都是连词,可译为“并且”或“而且”。D于:两个都是介词,可译为“对”。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①是《尚书》中的话,③是司马光的看法,⑥是《诗经》中的话;②④⑤才是宋神宗直接发表的分别对《诗》《书》《春秋》、司马迁写《史记》及司马光主编的史书的看法。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所以”,用来……的;“明”,阐明;“迹”,规律;“正”,正统;“鉴”,借鉴和训诫。(2)“惟其”,正是因为;“不谬于”,不与……相悖;“良史”,优秀史家。(3)辞令“渊厚”,渊博厚实;“箴谏”,规戒劝谏;“备”,完备齐全。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想君子多熟悉前人的言论行事,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所以能够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天天有长进。《尚书》也说:“作为君王,应个个力求博学多闻,时刻想到有所建树。”《诗经》、《尚书》、《春秋》,都是用来阐明得失的规律、存守王道的正统、给后代留下借鉴和训诫的作品。 汉代司马迁缀集皇家石室和金柜里的典籍,根据左丘明《国语》,推究《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等,博采经籍,摭(zhí)取传记,收集天下轶事旧闻,考证它们(轶事旧闻)是否属实,纵横驰骋于上下数千年间,开篇记载黄帝轩辕氏,直到西汉发现麒麟为止,创作记、表、世家、书、传,使后世撰述历史的人都不能改变这种体例。正是因为他判断是非不与圣人相悖,褒贬十分得当,才被称为优秀史家的人才啊! 考察已故父皇英宗,在日理万机之时仍留意于典籍,也未尝辍止读书。曾命令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列历代君王大臣们所做的事情,让他在皇家秘阁翻阅文献档册,供给史官、笔纸,修撰从周威烈王开始、到五代为止的历史。司马光的意见认为周朝积弱,王室衰微,礼乐仪制和军事征讨都由诸侯任意自为,周平王被迫东迁国都,齐、楚、秦、晋于是开始强大;齐恒公、晋文公先后相继称霸,还假托尊崇周王为辞以收服天下。直至周烈王任命臣子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时,周朝虽然没有灭亡,但王制却已完全毁掉了!这也是古人著书时开篇立意的原由。这本书记载圣明君主、贤良大臣,切磋治国之道,议论中的精辟语句,道德、刑法双管的良善制度,天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吉凶、善恶各种现象的根源,权力福禄兴盛衰弱的原因,规划利害的效果,优秀将领的战略,廉谨官员的制策,用邪正为标准进行判断,从郅治与怠忽中抓住根本,词语渊博厚实的文体,规戒劝谏深刻的含义,确实可以称为完备齐全。全书共记载十六个朝代,编辑成二百九十四卷,放置在房室之中(阅之)便尽知从古到今的道统,内容广博而且得其要点,对事件的叙述简明却又周详,这也可以称作历代典制法规的总汇,档册文牍的全书。 ……《诗经》说:“商朝的借鉴不远,就是夏朝的灭亡。”所以赐此书名为《资治通鉴》,用来表明朕的心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译书并非始于近代。早在汉唐时期,我国就发生过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由此涌现出的一大批译著多以佛教为主,兼有其他各教。其社会意义主要是宗教的传入,宗教的传播又往往同时伴随着文化的流通,文化交流愈广泛,宗教发展也愈充分,日益广泛的文化交流推动了社会的繁荣。

明朱清初年间,西方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译著在中国出现。在耶稣会传教士中,利玛窦堪称杰出的代表。他入乡随俗,将基督教与儒教相联系,以耶补儒,以儒证耶,力求说明基督教与儒教的一致性;他还“以学术为媒”,努力用知识与文化去争取中国的士大夫,向他们展示西方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借以抬高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地位。欧洲传教士远航东来,其社会意义已远不止于宗教,而是带来了有关西方世界的新信息,西学东渐由此拉开帷幕。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扩张,西方传教士再次来华,除了翻译《圣经》以外,他们还编译各国史地和制度方面的书。传教士们继续沿用传播科学的方法,以作为他们在中国活动的媒介。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少数教民及上层官僚士大夫中间流传,内容逐步推广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其影响也日益扩大。

自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时期的译书活动则由传教士逐渐转为以官方为主。尽管近代中国官方译书从林则徐便已开始,但是严格地说,由朝廷出面设置机构、组织人员,长时间比较系统地翻译西书,还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这时朝廷从事翻译工作的主要机构是同文馆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前者译书内容以世界知识,包括各国历史、国际法和有关史论为主;后者的译书以应用科学为主。1901年,刘坤一、张之洞奏请在南京设立江楚编译局。这样,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地形成了一个官方译书系统。官方译书主要还是以应用科学为主,重点是在兵学知识、工艺制造和自然科学理论,特别是数学、物理和化学方面,这和当时的国内需求和朝廷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由于甲午战败,国运艰辛,救国之士从日本的崛起中,感到了西洋文明的力量,更欲从译书中寻求救国之道,到处兴起的译书社团,表明译书已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译书内容由自然科学扩展到社会科学。私家译书最著名的要数严复和林纾二人。严复的译书在思想界所起的作用最为深刻,他的《天演论》为当时的思想界敲响了救亡图存的警钟。林纾是第一位用古文翻译西方文学作品的人,共译作品184种,包括许多国家的文学名著。“严林”的译著在近代西学东渐史上有着特殊的价值和重要的地位。

民国以后的译书种类、数量愈来愈多。在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以鲁迅、周作人、陈独秀等人为代表的一个译书群,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的翻译,给中国思想界带来新的生机。

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虽然路经多歧,千回百折,但总的方向是与世界日益接轨,向着近代化的目标艰难而又不可阻挡地前进,这其中,译书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

                   (选自《国学》总第39期,有删节)

1.下列是有关译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一些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汉唐时期的一系列佛教译著其主要作用是在于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B 译书所带来的西学的传播与扩展,成为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化转型的动因。

C 鸦片战争后,官方及私人的大量译作不断涌现,促成了西学东渐,促进了知识分子思想的变迁。

D 从一开始,西方传教士的大量译著就以传播科学只是为核心,不容置疑地起到开扁民智的作用。

2.下列对“西学东渐”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两方的文化思想最早通过汉唐时期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传入我国,对当时社会的繁荣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B 从整体上讲,西学东渐应该值得肯定,因为它打破了封建士大夫的愚昧和麻木,使中国逐步迈向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C “严林”译著所彰显出的价值和地位说明,西学东渐很成功的…点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社会科学思想,进而更新了民族的社会心理机制。

D 欧洲传教士远航东来,不仅向中国传人宗教文化,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等信息,这标志着西学东渐的开始。

3.下列各项说法中,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译书的最早活动,始自介绍外来宗教,时界分明,先是佛教,然后是基督教。

B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国内的需求和朝廷的政策,官方开始比较系统地翻译西书。

C 在西方文化的启迪和催化下,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选择、编译。

D 作者认为社会科学方面的译著在促进中国社会变革方面起到的作用显然要大于自然科学译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李鸿章曾经在签押房(相当今天的机要办公室),看到过这样一副对联: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心中一段春。看后满心欢喜。想来,写这副对联的人也许受了不少窝囊气。然而,难得有这样的心性和胸怀。受尽百官气,可见其自寻阔大;养就一段春,可见其自逐明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与示例使用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4分)

什么是最真挚的友谊?是华美盛宴的觥筹交错,是形影不离的朝夕相守,是依依难舍的缠绵缱绻,还是困境中搀扶你一把的那双温暖的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请概括安徽茶叶发展的三大优势。(每条不超过8字)(6分)

安徽茶叶具有先天和后发的发展优势:长江南北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肥沃,植被丰富,雨量充沛。特别是以黄山为中心的皖浙赣产区是我国两大“绿茶金三角”之一。山区云雾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有效成分的积累,因而茶叶品质优异。全国十大名茶出于此产区的有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六安瓜片4种。此产区另有霍山黄芽等89种名优茶被列入《中国名茶》榜。此产区拥有全国最早科研所之一的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全国最早茶学专业的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全国两所中等茶业专科学校之一的屯溪茶业学校,并建有农业部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优势:①           ;②           ;③              

 

查看答案

找出下面文字中的五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5分)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了,而且环境问题日趋严重。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重拳加强污染防治。③水生态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④我们要树立以生态修复、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科学治水;⑤大气污染治理需要区域间联治、联动、联手,⑥我们还要分析各区域雾霾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⑦土壤污染是综合性的污染,为了人类健康,我们必须持续加大向污染行为监管和惩治的力度,⑧我们还要迅速加快实施土地修复工程,为大地“排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