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语,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4分) 人生是一个容器,可它...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语,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4分)

人生是一个容器,可它的容量实在是非常有限。担忧和恐惧多了,无畏和勇气就少了;_____,_____ ;_____,_____。让一些不需要的东西随风而去吧,你就会秋波无痕,素心如玉。

 

局促和紧张多了,潇洒与轻松就少了;傲慢和矜持多了,恭谨与谦虚就少了。(一句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仿写题,要从“担忧和恐惧多了,无畏和勇气就少了”一句中提炼隐含的信息。前后两个分句由对立的两个方面组成。比如:强健——软弱,冷漠——热情,美丽——丑陋,喧嚣——宁静……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简要概括我国智能手机存在安全隐患的三点原因,不超过25个字。(4分)

当前,我国超过90%的智能手机使用国外手机操作系统,虽然国内手机生产企业可以对系统进行“二次加工”,但其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而手机用户下载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或盗版软件,则又将会面临病毒感染、信息泄露等更多的风险。同时,在移动互联网安全领域,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对应用软件的安全审查机制,相关的法律条文还很少。因此,我国智能手机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不容小视。

 

查看答案

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6分)

(1)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有志矣,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不思其反。(《诗经·氓》)

(4)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5)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

(6)二十四桥仍在,                  。(姜夔《扬州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完成下列题目。(8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论语·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两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慨叹。

1.首联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请简要分析。(4分)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黄子厚诗序   [宋]朱熹

余年十五六时,与子厚相遇于屏山刘氏斋馆,俱事病先生。子厚少余一岁,读书为文,略相上下,犹或有时从余切磋,进其所不及。后三四年,余犹故也,而子厚一旦忽踊跃骤进,不可以寻尺计,出语落笔,辄惊坐人。余固叹其超然不可追逐,而流辈中亦鲜有能及之者。自尔二十余年,子厚之诗文日益工,琴书日益妙,而余日益昏惰,乃不能及常人,亦且自念其所旷阚,又有急于此者,遂绝意,一以顽鄙自安,固不暇复与子厚度长絜大于文字间矣。既而子厚一再徙家崇安、浦城,会聚希阔。然每得其诗文笔札,必为之把玩赏叹,移日不能去手。

 盖子厚之文学太史公,其诗学屈、宋、曹、刘而下及于韦应物,视柳子厚犹以为杂用今体,不好也。其隶古尤得魏、晋以前笔意,大抵气韵豪爽而趣味幽洁萧然,无一点世俗气。中年不得志于场屋,遂发愤谢去,杜门读书,清坐竟日,间辄曳杖行吟田野间,望山临水以自适。其于骚词能以楚声古韵为之节奏,抑扬高下、俯仰疾徐之间,凌厉顿挫,幽眇回郁,闻者为之感激慨叹,或至泣下。由是其诗日以高古,遂与世亢,至不复可以示人。或者得之,亦不其为何等语也。独余犹以旧习未忘之故,颇能识其用意深处,盖未尝不三复而深悲之,以为子厚岂真坐此以穷,然亦不意其遂穷以死也.

衰暮疾痛,余日几何,而交旧零落,无复可与语此者,方将访其遗稿,椟而藏之,以为后世必有能好之者。而一日三山许闳生来访,袖出子厚手书所为诗若干篇、别抄又若干篇以示余。其间盖又有余所未见者,然后益知子厚晚岁之诗,其变化开阖,恍惚微妙,又不止余昔日之所知也。为之执卷流涕,而其后如此。

子厚名铢,姓黄氏,世家建之瓯宁,中颖昌且再世,母孙读书能文,昆弟皆有异材,子厚所立卓然,尤足以自表见,顾乃不遏而厄穷以死,是可悲也!许生尝学诗于子厚,得其户牖,收拾遗文,其多乃至于此,拳拳缀缉。 师死而不忍倍之,是又可嘉也已。

    庆元己未七月壬子,云谷老人书。    (选自《晦庵集》)

注:隶古:以隶书写定古篆文。场屋:日时科举考试的地方,也称科场.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会聚希阔                        稍:稍微

B.亦不其为何等语也                 省:明白

C.而其后如此                      识:记下

D.中颖昌且再世                      徙:迁居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进其所不及      勇气闻于诸侯

B.不可以寻尺计    幸而男

C.遂绝意          (相如)持璧却立

D.子厚所立卓然    公子亲数存之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现黄子厚诗文所立卓然的一组是

①流辈中亦鲜有能及之者              

②大抵气韵豪爽而趣味幽洁萧然

③其于骚词能以楚声古韵为之节奏      

④日以高古,遂与世亢

⑤变化开阖,恍惚微妙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黄子厚在诗文创作上变现出众,作者觉得自己比不上他,因此不敢再与他争胜。

B.黄子厚中年科考不得志,就发愤读书写作。作者比别人更能理解他的诗文用意。

C.许生收集了黄子厚的很多遗稿。这些遗稿让作者对黄子厚晚年的成就更了解。

D.作者在文中表露出对黄子厚困厄而死的痛惜之情,也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

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汉语。(10分)

⑴方将访其遗稿,椟而藏之,以为后世必有能好之者。(5分)

⑵师死而不忍倍之,是又可嘉也已(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谈吟诵                                  

陈向春

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二是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古调绝响,无从谈起。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的。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这当中,“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随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经典。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的好书好文好诗。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多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个转化的结果,便是各种蒙学教材的诞生。于是,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诵、吟诵渗入人心。

古人把作诗称之为“吟咏情性",诗在性情里,把诗从情性里吟咏出,即为诗。而诗的鉴赏,则是从相反方向进行,靠吟咏作出的诗,还须回到声音里体会。所以,“吟咏”的作用,不单是所谓“语言的艺术”问题,或艺术的审美问题,最根本的是它内涵着传统的“性情”。

【注】①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1.关于“吟诵”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内涵。

B.吟诵,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C.大陆“吟诵”的叫法,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的。

D.台湾“吟唱”的“唱”,是从吟读中随意生发出的不受固定乐谱约束的自由唱。

2.对于吟诵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语音变迁中有不变的因素,我国一些方言中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

B.儿童吟诵精选出的好书好文好诗,播种“经典”以“求其日后自己发芽”。

C.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凭借蒙学教材化作韵读文字,通过吟诵渗人人心。

D.鉴赏诗歌要反向而行,通过吟咏(诵)在声音中体会其情感美和艺术美。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不能吟诵出原汁原味古调的原因之一是数千年的语音变迁使正宗古音已不存在。

B.吟诵比较简便的分类为诵、唱和吟,这三类可以分别看做基础、结果和升华。

C.今人学吟诵,一要吟出自己的调,二要想吟就吟,三要有声有情,韵味十足。

D.吟咏(诵)既是语言的艺术,又是审美的艺术,更是内涵着传统性情的艺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