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可上,望甚远,无土壤生嘉树美箭,益奇坚,其疏偃仰,类智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一北而东           少:稍

B.有积石横当其          垠:边,界

C.之可上             环:盘旋攀登

D.其偃仰            数数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类智所施设也                      B.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古之学必有师                        又怪不为之中州     

C.环可上                           D.无土壤生嘉树美箭

 故楚南少人而多石                  益奇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B.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C.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D.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凝练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的奇观景物,抒发了对永州山水的无比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作者对皇帝的反叛之心,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B.“永州八记”生动表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C.文章第二段以议论为主,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聩不明的强烈讥讽。

D.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即景议论,将个人的身世之感放入山水景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物我合一。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3分)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4分)

6.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描写了山石的瑰玮?(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1.D 2.A 3.B 4.A 5.①把(用)一块小石子丢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②永州天地灵气不造作伟人,却独造作这山石。 6.一是土堡的形状;二是山洞的深幽;三是山石分布疏密有致。(或答一是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二是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三是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字词义项,力求做到“信达雅”。数:密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两个“者”都是“……的人”。B项第一个“其”是“其中的”;第二个“其”是代词,代造物者。C项第一个“之”是助词,可不译;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D项第一个“而”转折连词,却;第二个“而”并列连词,并且。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断句的能力。根据句意和语气来判断。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这篇文章没有反映作者对皇帝的反叛之心,没有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这属于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5. 试题分析:6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翻译时要结合上下句读懂大意,抓住古汉语特殊语言现象及重点实词和虚词等。(1)①“以”,译为“用”或“把”都可;“投以小石”是状语后置。“洞然”,是象声词,投石入深水的声音;一处1分。②“其”代词,代永州;“气之灵”定语后置,“灵气”;“为”:造作。一处1分,语句通顺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从文章第一段筛选信息,找出语句自己概括,或摘抄原文。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眼睛的近视可以用眼镜或手术来缓解,但是视野的近视并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周而复始、机械、单一的城市生活,让我们对世事发展变化缺少思考,患上了“视野近视”病。                                                                  

                                        ,那么总有一天你平静的生活就会被外界的变化打破。我们这只“井底之蛙”,也就不得不因患了视野近视症而被社会淘汰。

①只是这样的日子对外面世界变化的反应与感受也是极其微弱的

②这种视野的近视让我们自己成为了城市的“井底之蛙”都全然不知

③不管你愿不愿,外面的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这样的变化迟早会影响到你

④如果你不具备广阔的视野,提前解读社会的发展趋势,为自己的未来积极准备

⑤过“井底之蛙”的日子,是舒服且没有太多烦恼的

A.③②①⑤④   B.②⑤①③④   C.③②④①⑤   D.②③④①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当代中国来说,现代化事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但现代化的理想永远不会终结,因为现代化没有穷境,当前的现代化依然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B.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追寻现代化的思想与实践始终不断,激励着无数华夏儿女为国家前途孜孜以求、为现代化事业不懈奋斗的理想征程。

C.回望90年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受到诸多制约,专制主义、蒙昧主义等旧思潮依旧在中国大地肆虐,民主与科学,自由与平等这些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在中国还是空谷足音。

D.一个封闭、落后的旧中国尚能有五四一代人的朝气蓬勃,新一代的青年人又怎么能够不落后于先贤诸君呢?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散文,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绚丽一脉,自古以来多有名作佳构。散文,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唐宋散文,便是文坛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A.佳构           B.源远流长            C.根深蒂固            D.奇葩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舰/坎坷    /鸡冠    秉烛夜游/烛而学

B.跷/流    震/众    寥数语/以千里

C.淋/    咫尺/热    棱两可/山范水

D./散  /愿    千里迢/泽果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四川小伙邓启明2011年硕士毕业后,担任华为海外技术部经理,虽然要常在海外工作,但待遇优厚。然而父亲去世的消息给他猛然一击,为了照顾好母亲,也为了把父亲做黄粑(贵州本地美食之一)的技艺传承下去,他打定主意要回老家陪母亲卖黄粑。此举感动了很多人,但也引来了一些非议。有人支持他,认为“亲情是用钱买不到的”,“是金子在哪里都可干一番事业”。也有人反对,“应功成名就后接老妈去享福”,还有人认为要“尊重个人选择”。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