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友 聂鑫森 无论是见面交谈,还是打电话问候,他们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友

聂鑫森

无论是见面交谈,还是打电话问候,他们都称对方为书友。 两人都喜欢读书、藏书,还著书立说。

叫舒予的五十有一,是潭城社科院古典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中等个子,稍胖,面白无须,走路不急不慢,性子好得出奇。

叫殳役的和他同年,是湘江大学中文系的博导,教的是古典文献的校勘。也是中等个,精干单瘦,下巴蓄着短须,却粗喉咙大嗓子,很容易激动。

同居一城,又有相同的喜好,所以数年来交谊弥重。就藏书而言,他们都有相当的规模,当然是新版书多。但也各有不少镇库之宝——古版线装书,都轻易不肯示人。

他们原本和善的关系,忽然紧张起来。中秋节之夜,市里发请柬,请一些学术界的大腕,在雨湖公园的湖心岛小酌赏月。舒予和殳役特意互邀,坐在同一张桌子边。桌上摆着月饼及几个佐酒的冷盘,白酒是茅台,红酒是山东青岛的葡萄干红。

皓月当空,湖光耀金,秋风送爽,水气氲氤。他们喝着酒,谈着书的话题,酒力渐渐在全身流转开来。

殳役问:书友,你此生访书可有憾事?

舒予说:有啊。家传《经进周昙咏史诗》,为唐代周昙所著,是进奉给皇上的,共有七言绝句二百零三首,每首题下注出大意,诗下引史事,而间杂已意加以论评,谓之讲话,此为当时一种体式。有宋刻三卷本传世,我家只一卷和二卷,缺第三卷。我父亲生前搜寻未果,我又找了多年,仍然无法补齐。

殳役酒兴正酣,说:我家却有第三卷,纸张精美,是福建刻印的,应为宋之佳本……”说了一半,他忙刹住话,猛猛地喝了一口酒。

舒予的嘴惊得半晌也合不拢,然后低声问:书友,可否割爱?价由你定。

不!绝不!先父为购置它,跌伤过一只手。殳役回答得斩钉截铁。

子夜时分,赏月会结束。他们默默地挥挥手,各自乘安排好的小车回家去。这一夜,他们在各自的书房里,一直坐到天亮。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互相再不打电话,也避免任何可以碰面的机会。殳役为自己的酒后失言而忏悔不已,若不说出家有此书的第三卷,就不会导致舒予的急于购置,一切便会怡然如昔。可他有难言的苦衷。1948年冬,父亲闻长沙一个书商手上有此书的第三卷,便乘火车去购买。下火车时,因站台结冰不慎跌倒,左手骨折,硬是忍痛把书购回。到殳役长大后,父亲专门说到此事,嘱他若能找到一卷和二卷,则为殳家之幸,也是此书之幸。殳役如将其散出,便是有违父命,则为不孝。若是别的书,殳役绝不会这样。他听城中一家经营古旧书店的老板偶尔谈到,舒予曾打听过可有宋刻汤汉注陶渊明诗的古本,便推断舒予家应有宋刻《陶渊明集》,而缺少与之称为双璧的汤汉注陶诗宋刻本。此书他家却有,但舒予并没有向他提起过,当然他就不能慨然出让了。

舒予也很后悔那晚贸然开口索购,这不是要夺人所爱吗?他在没事时,总会从书柜中搬出一个楠木书匣,戴上白而薄的手套,从里面拿出两卷《经进周昙咏史诗》,小心地翻看。楠木匣是父亲得到这两卷本后,特意请人做的,里面的空间可放下三卷本。一套书未齐备,如一家人之离散各处,不能团圆是一大憾事。舒予想:我们二人爱书、藏书,是为了读书、研书,而不是以占有为乐。若都不肯忍痛割爱,则此书永远不得团圆。他决定连匣带书,慷慨赠予殳役!

星期天的上午,舒予携书去了殳家。

当舒予说明来意,殳役先是发愣,继而是又惊又喜,最后泪流满面。他寻出第三卷,小心地放进书匣里,再把书匣摆在父亲的遗像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哽咽着说:爹啊,书友助我完成了您的心愿,您可以再无牵挂了。又转过身向舒予鞠躬致谢,然后说:古人云,有来无往非礼也。书友家中可藏有宋刻本《陶渊明诗》?

是。

一直想寻访宋刻汤汉注陶诗的古本?

想了多少年了。

这就好,我家有!且赠书友以藏。

舒予蓦地站起来,说:我先去净手,我们再一起去把它出来。

半年后,他们仿佛心有灵犀,虽未相约,做法却惊人的相似。舒予将家藏的古本书,全数捐赠给殳役供职的湘江大学图书馆。殳役也把家藏的古本书,全部捐赠给舒予供职的潭城社科院图书馆。

(选自《天池小小说》)

1.文中两位“书友”有哪些共同点? 请简要概括(4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中有什么作用?(5分)

3.小说的结尾写两位书友将家藏的古本书全都捐赠给图书馆,请结合文本对二人做出这一行为的原因加以探究。(6分)

 

1.①两人都喜欢藏书、读书,还都著书立说;②两人都很善良,都能为对方着想;③两人都有孝心,非常敬重自己爱书的父亲;④两人都有比较高的思想境界,最后两人都将自己家藏的古书全数捐给了图书馆。(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2.表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文中两个爱书的人一个失言透露自己有宋刻本《经进周昙咏史诗》第三卷,一个贸然索购,造成尴尬的局面,于是自己在各自的书房里心情极其复杂:殳役对酒后失言忏悔,舒予对贸然索购后悔;(2分)另外两人都有对父亲的怀念。(1分)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对二人复杂心情的具体描写,并为小说结局做了铺垫。 (2分) 3.①两个人藏书、爱书是一个大前提,正是因为爱书才会有给书找到更好归宿的想法;②在书友想购书时殳役拒绝是因为有难言的苦衷,并不是真正的绝情;③两人互换自己珍藏的古书可以看作是后来捐书的伏笔;④同为地方的学术“大腕”,他们参与地方的学术活动,对当地有感情,这也是他们捐书的思想基础。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题目,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此类句子作用分析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作答。在内容上,可结合着文章内容、表达的情感及与主旨的关系;在结构上可根据句子所在段落位置判断,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在文章结尾,则其句子作用有: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呼应开头、收束全文、引人深思等。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分析作答。只要能自圆其说,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体悟,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知识分子与传统

郑也夫

时下,“知识分子”与“传统”成了两个热门话题。前者往往被看作是变革的生力军。即使像《知识分子与传统》这本书作者之一,稳健的学者艾森斯塔特,虽认为知识分子“并不一定是这种变革运动的惟一,甚至不是最主要的领导者,‘却也以为’他们是变革催化剂的最主要储库”。而后者——传统,被时下相当多的人们视为现代化的最大障碍和凶恶敌人。纪录片《河殇—— 中华文化反思录》的作者坦率地承认,《河殇》的轰动是他们始料不及的;这实际上说明了:举国上下的反传统心态,就是反传统的先锋作家们也不曾料到的。

可见,与“知识分子”连在一起的似乎应当是“反传统”。这两个词似乎天然地两位一体。打开近现代历史:培根、笛卡尔、卢梭、圣西门、马克思、尼采、萨特,反传统的大知识分子不胜枚举,甚至可以说很难找到近现代历史上的哪位大知识分子没有一点反传统味道。因此,“反传统”几乎成了“知识分子”的主要内涵和最鲜明的特征。也因此如艾森斯塔特所说:“社会思想史对知识分子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但迄今其关注的中心是作为现有制度的批判者、作为其潜在的或实际的反对者、作为改革者和革命者、作为社会和文化方向开拓者和反传统的开创者的那个知识分子。”以至格劳巴德说:“‘知识分子’与‘传统’两词放在一起就不常见。”但是《知识分子与传统》的几位作者却一致地认为:反传统并不是知识分子的标志,知识分子并不都是反传统的。

被称为“最后一个儒家”的梁漱溟在“五四”时代孔学声名狼藉之时,以罕见的沉静独立的心态挖掘和发扬孔学的优良传统。今天大约不会有人说梁漱溟不是知识分子。

西方保守主义思想家雷蒙·阿隆,与他少年时代的同窗、西方文化的叛逆者萨特持有截然不同的立场,他终生为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辩护。晚年相逢时倒是阿隆更像一个胜利者。能说这位传统捍卫者不是知识分子么?

即使从一个严格狭义的知识分子定义看,这两位传统的捍卫者也显然当在其中。

中国改革思想的最充分阐发者和积极鼓吹者是知识分子。而改革开放前十年最有实效的是农村改革。农村改革说到底是一种回归传统,回到有过二千年实践经验的个体经营中去。诚然,改革的内容中还有很多非传统的新内容,但理性的、实用主义的思维毕竟要人们放弃对传统的轻易的全面否定,至少在实践上。就改革的最主要目标——重新建构所有制来看,也显然是放弃和否定了建国后浪漫主义和反传统思潮指导下的实践。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保守主义重新高涨的时代。始于卢梭——马克思的浪漫、激进、反传统的思潮不会随着其后辈实践家的失败而葬送,他们在思想上的价值是永存的。但今天的世界,至少是东方,又开始重现被卢梭、马克思猛烈批判的深层价值观:私有制以及分配不均等的必要性,及与之相伴的对人性的保守主义认识。而推动当代保守主义思潮复兴的无疑是堪称“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们。

狭义的知识分子定义不可缺少的一个属性是理性和批判精神。理性意味着在判断上不屈从神启,也不屈从权威,无论这种权威是一个特定身份的人还是一种舆论、一股思潮.也无论这股思潮是传统的还是反传统的。批判精神的对象也绝不限于传统,反传统的东西也同样是怀疑和批判的对象。特别是当代反传统思想成为一股大潮后裹挟进了那么多非理性的、情感的、情绪发泄的成分,它就当然也将成为理性精神的批判对象。因此,简单化的“站队”——捍卫某些传统还是反传统不是判定知识分子的标准,而要看你这种立场的由来:是理性判断,是情绪所致,还是潮流裹挟。正如艾森斯塔特所说:“知识分子总是认为自己的角色就是去创造一个传统在其中不发挥作用的社会。而实际上,批判既可以表现为对传统、观念、信仰及权威的拒斥,也可以表现为对它们的赞同和接受。”

(节选自郑也夫《知识分子研究》,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学者艾森斯塔特一方面表达了对于知识分子效能的怀疑,另一方面也肯定了知识  分子必定会起作用。

B.《河殇—— 中华文化反思录》的播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表明了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着反传统心态。

C.大知识分子身上都拥有反传统的味道,因此“反传统”是“知识分子”的主要内涵和最鲜明的特征。

D.西方保守主义者由于受到主流价值观的保护,在与西方文化叛逆者的对峙中往往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E.改革开放前十年最有实效的是农村改革,这证明至少在实践层面上要放弃对传统的轻易的全面否定。

2.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知识分子理性”的一项是                            (3分)   

A.梁漱溟在“五四”时代孔学声名狼藉之时,挖掘和发扬孔学的优良传统。

B.西方保守主义思想家雷蒙·阿隆终生为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辩护。

C.20世纪七八十年代,重新探讨被卢梭、马克思猛烈批判的深层价值观。

D.以简单化的“站队”为标准判定知识分子是捍卫某些传统还是反传统。

3.格劳巴德说:“‘知识分子’与‘传统’两词放在一起就不常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4.“五四”时期。既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反传统口号,也存在着梁漱溟对优良传统的发掘与发扬。请根据文意对此现象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⑴幽赏未已,                  ,飞羽觞而醉月。(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⑵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苏轼《赤壁赋》)

⑶早岁那知世事艰,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二十四桥仍在                   。(姜夔《扬州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赵善庆

稻粱肥,蒹葭秀。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注】①落:院落、村落。

1.请赏析“添”、“淡”二字的妙处。(4分)

2.末尾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田京,字简之,世居沧州。举进士,调蜀州司法参军。赵元昊反,侍读学士李仲容荐京知兵法,召试中书,擢通判镇戎军。夏守赟陕西经略使,奏兼管勾随军粮料。入,陈方略,赐五品服。

又参夏竦军事。会翰林学士晁宗悫军中问攻守孰便,众欲大举入讨,京曰:“夏人久矣,未易破也。今欲驱不习师,深入敌境,与之角胜负,此兵家忌,师出必败。”或曰:“不如讲和。”京曰:“敌兵未尝挫,安肯降我哉?”未几,元昊使黄延德延州乞降,奇兵出原、渭,败大将任福夏竦素不悦京,坐是改通判庐州,徙知邵武军乃上言:“请择要官守沧、卫,凿西山石臼废道以限戎马,义勇聚教,复给粮,置卒守烽燧,用奇正法训兵,徙战马内地以息边费。”凡十余事,仁宗颇嘉纳之。

入为开封府判官,坐械囚送狱道死,出知蔡州王则恩州反,京缒城趣南关,入骁健营抚士卒。保州振武兵焚民居欲应贼,京捕斩之乃定。贼遣其党崔象伪出降,京以其持妖言惑众,又斩以徇,由是营兵二十六指挥在外者皆慑服,不敢叛。州之南关,民众多如城中,得不陷贼,京有功焉。京督士攻城甚力,贼系京妻子乘城迫使呼曰毋亟攻城中将屠我辈矣京叱诸军益进攻注矢仰射杀其家四人。贼知京无顾,乃牵妻子去,恩州平。以不能预察贼,降监郓州税。

先是,驻泊都监田斌亦以贼发不能捕,待罪兵间,及城破,从诸将入,功迁宫苑副使,而京独被谪。御史言失察贼过轻,忘家国义独重,不宜左迁,乃徙通判兖州。复知沧州,拜右谏议大夫,卒。

(选自《宋史·田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方略             对:应答

B.军中问攻守孰便         即:来到

C.夏人之不久矣           道:讲道义

D.元昊使黄延德延州乞降   叩:攻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夏守赟陕西经略使         忘家国义独重

B. 夏人不道久矣             今欲驱不习

C.此兵家                 贼知京无

D.奇兵出原、渭             功迁宫苑副使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贼系京妻子乘城迫使呼曰/毋亟攻城/中将屠我辈矣/京叱诸军益进攻/注矢仰射/杀其家四人

B.贼系京妻子乘城迫使呼曰/毋亟攻/城中将屠我辈矣/京叱诸军益进攻/注矢仰射/杀其家四人

C.贼系京/妻子乘城迫使呼曰/毋亟攻/城中将屠我辈矣/京叱诸军益进攻/注矢仰射/杀其家四人

D.贼系京/妻子乘城迫使呼曰/毋亟攻城/中将屠我辈矣/京叱诸军益进攻/注矢仰射/杀其家四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京有军事才能,并因此受到官员的推荐。赵元昊反叛,李仲容推荐田京通晓兵法, 皇帝下诏在中书考试,升为镇戎军通判,并向皇上陈述方略。

B.田京对如何与西夏军队作战有自己的看法,他反对用未经训练的军队,深入敌境,和西夏的军队较量胜负,有人打算请和,田京认为敌人是不可能降服的。

C.田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当机立断。王则占据恩州反叛田京从城上用绳子坠下奔向南关进入骁健营安抚士卒振武兵要响应王则谋反,也被田京制服。

D.田京在仕途上遭到不公平待遇,但得到了纠正。田京因为在恩州不能预察敌情被贬职,田斌也因捕贼不力待罪军中,经御史上奏两人先后得到任用。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夏竦素不悦京,坐是改通判庐州,徙知邵武军。(3分)

贼遣其党崔象伪出降,京以其持妖言惑众,又斩以徇。(4分)

6.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田京“知兵法”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3 分)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因为艺术须能泯灭实质与形式的分别,而达到这种天衣无缝的境界的只有音乐。

图画所不能描绘的,语言所不能传达的,音乐往往能曲尽其意。

它的节奏的起伏,音调的宏纤,往往恰合人心的微妙的变化。

英国文艺批评学者佩特说过,一切艺术到精微境界都力求逼近音乐。

这个道理是一般美学家所公认的。

叔本华认为音乐是最高的艺术,因为其他艺术只能表现意象世界,而音乐则为意志的外射。

A.⑥②③⑤④①   B.④①⑤⑥②③   C.⑥②③④①⑤    D.④⑤①⑥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