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 昭君怨 (宋)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

昭君怨

(宋)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具体分析这首词上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什么意象?(6分)

2.指出下阕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1.描写了“梅”这一意象,(1分)从以下几方面来写:①两个“道是”句写梅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1分)②梅花色如雪,(1分)③香气高雅不同一般,(1分)④花枝旁逸,(1分)⑤花栽种在农家院内。(1分) 2.用对比的手法,解说(2分)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要从两个角度回答:一是意象;一是哪些方面。此词起首二句不正面点破“梅”字,而是从开花的时间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较:说它是花么,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呢,却又香得出奇。前者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后者表明它颜色洁白,不言腊梅而腊梅自在。上阕写了它的开花的时间,花香,生长的环境。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由“竹篱茅舍”“富贵玉堂”可知,梅花的栽种环境不同,但开花无异,因此用了对比的手法。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下片具体描写野人家的环境。原来山野之中这户人家居处十分简朴,数间茅舍,围以疏篱。这境界与前面所写的一树寒梅掩以疏竹,正好相互映发:前者偏于虚,后者趋向实。它成了一种优美的恬静的境界,引人入胜,容易令人产生“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联想。而“冷落竹篱茅舍”之后,接着写“富贵玉堂琼榭”,意在说明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则无异。“两地不同栽,一般开”通过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的对比,写梅花环境虽不同,花开则无异,表现了词人坚持操守,决不因际遇而改变操守的情怀。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 “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①,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 ①中戚里:长安城内住皇帝戚属的一条街。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A. 为小吏,侍高祖                侍:侍奉

B. 子孙有过失,不谯让            谯让:呵责

C. 虽齐鲁诸儒质行                 质行:质疑(他的)行为

D. 是以上乃亲尊礼之               尊礼:尊敬

2.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万石君“恭谨无与比”的一组是(3)

①号奋为万石君。

②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

③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

④乃谢罢庆。

⑤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

⑥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

A. 万石君出身低微,当时家中亲人也只有失明的母亲和姐姐了。但是因为性格的恭敬谨严无人能比,虽无什么才能却被高祖信任并官至太仆。

B. 无论是归老居家后的自己,还是对自己的子孙,万石君都严格要求。“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谨慎小心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征。

C. 文章暴露出朝臣外为恭谨而实际内心特别惶恐的心理状态,写了马字少了一笔就惊呼“上谴,死矣”,问车前有几匹马,还要一一挨着数才敢说六匹。这样写人们的恭谨,也是对残酷现实的揭露。

D. 司马迁认为石奋虽不善言谈,但却敏于行事。因此他的教化不苛刻而成功。他值得称为是行为忠厚的君子长者。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0分)

⑴ 其官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5分)

⑵ 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文化时间

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的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白天跟随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玛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公园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好像所有历史的事件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这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

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唯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堪称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

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总之,线性时间概念的出现和因之而起的观念改变,为现代科学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可以找到对应。细胞的分裂,以及体内各种不同节奏---从高频的神经脉冲到悠闲的细胞更新——所组成的交响乐,都牵涉到循环式时间;而不可逆时间则体现于从生到死的老化过程之中。日常用的钟表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貌。一方面,不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积累成一边所谓的“时间”,在地球上这时间就表现为12小时或24小时的周期。另一方面,各种耗散现象,诸如电池的干涸,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

(节选自柯文尼·海菲尔德《时间之箭》,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化时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时间是指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对时间的不同理解而赋予时间以文化意义,其中包含了后来形成的“向”的概念。

B 文化时间包括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C 文化时间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学派形成的不同时间概念和认识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

D 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都可以找到对应,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当时间被理解成循环模式,任何事物都由时间辨别,所有的自然现象、人和历史都将经历循环往复的周期。

B 当时间被理解成线性模式,则意味着时间被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不可逆转,这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

C 相对于线性模式而言,循环模式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和认同,因为它所具有的“复生”观念更能给人以安慰。

D “时间之箭”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没有真正的‘历史’”则意味着过去也就是将来,指向的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 许多原始人通过对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观察建立起对事件的认识,并用这种认识来解释历史,由此形成了最初的文化时间。

B 文化时间不同模式的形成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观念,希腊各宇宙学派和犹太基督教徒传统对时间的认识大相径庭。

C 从文化层面解读时间,冬夏交替标志着时间的循环往复,而日常生活中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

D 人从生到死体现的不可逆时间理论,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为达尔文生物学说研究人类进化开辟了道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内容,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群人在行走,每个人都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在缓慢而艰难的朝着目的地前进。途中,有一个人心想:这个十字架实在是太沉重了,他决定将十字架砍掉一块。砍掉之后他的步伐也不由得加快了。又走了很久很久。他又砍去了两大块。这样一来,他一下子感到轻松了许多!于是,他毫不费力地就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走着走着,前边忽然出现了一个又深又宽的沟壑!沟上没有桥,周围也没有路。后面的人都慢慢地赶上来了,他们用自己背负的十字架搭在沟上,做成桥,从容不迫地跨越了沟壑。他也想如法炮制。但他的十字架之前已经被砍掉了长长的一大截,根本无法做成桥帮助他跨越沟壑!

请理解材料内涵,选取一个恰当的角度构思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根据文中划线句作相应仿写。(5分)

文人的情趣和性格似乎与游走在他们笔下的物有一种微妙的牵系。屈原笔下的香草,刘禹锡笔下的陋室,                          ,史铁生笔下的地坛……几千年寻觅的途中,中国文人在那些神性的物体上        ,但也消磨着自己的悲愤和怨气。

 

查看答案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选择两个不同的角度点评下面这则新闻,     要求观点明确,每条不超过20字。(6分)

郭明义高票当选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之一。其个人档案如下:

献工: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一直坚持提前两个小时上班,15年来,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

义务献血:1990年以来,他坚持20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万毫升。

捐款: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0多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生,自己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

捐资助学:2008年以来,他发起的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已有28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捐款近40万元。

捐献造血干细胞:2006年起,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倡议,17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