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瑶瑟①怨 (唐)温庭筠 冰簟②银床梦不成,碧天...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瑶瑟

(唐)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释】

 ①瑶瑟:对瑟的美称。

 ②冰簟:清凉的竹席。银床:指洒满月光的床。

 ③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此代指楚地。

 ④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1.读过此诗的人,一般都认为,“十二楼中月自明”一句中的“自”字用得很有情味,对此,你是怎么看的?(5分)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试结合诗句分析。(6分)

 

1.我也认为“自”用得很好。“自”是徒自、空自的意思,(1分)孤居独处的离人面对明月,会勾起别离的情思,团圆的期望,但月本无情,仍自照高楼。(2分)“自”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中主人公的孤寂与怨思。(2分) 2.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分)第一句借冰凉的竹席和洒满月光的床,写出主人公因伤离念远难以成眠,又寻梦不成的忧怨。(1分)第二句展现了一幅清寥淡远的碧空夜月图(秋天的深夜,长空澄碧,月华似水,只偶尔有几缕漂浮的云絮在空中轻轻掠过),暗透出人物清冷寂寞的意绪。(1分)第三句雁叫更增添了清冷孤寂的情调,突出女子的思念,(1分)第四句借徒自照临高楼的明月,表现主人公的孤寂落寞与别离之思。(1分) 【解析】 1.此题考查炼字。要分析十二楼中月自明”一句中的“自”字,关键的是结合诗的题目“瑶瑟怨”,再结合诗人写作和生活背景,不难推断出诗人的感情是孤寂与怨思的,据此作出答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要分析这首诗不是如何处理景情关系的,需要结合诗句内容逐句分析,第一句,写冰凉的竹席和洒满月光的床;第二句写秋天的深夜,长空澄碧,月华似水,只偶尔有几缕漂浮的云絮在空中轻轻掠过;第三句写雁叫声;第四句写徒自照临高楼的明月。据此作出答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擢进士第,补钦州军事推官。钦土烦郁,人多死瘴疠。的见转运使郑天监,请曰:“徙州濒水可无患,请转而上闻。”从之,天监因奏留的使办役。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筑城郭,立楼橹,以备战守。画地居军民,为府舍、仓库、沟渠、廛肆之类,民皆便之。

迁大理寺丞、知吴县,移梁山军,通判常州。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临江军,擢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安化州蛮攻杀将吏,所部卒畏诛,谋欲叛。的驰至宜州,慰晓之曰:“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众皆敛手听命。奏复澄海、忠敢军,后皆获其用。改知舒州,徙荆湖北路转运使。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蛮党悔过自归。

摄江陵府事,城中多恶少年,欲为盗,辄夜纵火,火一夜十数发。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曰:“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火遂息。太子冼马欧阳景猾横不法,为里人害,的发其奸,窜之岭外。以兵部员外郎为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奏通泰州海安、如皋县漕河,诏未下,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之,出滞盐三百万。

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会青州改遣裨将傅永吉追杀入历阳,的与赏,迁工部郎中。复治泰州西溪河,发积盐。区希范、蒙赶寇衡湘,命的招抚之。既至,再宿,会蛮酋相继出降。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既还,蛮复叛。除度支副使、荆湖南路安抚使,至桂阳,降者复众。其钦景、石硋、华阴、水头诸洞不降者,的皆讨平之,斩其酋熊可清等千余级。卒于桂阳。

(选自《宋史·徐的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徙州水可无患    濒:靠近

B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属:恰逢

C的发其奸,之岭外   窜:逃窜

D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兵待之    团:集合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 全部表明徐的“能于文治”的一组是( ) (3分)

①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 ②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③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 ④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 ⑤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之 ⑥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

A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徐的心系百姓。他任钦州军事推官时,百姓因为环境恶劣,病死了很多,他想办法解决,并和民众一起劳动。

B徐的善于宣抚。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时,安化蛮人叛乱,官府士兵担心被杀而叛变,他前去安抚,晓之以理,化解了危机。

C徐的措施得力。代理江陵府政事时,城中许多恶少年想盗窃,就在晚上放火,一夜中起火十几处,他采取措施,并警告恶少年,平息了这一事件。

D徐的能于治乱。王伦作乱,徐的积极备战,受到奖赏;区希范、蒙赶侵犯衡湘,徐的奉命前往招安并迫使蛮人投降。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5分)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⑴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⑶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⑷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⑸陈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⑹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⑺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的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⑻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⑼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⑽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⑾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是其具体表现。

B.陈寅恪先生认为,两千年来华夏民族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等方面,受儒家思想影响最深最大,而关于学说思想方面,儒家思想的影响或许不如佛道二教。

C.作者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文化分为两部分,并认为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D.中国文化的特质就在于它“知”与“行”背后的伦理色彩,即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精神。 

2.关于佛教文化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佛教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

B.佛教文化不是本土文化,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因此它不会对中国人的行产生影响。

C.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行”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

D.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这是在中国浓厚纲纪色彩的文化的要求下,不得不歪曲原意以求生存。

3.根据文本信息,下列理解和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但他并不反对将文化再划分出一个深义的文化。

B.基督教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是“鬼学”,中国文化讲的是“人学”,冯友兰关于不同文化的认识与孔子不谋而合。

C.深义文化是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它可以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特征。

D.虽然基督教和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剧烈冲击,但中国文化最终也不会由注重“人”转而注重“天”“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甲生:我喜欢《论语》、《庄子》。

乙生:我爱读《变形记》、《百年孤独》。

丙生:我爱看《水浒》、《三国》。

丁生:我喜欢《笑傲江湖》、《小时代》。

一生说:“还是经典作品好。”一生说:“流行的也不错。”一生说:“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好。”一生说:“外国现代派文学更让人‘开眼’。”

你对上述这些阅读兴趣和爱好有什么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大学》《老子》选文,回答问题。(5分)

①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②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故)……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

1.请分别简要概括《大学》和《老子》对“人”的要求。(2分)

2.结合文段①,谈谈你对“身修”与“天下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3分)

 

查看答案

在下面介绍“黑匣子”的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①  它能将飞机的高度、速度、航向、飞机状况等飞行参数都记录下来。  ②  。它有很厚的钢板和许多层绝热防冲击保护材料。在1100℃的火焰中能经受30分钟的烧烤,能承受2吨重物挤压5分钟,能够在酸液、海水等多种液体中浸泡几个月。所以,空难发生后,  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