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1题。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1题。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选文表现周朴园的心理变化主要用哪一种句式?划线句的潜台词是什么?(3分)

 

反问句 你来是为了破坏我的生活的(或:你是为报复我来的)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戏剧台词的含意和表现手法。此题选自课文《雷雨》,是201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题。选文中周朴园的四句台词,三个问句,其中两个是反问句。面对鲁侍萍的突然出现,周朴园并不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而是站在由封建地主转变成为的资本家的立场上,生怕鲁侍萍的出现影响他的既得利益,认为鲁侍萍是来破坏他的生活或者来报复他的。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学常识填空。(2分)

     “醉眼朦胧上酒楼,彷徨呐喊两悠悠。群盲竭尽蚍蜉力,不废江河万古流。”这是1933年郁达夫给_______先生的赠诗,他们都是我国________籍著名作家。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如超出4题,则取前4题评分)

⑴野马也,尘埃也,                   。(庄子《逍遥游》)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⑶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⑷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

自2009年以来,上海接连参加了两次PISA测试,均夺得全球第一。PISA是由国际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统筹的一项三年一次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英文缩写。它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他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PISA的评估主要分为三大领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不同于一般测试,PISA的评价方法能强化对考生知识面、综合分析、创新素养方面的考查。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上海PISA夺冠。一方面,应该看到上海这些年来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确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通过名校带动薄弱学校改革,使得基础教育的整体办学质量大大提高,义务教育有了较好的均衡发展,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都有了可以看得见的进步,这些都表现在PISA的两度夺冠上。另一方面则应该看到,如何进一步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精神压力,仍须做更多的工作和努力。比如,让学生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让学生每天都能至少运动一小时,让他们在课后和节假日不再在各种补习班中煎熬。如果上海能够做到后者,那么即便在PISA上拔不得头筹,也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孩子不能是学习的机器人,他们的幸福感,应该得到关注。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对上海PISA夺冠保持一种既淡定又警醒的成熟心态。上海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正确做法,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积极借鉴,但其不足之处,则需要引以为戒,努力改进。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基础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其中包括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如果本末倒置,将对分数的追逐作为终极目标,必然会使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因此,PISA成绩应该成为一面镜子,通过与美欧等国的比较,取长补短,让我们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基础教育仍然需要破除旧观念的束缚,摆脱分数和排名的桎梏,解放孩子,让孩子通过学习和学校教育获得快乐和幸福,而非“压力山大”下的痛苦、畏惧与厌学。这方面,上海与全国一样,任重而道远。

1.对上海PISA夺冠的看法,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A.体现上海这些年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进步,办学质量大为提高。

B.表明上海学生的学习方式明显改进,阅读、数学及科学素养明显提升。

C.说明上海在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精神压力等方面的成效有目共睹。

D.应理性看待上海PISA夺冠,既要肯定取得的成绩,又要改进诸多不足。

2.对基础教育理想状态的认识,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B.摆脱分数和排名的桎梏,不将追逐成绩作为终极目标。

C.能在PISA之类国际性的基本素养的测试中继续夺冠。

D.减轻学习压力,让孩子通过学校教育获得快乐和幸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     觞:酒杯

B.信可乐也        信:相信

C.虽趣舍万殊       趣:同“取”

D.向之所欣        向:过去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 悟言一室之内

C.及其所之既倦           D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良辰、美景、贤人、雅事等方面描写兰亭聚会的盛况。

B.第二段主要辨析“生”与“死”的关系,主张珍惜生命,及时行乐。

C.选文以聚会欢愉,叹人生短暂、造化无情,“乐”与“痛”对比鲜明。

D.语言骈散结合而以散句为主,顿挫有致,音韵和谐,富于感染力。

 

查看答案

下列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A.起首三句交代离别的时间、地点,用“寒蝉”“长亭晚”等景物渲染凄楚氛围。

B.下阕先点明“伤离别”自古皆然,再用“更那堪”强化清秋离别的凄凉氛围。

C.“酒醒何处”对应“帐饮无绪”,“与何人说”暗合“无语凝咽”,照应自然巧妙。

D.上阕写景由虚到实,下阕抒情由实到虚,写景、抒情虚实结合,情景相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