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辑在整理从全国...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辑在整理从全国各地征集来的3万多个问题时发现一个怪现象——年龄跟孩子们提问的质量成反比。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为什么我妈妈晒的被子比较香?”“为什么做运算时都是先乘除后加减呢?”都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提出的;这些问题天真烂漫,充满童趣,甚至让人忍俊不禁,不知如何作答。而中学生提出的多是一些诸如“怎么杀毒?”“怎么发电子邮件?”等程式化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概念性、纯知识性或答案唯一性的,既没有新意,又不需要独立思考、鉴别和论证。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正视不足,勇于探索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这就是说,无论你是博通了古今的鸿儒,还是学贯中西的大家,学无止境,定然有一些知识是你所未掌握的。这就需要我们有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正如那位地理教师一样,实事求是,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他没有支吾搪塞,更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自欺欺人。而是勇于认识自己的不足,立志钻研多方求证,终于弥补了这一缺陷,使自己的学问更上一台阶。而这位教师的正视问题,勇于求解的精神,正是一切学问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们都读过车胤囊莹苦读的典故,但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想过,囊莹照读效果如何?恐怕能回答的人不多。其实,有人做过实验,在秋天夜晚当真用萤火虫照明看书,结果是十分糟糕,根本无法看清,更别说阅读了,然而我们却不知道,还以为真有可以萤火当油灯的典故,并且一代代的传为佳话。正好那位教师教书30年,却从未意识到大小黄鱼的区别一样,这就说明问题的发现是有一定机遇性的,甚至是偶然的,这就更要求我们的实事求是精神,一旦发现问题所在,就必须正视它,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为止。 阿基米德一生都在不停地探索之中,即便是当他已名成利就是,仍然不停地验算,质疑自己的探索成果,他的学生问他:“老师您已经知道得比我们多得多了,为什么还要不停地探索与追求呢?”阿基米德随手画了一个大圆,一个小圆,说:“这个大圆就是我的知识范围,而小圆则是你们的知识范围,大圆的面积比小圆要大,所以我知到得比你们要多。但在这两个圆的外围部份,就是我们所未知的部份,而大圆的弧长为小圆要长,所以我所接触到的未知领域也比你们多,这就是为什么我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学海无涯,我们所学所知的,不过是沧海一粟,倘若再自欺欺人,强不知以为知,那么一切科学都没有发展创造的空间了。 我们要勇于面对问题,更要勇于解决问题,只有勇于面对,才会使自己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只有勇于解决,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可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有: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缺乏新意,体现不出对科学的探索和钻研精神。缺探索精神。培养他们追问和探索的精神。这似乎跟我们当下的教育方式有关。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探究实践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独立思考、大胆怀疑的精神。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可参考以下立意: 1.要有探索精神 2.要有独立思考、大胆置疑精神 3.要为学生创作良好的教育环境 4.环境对人的影响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只选3小题)

(1)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论语》)

(2)士不可以不弘毅,                 ,不亦重乎?(《论语》)

3)鹏之背,             ;怒而飞,               。 (庄子《逍遥游》)

4)但见悲鸟号古木,           。又闻子规啼夜月,             。(李白《蜀道难》)

5)纵一苇之所如,_____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_____,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5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郎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列子·天瑞》)

1.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是什么?(2分)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比较儒家和道家人生态度的不同。(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7分)

喜逢郑三游山                                 天平山中

(唐)卢仝                                 (明)杨基

相逢之处花茸茸,石壁攒峰千万重。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1.这两首诗虽然用了相同的形容词“茸茸”,但描的景物特点却不尽相同:卢诗是形容花草的           ,杨诗是形容细雨的             。(各不超过4个字) (2分)

2.分别赏析两首诗的后两句。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五代史记一行传叙

(宋)欧阳修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乱世,而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坏,至于如此;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洁身自负之士,嫉世远去不可见者。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

处乎山林而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①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曰郑遨、张荐明。

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

利于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

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于此之时,能以孝弟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者,犹或有之。然其事迹不著而无可纪次,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而其略可录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

作《一行传》。

【注】①俛:同“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当时可道者何少也             怪:对……感到奇怪

B.风俗坏                         隳:毁坏

C.必有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     负:辜负

D.处乎山林而麋鹿                 群:与……为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乱世    青取之于蓝而青

B.嫉世远去不可见者           与战胜得者,其实百倍

C.泯没而无闻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

D.吾得二人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行传》是欧阳修修著的史书《新五代史》中的一个合传,记载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物。《五代史记一行传叙》是这个合传的序。

B.序文的第一节是这篇序的主体,交代作传的缘由。作者先感叹五代之乱,又感叹忠臣义士之少,但坚信必有节义之士,尽管搜寻困难,但终有所获。文字迂回曲折,层层深入。

C.从第二节起,作者分别记载了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物:有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郑遨、张荐明,有坚守道义的石昂,有宁死不屈的程福赟,有恪守孝悌之道的李自伦。

D.欧阳修对于四个传主的叙述,方式富于变化,但有一个句式“吾得一(二)人焉”却四次反复使用,以反映搜求不易。叙述、评议和感喟交织在一起,回环往复,令人回味无穷,深得太史公笔法神理。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5分)

(2)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0分)

灵长目轶事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维克托

人事科科长把彼诺奇金叫到了办公室,通知他公司裁员,他被解聘了。他不得已来到了劳动力市场,可转了半天也没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于是,彼诺奇金只好在大街上四处游荡。不知不觉他走进了一家动物园,发现这里的动物都过得不错。你瞧,住的地儿是免费的,而且设备齐全,吃的呢,合乎标准,除此之外,每天还能和游客愉快地交流。“唉,我怎么不是动物呢?”彼诺奇金甚感遗憾。突然间他看见一块写有“灵长目”字样的指示牌。“也许,我就是一个双重身份的灵长目,”他琢磨着,“总体上说,我是一个有理想的现代人,从某方面说,我又是一名实用数学方面的专家……假如我要是呆在动物园里,是不是一件挺不错的事?”

“就这么定了。”彼诺奇金暗下决心,便去找园长。

            ”他开门见山地问,“              。”

园长先是略显有点吃惊,可转念一想,动物园里若有一个奇特的展览品,肯定会提高参观率。

就这样,彼诺奇金住进了一个二十平方米的笼子里,和其他灵长目一样,饲养员把饲料放到他跟前,香蕉,还有其他水果彼诺奇金全部纳于囊中,而那些茎、嫩枝什么的都被他厌烦地扔到一边。彼诺奇金有点难为情地换了套别的装束,可有什么办法呢……从早9点到晚8点彼诺奇金穿着亚当式服装在游客面前大胆地表演,只有午休时候他才能钻进洞里,躲到墙后面,穿上衣服,扎上领带,躺在干草堆上休息一会儿。

游客们看见笼子前面立着一块“新品种灵长目”牌子,而笼子里蹲着一个三十来岁、光着身子的男子,人们不敢相信,但当他们仔细读完牌子上的文字之后才放下心来。原来上面写着:此类灵长目主要生存在欧亚大陆的城市热带丛林里,其生活方式无规律;擅食块根植物、草和熟透的果实;极易饲养和驯服;擅长声音模仿;繁殖条件不限。此雄性灵长目于今年5月18日引进本动物园

“哎呀,简直太像我的老儿子了!”一个老太太说着从袋子里掏出一个挤软了的西红柿扔给了彼诺奇金,“吃吧,孩子!”

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彼诺奇金在笼子里跑了整整一天,一会儿抓着栏杆爬上爬下,一会儿从木制跳板跳到角落一边……不知是谁扔给他一个小镜子和一副破眼镜,在人们兴高采烈的笑声中彼诺奇金出色地扮演了克雷洛夫寓言故事中的各种角色。

一天,下班了,园长来看他,满怀感情地握了握灵长目的手,提议给他发奖金。彼诺奇金对此振振有词,他反对这样做,说,钱对他来说没有什么用,最好在他的那份口粮里再加上两杯白兰地。

园长同意了,但彼诺奇金必须答应每天要练习新的表演节目。“要记住那上面写的!”园长指着树后面的一个大宣传牌子,“学习,学习,再学习!”

彼诺奇金真的就认认真真地学了起来。几天之后他练就了一身新本领,他在大腿上缠上绷带,然后击打一些小碎石取火,转眼间笼子里就冒出一个令人温馨的小火堆。观众欣喜若狂,纷纷把一块块肉扔给他,彼诺奇金就在火堆上烤出香喷喷的肉串来。每每观众喊他彼佳时,彼诺奇金都很乐意地回应,和观众握手,滑稽地做各种模仿动作。唯一遗憾的是,他暂时还不能说话,他和园长交谈也只能说那么几句,园长害怕别人会听到。

一天,彼诺奇金向园长提出繁殖的问题。园长想给他配一个小猩猩,但彼诺奇金说,他不想生出杂种来,要求单独配一个纯种的灵长目。

“我上哪儿给你弄啊?”园长哼了一声,“哪里有像你这样的呀!”

“您错了,”灵长目反驳说,“很快就会有的,而且还不少呢。”

他说对了。6月份城里失业的年轻人多了起来,这其中不乏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女大学生。彼诺奇金比比划划向一位可爱的女大学生表达了爱意,姑娘呢,把胳膊直接伸进笼子里搂住了他。园长被他们的举动感动得热泪盈眶,在约定的时间园长为新人送上了祝福和礼物。

小家庭组建了起来,日子过得也不错,只是女主人坚决不同意在观众面前表演节目。彼诺奇金使出浑身解数哄她、讨好她,母灵长目仍旧不屈不挠。不久,小灵长目来到了人间,全城都轰动了。灵长目一家收到了许多价格不菲的礼物,他们的笼子很像家具齐全的公寓。园长怒火中烧,不允许将动物园变成住宅区。最后,双方妥协达成共识,把笼子的后半部分围起来供他们一家住,前面部分装饰成洞穴的样子。

一天,一位神学教师来到了动物园,劝说他们一家加入东正教。甚至还来了一些持不同政见者,他们建议在彼诺奇金一家的胸前挂上选举宣传牌,但他们夫妇却不想自己的住处变成了临时搭起的戏台,他们也拒绝了为商人做广告。

“我们忠于动物园,”彼诺奇金说,“我们要求宣布动物园为自由经济区,或者最好是独立的国家!”

可是,彼诺奇金一家的一切梦想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化为了泡影。动物园的饲料被残酷无情地削减了,有的动物被卖到了国外,有的杀了吃肉,还有的干脆直接放回了大自然。彼诺奇金一家勇敢地接受了考验。他们得到允许利用笼子至栅栏那块地儿种蔬菜,另外,母灵长目还为观众编织漂亮的毛衣。就这样,一家人的生活也就有所好转。

已经穿上了便服、使用电炉子做饭的彼诺奇金一家决定回归社会。他们用积蓄买下了一套不大的房子和一块地儿,把家具和笼子里的东西统统都搬了进去。

1.小说采用了哪一种叙述视角?选择这样的视角有何好处?(3分)

2.根据上下文情节,补写文中空格处的内容。(不超过30字)(3分)

            ”他开门见山地问,“              。”

3.(1)“也许,我就是一个双重身份的灵长目”一句中的“双重身份”,指什么?(2分)

(2)“我们忠于动物园,”彼诺奇金说,“我们要求宣布动物园为自由经济区,或者最好是独立的国家!”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3分)

4.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新品种灵长目”牌子上的文字?(4分)

5.该小说的主题可以作多元解读,请简要写出你的一种理解,要求有理有据。(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