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2分) 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2分)

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不可否认孔子的思想和实践对他以后的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是构成“文化全球化”的重要因子。继承和弘扬孔子的思想文化,有利于促进文化全球化实质性发展。

文化的全球化问题始终伴随着文化的民族性与全球化的矛盾,对人们的有关认识加以反思,说明了均质化的文化全球化是个文化乌托邦的地球村,是世界文化的灾难。沟通和对话,“和而不同”才应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事实证明,无论是被列为文化均质化例证的大众文化,还是文化民族性的坚固“堡垒”语言,都在全球化与民族化两方面此长彼进。孔子思想文化的辐射效应就是此方面的典型。

有一个现象令人关注。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和汉语国际推广的载体,在短短的几年间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令人欣慰的同时,也的确令人深思。自19世纪西方文化逐渐成为主导全球的文化以来,“西学东渐”以压倒性优势历经两个世纪而不衰。21世纪以来,非常有趣的是,在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语境的全球化时代,竟然出现了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而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其原因何在?

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普适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仁、和”,这种思想,在儒、释、道、医、易各家的诸多典籍中随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在追求“和”的同时,也讲究“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夫和言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这即是认为“和而不同”是万物生长、发育的法则和规律。

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即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而不同”对人类社会而言,倡导的正是承认差异、多元共处和相互依存。这种价值观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且也愈发为人类社会所接纳,成为世界性的价值标准。联合国已将孔子定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成为当今世界人权的基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孔子思想、中国情怀,需要把中国核心文化介绍给世界。

毋庸讳言,文化全球化意味着文化的同质化或趋同化。同时,文化全球化也意味着文化的殖民化,必须予以谨慎对待与警惕。但文化全球化更意味着文化的高度互动、相关化。不同文化在全球范围的展观、碰撞,强调文化表现领域的全球性,在审视和探究的意义上,文化全球化应是一种兼具同质化和民间质性的过程与现象。

人类文明是多元化的文明,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同体。就文化层面而言,全球化显然不是单一价值体系的西方文化,而是世界不民民族的文明互动融合呈现出来的一种态势。因此,“孔子全球化”的根本意义就在于:认识文化传统,坚守民族本位,不断反思质疑,发展开放交流,在主动参与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中与其他文化共建人类文化。(本文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孔子全球化”原因的一项是      

   A.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代表了中国文化的 

      精髓,具有普适价值。

   B.孔子“和而不同”的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且也愈发为人类社会所接纳,成为世界

      性的价值标准。

   C.文化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孔子思想、中国情怀,同时也需要把代表着中国核心文化的儒家思

      想介绍给世界。

   D.“孔子全球化”能使国人认识文化传统,坚守民族本位,不断反思质疑,发展开放交流,与

     其他文化共建人类文化。

2. 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均质化的文化全球化是不能实现的,也不应提倡的,沟通和对话,“和而不同”才应是世界

      文化发展的方向。

   B.孔子学院在短短的几年间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遍布全球,这说明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语境

      的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了。

   C.“和而不同”表明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对人类社会而言,倡导的正是承认差异,多元共处

      和相互依存。

   D.孔子思想文化的辐射效应是文化全球化的典型,体现文化表现领域的全球性,也说明文化  

      全球化是一种兼具同质化和异质性的过程与现象。

3.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标题。(2分)

 

1.D 2.B 3.孔子思想与文化全球化 【解析】 1. 试题分析:D项体现的是孔子全球化的意义,答非所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B项“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语境的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了”,文中未有体现。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给文章拟写标题。如何拟定一个好的标题呢?我们可以用以下九种方法来巧妙拟题:一、巧用修辞,增添色彩。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标题形象生动、含义隽永。二、精妙引用,韵味无穷。精妙的引用一些诗词文句、名言、歌词、俗语等做标题,不仅可以使读者“一见钟情”,吟诵起来也会韵味无穷。 三、大胆嫁接,妙趣横生。“嫁接”也就是把本属于甲的东西嫁接到乙上,从而产生一种错位效应,这样会使标题妙趣横生、引人人胜。四、推陈出新,耳目一新。对现成的名句词语稍作修改,推陈出新,从而使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五、借用等式,新颖独特。借用数学上的等式,将有关意义上的事物联系起来,会使标题产生新颖感。六、正反并用,吸引读者。把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并用,能够吸引读者,使人产生疑问。七、多项并列,增强气势。用性质或结构相同、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排列使用,会产生整齐感,使读者感到一种内在的气势。八、虚幻生奇,引发思索。 用虚幻法,把世上不存在的事物用到标题上,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应,引发读者的思索。 九、意象组合,蕴含深刻。把多个意象组合在一起,会引发读者思考,使读者思考这几个意象间的内在联系,思考它们共同创造的意境或蕴涵其中的深刻道理。 巧拟标题的方法还有好多,以上只是拟好标题方法的一部分。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认真思索,注意总结和积累,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拟好我们的标题的!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着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B.现代社会即使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孔子的教育思想仍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和意义。

C.《论语》里记载的孔子对弟子的谈话,可以看作一个风趣的教师与弟子之间的漫谈,其中偶尔点缀着几处隽永的警语。

D.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孔子在多次碰壁后已知自己的主张、抱负不能实现,仍然坚定地为之奋斗,称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但是,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素,暗中违规操作,这是令行禁止的。

B.现在,“潜规则”竟然要往桌面上摆,权力“世袭”还可以如此理直气壮,竟然挂起了“稳定干部队伍”的幌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C.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己。

D.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能培养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都有害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隋炀帝昏庸无耻,骄奢淫逸,残暴统治,祸国殃民,他的罪行磬竹难书,终于人民不甘被压迫,纷纷起义抗隋。

B.普通老人青睐馔写回忆录,为文化领域开辟了富有潜力的“银发市场”。北京已经出现了为老人提供访谈、编写、印制回忆录全套服务的专业公司。

C.我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一惯主张是:在联合同框架内政治解决问题,采取一切措施尽力避免战争。

D.子游深得礼乐教化之道,让他治理武城这个小地方,真是有点大材小用了。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社jì)     然(wú)     耰而不chuò    出虎(xiá)

B.虎sì)    月(jī)      旗息鼓(yǎn     还珠(dú)

C期(sàng  yì)      功亏一kuì)      之国(shèng

D如(pì)    如(què)    离之悲(shǔ)      以杖蓧(h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辑在整理从全国各地征集来的3万多个问题时发现一个怪现象——年龄跟孩子们提问的质量成反比。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为什么我妈妈晒的被子比较香?”“为什么做运算时都是先乘除后加减呢?”都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提出的;这些问题天真烂漫,充满童趣,甚至让人忍俊不禁,不知如何作答。而中学生提出的多是一些诸如“怎么杀毒?”“怎么发电子邮件?”等程式化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概念性、纯知识性或答案唯一性的,既没有新意,又不需要独立思考、鉴别和论证。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