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相应题目。(6分) 中国先秦诸子有一句老话:“人尽其能,地尽...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相应题目。(6分)

中国先秦诸子有一句老话:“人尽其能,地尽其利。”“人尽其能”就是彻底的人道主义,“地尽其利”就是彻底的自然主义。不过这句中国老话没有揭示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互相因依,只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一种朴素的愿望。马克思却不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而且替共产主义奠定了一个稳实的哲学基础,实际上也替美学和艺术奠定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就是在讨论人与自然的统一时,马克思提出了“美的规律”,我们不妨细心研究一下马克思的原话:

通过实践来创造一个对象世界,即对有机自然界进行加工改造,就证实了人是一种存在。……动物固然也生产,它替自己营巢造窝,例如蜜蜂、海狸和蚂蚁之类。但是动物只制造它自己及其后代直接需要的东西,它们只片面地生产,而人却全面地生产;动物只有在肉体直接需要的支配之下才生产,而人却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也生产,而且只有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人才真正地生产;动物只生产动物,而人却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联系到它的肉体,而人却自由地对待他的产品。动物只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标准和需要去制造,而人却知道怎样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来生产,而且知道怎样到处把本身固有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因此,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

从这段重要文献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一、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一致性。人通过劳动实践对自然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对象世界。这条原则既适用于工农业的物质生产,也适用于包括文艺在内的精神生产。这两种生产都既要根据自然,又要对自然加工改造,这就肯定了文艺的现实主义,排除了文艺流派中的自然主义。

二、人不同于动物在于人有自意识(即自觉性)。他意识到自己就是人类一个成员,而且根据这种认识来生产。动物只在受肉体直接需要的支配之下片面地生产,人却是根据人类的深远需要全面地自由地生产。这就肯定了文艺的广阔题材和社会功用。具体的实例是蜜蜂营巢和建筑师仿制蜂房的分别。

三、“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人的生产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都与美有联系,而美有美的规律。这句话前面有“因此”连接词,足见是总结全段上文。“此”显然指上文所列的两条:一条是“人知道怎样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来生产”。标准就是由每个物种的需要来决定的规律。动物只按自己所属的那个物种的直接需要来制造,例如蜂营巢,人却全面地自由地生产,能运用每个物种的标准,例如建筑师既能仿制蜂巢,又能建造高楼大厦和其它工程。这就是前一条的要求。另一条比前一条更进了一步,“人知道怎样到处把本身固有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去来制造”。这本身固有的标准是属于对象的,也就是根据对象本身固有的规律。恩格斯论述“从猿到人”时说:“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一切其它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马克思所说的“对象本身固有的规律”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自然规律”。就文艺来说,这就涉及认识整个客观世界和人们所曾探讨的文艺本身的各种规律。可见“美的规律”是非常广泛的,也可以说就是美学本身的研究对象。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之《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蚂蚁建造巢穴,是出于它们的直接需要,这只是片面的生产。

B.“人尽其能,地尽其利”的说法,既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朴素愿望,又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

C.动物只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标准和需要去制造,其产品直接联系它的肉体。

D.人通过对有机自然界进行加工改造,证实了自己是一种存在。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通过劳动实践对自然加工改造,这只体现在工农业的物质生产中。

B.精神生产既要根据自然,又要对自然加工改造,其典型的例子就是文艺流派中的自然主义。

C.建筑师既能仿制蜂巢,又能建造高楼大厦和其它工程,这充分证明了人能全面地自由地生产。

D.美学本身的研究对象就是“美的规律”。

3.下列现象符合文中“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的一项是

A.又饥又渴的路人采摘路边又大又红的苹果。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顽皮的孩子用蚯蚓来钓鱼,并在河边烤鱼吃。

D.人们根据环境特征和水鸟特性,建立迷人的湿地公园。

 

1.B 2.C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说法错误,见第一段第三句。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锁定答题范围,将选项对应原文信息,合理筛选。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A项错在“只体现在工农业的物质生产中”,见原文意思“适用于包括文艺在内的精神生产”;B项错在例子,见原文“肯定了文艺的现实主义,排除了文艺流派中的自然主义”;D项见原文最后一句话,选项的表述有逻辑错误,说法片面,美学研究对象并不只有“美的规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意的掌握及迁移运用。A项是人在肉体直接需要的支配之下的生产,并非“全面地自由地生产”;B项片面强调人的主观意志,违背了“人知道怎样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来生产”;C项“用蚯蚓钓鱼”体现了按照鱼这一物种的标准来生产,但“烤鱼吃”则没有摆脱“肉体直接需要的支配之下的生产”。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句,要求结构与示例相似,描绘本地的特色美食。(3分)

【示例】厚重香浓的酱汁将土豆泥绵密寡淡的滋味驯化,青豆的清甜加上玉米的软糯滋润,这质朴的美味蕴藏着阿巴拉契亚山区人们对南方美食的依恋感触。

 

查看答案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1846年,“民族诗人”贡萨尔维斯·迪亚斯出版《诗歌初集》,强调了巴西特色的“棕榈树”“鸫鸟”等意象,推动了巴西文学中对自然风光与印第安文化的表现热潮

作为一个新大陆的移民国家,1822年9月7日,宣布完全脱离葡萄牙而独立前,巴西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殖民历史

正是在这种对国家民族的探索中,产生了巴西最初的地域主义文学,并在此后的浪漫主义文学中发扬光大

民族文学元素之所以会在巴西文学中得到强调,源于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

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巴西知识分子开始重视本土创作,试图在欧洲文学传统之外展现属于巴西的热带风情

A.     B.     C.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各地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B.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应该强调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

C.一些学生上课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的主要原因是熬夜看世界杯或玩网络游戏造成的。

D.近日,绍兴戏在台北演出大受热捧,不少剧目对台北的市民也越来越熟悉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从本月19日起,人民币与英镑开始直接对换,此举引发了多方关注。

B.昨天在城市广场,一位独腿画家用粉笔在广场水泥地上作画,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观看。

C.这一单生意,他俩每人都得了二百五十元,这叫做二一添作五,谁也不占谁的便宜。

D.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我们描绘出了雄奇壮丽、巧夺天工的自然山水景色。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习近平曾专门在地方召开过“经济工作坐谈会”,其本人对经济工作的论述也非常丰富。

B.洪明甫批评韩国国内的假新闻泛滥,愤怒地指出靠臆想猜测的报道对于球队来说是愚蠢且危险的。

C.李克强表示,海洋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既为人类增添福址,也带来诸多共同挑战。

D.季羡林先生对很多重大问题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见,只不过他采取的方式往往是绵里藏针,微言大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