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相应题目。(14分) 杀 羊 于心亮 端坐门诊,来了一病人,...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相应题目。(14分)

杀   羊

于心亮

端坐门诊,来了一病人,诉说鼻塞、流涕,稍有头痛、咳嗽,可能是感冒了。

我问姓名、年龄、职业。病人稍稍一迟疑,说:“我是杀羊的。”

我说:“杀羊?那钱不少赚吧?”

病人说:“还行,基本上杀一只能赚一只。”

我说:“那钱确实不少挣。”

我说:“杀羊也有诀窍吧?”

病人说:“那当然,给羊放不放血就有门道呢!放了血,分量就轻了,不放血,把血憋进肉里,分量就轻不了。

我说:“噢!”心想可怜的羊们啊

忽然想起一个问题,问:“听说杀羊,有的羊会哭?”

病人说:“是啊,有的确实会哭,还下跪呢!”病人的表情显得兴奋,“那是一只母羊,很肥,我绾着绳扣靠近它时,它就朝我流泪了。我挺惊疑,但还是把绳扣套上它脖子,这个时候它跪下了。我心一软,放了它。然后我到饭店去催账,钱没到手,反而挨了一顿揍,我那个气呀!回来就把母羊给杀了,一剖开它的肚子,俺的娘啊,它肚子里有3只小羊!我那个后悔呀……”

我说:“是啊,太可怜了,可怜天下父母心。”

病人说:“是啊,我当时恨自己呀,干嘛非杀母羊呢?等它生下3只小羊,我又能另外赚多少钱呀!”

我口里说:“噢。”心里想,狠心的你真的钻进钱眼里了。

我给病人试脉,观舌苔,量体温,测血压,慢慢地我的脸就变得很凝重,我说先查个血,然后拍几张片吧。

病人遵从我的医嘱查了血,验了尿,拍了x光,做了心电图,还有B超和CT,然后捧着一摞单子又坐到我面前。我一一验看,眉头一会儿紧,一会儿松。病人的脸皮也跟着一会儿紧,一会儿松。然后我就开始摇头,把病人的脸色摇得青一块紫一块,缓和着口气说:慢慢调养吧,先给你开点药。

病人战战兢兢地捧着一叠处方去划价,交款,取药。我想他回去后可以开药铺了。我洗了手,慢慢地坐回椅中长长地吁气:这个月的任务又超了,等着发奖金吧!

下班时,有同事来问:“杀了几只羊?”

我说:“就杀了一只,羊毛却不少挣。”

同事问:“那人大款吗?”

我说:“不,那人是杀羊的。”

同事又问:“啥病?”

我说:“感冒。”

1.这篇小说突出地使用了        描写,其叙述人称是         ,属于        视角。(3分)

2.简析小说题目“杀羊”的妙处。(3分)

3.结合文中几处划线的句子,分析“我”这一人物形象。(4分)

4.有人说,文中病人述说曾经杀了一只母羊的情节是多余的,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请简述理由。(4分)

 

1.语言/对话 第一人称 有限 2.一语双关,明指病人杀羊的职业;暗指医生“宰杀”病人,把小病说成大病,骗病人花费高昂且不必要的医药费,并从中牟利。以“杀羊”为题,形象鲜明地揭露了行业黑幕,极具批判的力量。 3.“我”是一个违背医德、利欲熏心的无良医生形象。“那挣钱不少吧?”表面上是“我”漫不经心的问话,实际是试探病人能否付得起高昂的医药费,写出了“我”的处心积虑和狡诈心机。“可怜的羊们”,富有同情心的语言与下文“我”宰客人的毫不手软的行为形成对比,写出“我”的虚伪。“羊毛却不少挣”写“我”在宰病人成功后的自鸣得意,突出了“我”的无耻贪婪、利欲熏心。(意思对即可) 4.不多余。 理由:①病人述说杀母羊时有“惊疑、心软、后悔”等心理活动,和“我”宰病人后“羊毛却不少挣”的自鸣得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我”的无耻。②病人说杀羊原因是为生计所迫(“催账反挨了揍”),和“我”宰病人是为了发奖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我”的利欲熏心。③“绾、套、杀、剖”等动词表明病人杀羊具有技术含量,至少付出了诚实的劳动,和“我”欺诈病人、不劳而获的行为形成对比,突出了“我”的贪婪阴毒。 这样写与下文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了“我”的无耻贪婪、利欲熏心,表达出刻骨的讽刺和愤怒的鞭挞,更意味深长。(点明对比及表达效果给2分;心理、原因、动作三处对比,任意谈到两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小说描写人物的手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本文大篇幅采用对话的形式,从描写人物的手法来看就是语言描写。叙述人称是“我”——第一人称。小说的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式视角即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这种叙述形式在小说创作的长期使用中,不断得到丰富,不断走向完善,曾经产生过不少伟大的伟世之作;有限视角则是当事人本身叙述,有不知道全局之处。本文是有限视角。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解答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看标题内容,包括标题的本义和深层含义;第二思考题目在结构上的作用:是否线索,贯穿全文;第三看修辞手法:是否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第四,思考与主旨的关系:是否文眼,能否揭示主旨,阐明文章中心;第五如果是写人的文章,要思考与人物的关系:能否表明人物性格,是否显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第六分析其效果,是否达到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等。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我”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这类题解答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该情节对塑造人物是否起到了什么作用,该情节对情节发展是否起到了什么作用,该情节对表达主题是否起到了什么作用。如果所考查的情节对塑造人物表现主题以及情节发展都没有什么积极作用,那么就可以判断这个情节可以省去;如果该情节起到了突出人物,深化主题,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就不可以省去。本文杀母羊的情节可以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因此不可以去掉。考生逐条分析清楚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相应题目。(6分)

中国先秦诸子有一句老话:“人尽其能,地尽其利。”“人尽其能”就是彻底的人道主义,“地尽其利”就是彻底的自然主义。不过这句中国老话没有揭示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互相因依,只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一种朴素的愿望。马克思却不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而且替共产主义奠定了一个稳实的哲学基础,实际上也替美学和艺术奠定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就是在讨论人与自然的统一时,马克思提出了“美的规律”,我们不妨细心研究一下马克思的原话:

通过实践来创造一个对象世界,即对有机自然界进行加工改造,就证实了人是一种存在。……动物固然也生产,它替自己营巢造窝,例如蜜蜂、海狸和蚂蚁之类。但是动物只制造它自己及其后代直接需要的东西,它们只片面地生产,而人却全面地生产;动物只有在肉体直接需要的支配之下才生产,而人却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也生产,而且只有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人才真正地生产;动物只生产动物,而人却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联系到它的肉体,而人却自由地对待他的产品。动物只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标准和需要去制造,而人却知道怎样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来生产,而且知道怎样到处把本身固有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因此,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

从这段重要文献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一、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一致性。人通过劳动实践对自然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对象世界。这条原则既适用于工农业的物质生产,也适用于包括文艺在内的精神生产。这两种生产都既要根据自然,又要对自然加工改造,这就肯定了文艺的现实主义,排除了文艺流派中的自然主义。

二、人不同于动物在于人有自意识(即自觉性)。他意识到自己就是人类一个成员,而且根据这种认识来生产。动物只在受肉体直接需要的支配之下片面地生产,人却是根据人类的深远需要全面地自由地生产。这就肯定了文艺的广阔题材和社会功用。具体的实例是蜜蜂营巢和建筑师仿制蜂房的分别。

三、“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人的生产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都与美有联系,而美有美的规律。这句话前面有“因此”连接词,足见是总结全段上文。“此”显然指上文所列的两条:一条是“人知道怎样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来生产”。标准就是由每个物种的需要来决定的规律。动物只按自己所属的那个物种的直接需要来制造,例如蜂营巢,人却全面地自由地生产,能运用每个物种的标准,例如建筑师既能仿制蜂巢,又能建造高楼大厦和其它工程。这就是前一条的要求。另一条比前一条更进了一步,“人知道怎样到处把本身固有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去来制造”。这本身固有的标准是属于对象的,也就是根据对象本身固有的规律。恩格斯论述“从猿到人”时说:“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一切其它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马克思所说的“对象本身固有的规律”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自然规律”。就文艺来说,这就涉及认识整个客观世界和人们所曾探讨的文艺本身的各种规律。可见“美的规律”是非常广泛的,也可以说就是美学本身的研究对象。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之《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蚂蚁建造巢穴,是出于它们的直接需要,这只是片面的生产。

B.“人尽其能,地尽其利”的说法,既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朴素愿望,又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

C.动物只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标准和需要去制造,其产品直接联系它的肉体。

D.人通过对有机自然界进行加工改造,证实了自己是一种存在。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通过劳动实践对自然加工改造,这只体现在工农业的物质生产中。

B.精神生产既要根据自然,又要对自然加工改造,其典型的例子就是文艺流派中的自然主义。

C.建筑师既能仿制蜂巢,又能建造高楼大厦和其它工程,这充分证明了人能全面地自由地生产。

D.美学本身的研究对象就是“美的规律”。

3.下列现象符合文中“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的一项是

A.又饥又渴的路人采摘路边又大又红的苹果。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顽皮的孩子用蚯蚓来钓鱼,并在河边烤鱼吃。

D.人们根据环境特征和水鸟特性,建立迷人的湿地公园。

 

查看答案

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句,要求结构与示例相似,描绘本地的特色美食。(3分)

【示例】厚重香浓的酱汁将土豆泥绵密寡淡的滋味驯化,青豆的清甜加上玉米的软糯滋润,这质朴的美味蕴藏着阿巴拉契亚山区人们对南方美食的依恋感触。

 

查看答案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1846年,“民族诗人”贡萨尔维斯·迪亚斯出版《诗歌初集》,强调了巴西特色的“棕榈树”“鸫鸟”等意象,推动了巴西文学中对自然风光与印第安文化的表现热潮

作为一个新大陆的移民国家,1822年9月7日,宣布完全脱离葡萄牙而独立前,巴西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殖民历史

正是在这种对国家民族的探索中,产生了巴西最初的地域主义文学,并在此后的浪漫主义文学中发扬光大

民族文学元素之所以会在巴西文学中得到强调,源于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

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巴西知识分子开始重视本土创作,试图在欧洲文学传统之外展现属于巴西的热带风情

A.     B.     C.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各地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B.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应该强调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

C.一些学生上课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的主要原因是熬夜看世界杯或玩网络游戏造成的。

D.近日,绍兴戏在台北演出大受热捧,不少剧目对台北的市民也越来越熟悉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从本月19日起,人民币与英镑开始直接对换,此举引发了多方关注。

B.昨天在城市广场,一位独腿画家用粉笔在广场水泥地上作画,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观看。

C.这一单生意,他俩每人都得了二百五十元,这叫做二一添作五,谁也不占谁的便宜。

D.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我们描绘出了雄奇壮丽、巧夺天工的自然山水景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