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宿洞霄宫①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宿洞霄宫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注]①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宫”。

1.此诗颔联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5分)

 

1.①色彩绚丽。用“碧”、“红”、“青”、“白”,描绘山水,色彩艳丽 ②生机活泼。涧水在奔流,树林有点染,一片生机。③强烈对比。碧涧流红叶;青树映白云。④动静相生。“流红叶”何其匆匆,“点白云”何等悠闲。⑤俯仰相衬。“碧涧……”是向下看,“青林……”是抬头看,俯仰之间何等空阔自然。 [答对一点给3分;答对两点给6分;每一点包括:特点1分,分析2分] 2.清幽而闲适,浪漫而诗意深远。( 2分)尾联遐思悠悠,从听觉角度描绘了诗人的神往(1分):雨打芭蕉的美妙音律,枕上听雨的无限情韵。(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第二联,“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进入具体写景。虽只有十个字,却有几个特点。第一,色彩绚丽。用了“碧”、“红”、“青”、“白”四字,铺开一幅彩绘,见得秋山秋水,一派鲜艳,毫不枯淡。第二,涧水在奔流,树林有点染,一派活泼,一片生机,是活的景,不是死景。第三,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树是青的,却映白云。强烈的对比,映衬,激射,十分明亮,十分绚烂。第四,“碧涧”是向下看,“青林”是抬头看;“流红叶”十分匆忙,“点白云”十分悠闲。一俯一仰,一动一静,诗人心情的徘徊起伏,已经表现在了言外。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结末一联,用意在点出题目的“宿”字。他是打算在山中过夜的,不过还未到就寝的时候。然而他已经想到枕上的情景了:洞霄宫种了许多芭蕉,看天气又快要下雨,那雨打芭蕉的音响,一定又是很有韵味的。诗人故意发问:那么,谁能在枕上听到呢?其实他是知道的,他能领略这种幽美的情韵,只是不晓得同听此声的还有哪些人罢了。就这样,诗是写完了;然而诗人还留下了悬念,也就是没有真正结束,让读者自己去追踪寻味了。这也正好回应开头那句“秋思亦无垠”,章法极为细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王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以颖川陈太丘为师,二子为友。时颖川荀慈明、贾伟节、李元礼、韩元长皆就君学,见烈器业过人,叹服所履,亦与相亲。由是英名著于海内。道成德立,还归旧庐,遂遭父丧,泣泪三年。遇岁饥馑,路有饿殍,烈乃分釜庾之储,以救邑里之命。是以宗族称孝,乡党归仁。以典籍娱心,育人为务,遂建学校,敦崇庠序。其诱人也,皆因其性气,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益者不自觉,而大化隆行,皆成宝器。门人出入,容止可观,时在市井,行步有异,人皆别之。州闾成风,咸竞为善。

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曰:“我邂逅迷惑,从今以后将为改过。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或问:“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何也?”烈曰:“昔秦穆公,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今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间年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数十里,欲至家,置而去,问姓名,不以告。顷之,老父复行,失剑于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遂守之。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老父揽其袂,问曰:“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乃语之而去。老父以告烈,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

时人或讼曲直,将质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皆相推以直,不敢使烈闻之。时国主皆亲骖乘适烈私馆,畴谘政令。察孝廉,三府并辟,皆不就。会董卓作乱,避地辽东,躬秉农器,编于四民。布衣蔬食,不改其乐,东域之人奉之若君。

以建安二十三年寝疾,年七十八而终。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一》,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成德立,还归旧庐               旧庐:破旧的茅屋

B.遇饥馑,路有饿殍               岁:年成

C.子既已赦宥,无使王烈闻之       幸:希望

D 遂使国人其闾而异之             表:表彰,彰显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烈“育人为务”的一组是(3分)

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         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  

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   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  

三府并辟,皆不就              布衣蔬食,不改其乐

A.①②⑥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烈为父亲守丧三年,终日以泪洗面,遭遇荒年,王烈拿出自己的粮食分送给乡亲活命,所以本族人称赞他“孝”,乡亲们称赞他“仁”。

B.王烈的弟子出入,其举止言行都彬彬有礼,在街头市面,一举一动都有异于常人,百姓很容易把他们跟一般的人区别开来。

C.当时有人为争是非长短,要到王烈那里去评判对错,因王烈忙于教学、公务,有的人中途而返,有的人远远看见王烈的房子掉头而回。

D.王烈名望极高,地方最高官员亲自乘坐马车到王烈家中咨询政事;王烈淡于名利,朝廷多次征召他去做官,他都没去就任。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诱人也,皆因其性气,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

(2)会董卓作乱,避地辽东,躬秉农器,编于四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

汪为胜

闪烁着中国文化光辉的传统哲学在相当程度上是与中国山水画结缘的。儒家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是首次用哲学审视山水,阐述“动”与“静”的辩证概念。道家老子性爱山水,崇尚自然,用山水寓意道的法则和规律。在老子的眼里,人与自然山水都是道的化生,从自然本性上来说是一样的。这一思想对后来中国山水艺术创作模式与美学思想产生了直接的重要影响。庄子学说超逸现实,他宣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的观点是,天地造物,随其剪裁,任其分合,春夏秋冬,南北山水景物可自由组合。他的这一思想观念构成了超越事实的表象,从而达到物化为我的精神山水。

中国历代画论中,或多或少地渗透着以中国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的阐述,也正是画论运用了哲学精神提出了山水画的要求,确立了诸多山水画大师能善于用哲学精神来完成山水画创造。

五代荆浩是用老庄哲学来进行山水画创作的亲躬实践者,强调在绘画中思而取物之真,去伪存真,而致力于南方山水创作的董源,专注于江南丘陵溪流、重汀绝岸、林霏烟云的表达,不仅获得了“平淡天真”,还增添了浓厚的高隐成分,这正是道家宣扬的出世隐居态度。道家之学滋养成长起来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三远法”(平远、高远、深远)。在他看来,“远”是一种飞越与延伸,有着一片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只有这样才能渐入“无”的境地,“虚”的境地,“淡”的境地,使自己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达到“登高山则情满于山,临苍海则意溢于海”。这是哲学精神构成郭熙写意性山水的结果。宋米芾认为绘画的功用是“自适其志”,不应是装点世俗的工具。他喜好南方轻墨淡岚的山水,“米氏云山”是他追寻道家“平淡天真”理想的归宿。元四家之一的倪瓒,绘画就是为了“写胸中之逸气。“气”是古典哲学的概念,《黄帝内经》称:“诸血者皆源于心,诸气者皆源于肺。”古代先贤很智慧的地方就是,认为人的情感、智理、知觉记忆所发出之处并不是脑,而是心得思维。老子以气入手探讨万物起源,庄子讲人之生为气,人之存为气,达到最高境界亦为气。故而,宋代苏轼提出“士人画”,“取其意气所到”,倪瓒的“逸气说”,与苏轼皆受道学的影响,表现出文人画家精神净化之美的审美心理建构。明董其昌受儒、道、禅影响很重,他的论文常用古典哲学相喻,自己所画的山水构图抓住“远”作思考,总是近处坡岸丛林,中景山峦草屋,远景高峰危岩。以披麻用笔,轻松、柔和,毫无觚棱钩角刻露之痕,这是道家“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的思想作用的结果。他用墨虚淡、柔和、软秀,也是道、禅提倡的“柔、弱、虚、淡、不争、处下”影响下的结果。

中国山水画的核心思想是哲学精神,尽管山水画能够兼容着各种形态,包括写实与写意、虚拟与表象、直观与寓意,能够观赏自然美景,抒发国土情怀,表现生态环境,尽管随着当下文化的变革,产生新思想、新内容和新的表现方法,但山水画哲学精神的传统不可缺失,那是前人用智慧为我们留下的一笔需要认真研究的宝贵财富,倘若我们弃之遗失殆尽,未来中国画的发展将会失去“中国精神”,是一个没有核的泡沫气体,我们将为之付出代价。

                    (选自2014年2月28日《美术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影响中国山水画的“哲学精神”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首次用哲学眼光来审视山水,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的创作主张。

B 老子认为人与自然山水都是道的化生,自然本性相同,这成为后世山水艺术创作模式与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C 中国历代画论中都大量的渗透着把中国哲学精神作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的阐释。

D 庄子认为春夏秋冬、南北山水的景物都可以自由组合,这是一种把事实表象内化为“精神山水”的思想观念。

2.对相关画家创作特点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 

A 荆浩是用老庄哲学来进行山水画创作的开创者,他的创作以山水寓意道的法则和规律,强调在绘画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B 董源深受道家出世的思想影响,他笔下的江南山水,丘陵溪流、重汀绝岸、林霏烟云,风格平淡天真,有深厚的高隐成分。

C 郭熙认为“远”是一种飞越与延伸,“远”才能渐入“无”“虚”“淡”的境地,精神世界方可升华,这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D 董其昌的山水画构图强调“远”,近处坡岸丛林,中景山峦草屋,远景高峰危岩,用笔轻松、柔和,这是道家思想作用的结果。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老子、庄子都对“气”极为推崇,这些古代先贤理智地认为人的情感、智理、知觉记忆产生了心得思维。

B 宋代文人画家苏轼、董其昌都受到道家思想影响,表现出文人画家精神净化之美的审美心理建构。

C 中国古代山水画用笔轻松、柔和,用墨虚淡、软秀,这是道、禅提倡的“柔、弱、虚、淡、不争、处下”对创造者影响的结果。

D 哲学精神是笔宝贵财富,是山水画“中国精神”的灵魂,今天的创作如果抛弃这一传统,一味求新求变,后果难以想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4世界杯,葡萄牙队首战即遭痛扁,与阵中恶汉佩佩在第37分钟“主动”申领红牌有着很大的关系。比赛进行到第37分钟,佩佩在带球中疑似扬手打到德国前锋穆勒的面部,后者应声倒地,佩佩对倒地的穆勒非常不满,俯身用头顶撞了穆勒并怒吼挑衅,裁判随即上前,果断出示红牌将佩佩罚下。吃到红牌的佩佩将至少停赛一场,而如果国际足联纪律委员会认为认为佩佩的动作有违体育道德,他或许还会遭到进一步的处罚。一旦真的如此,那么佩佩的世界杯之旅可能就此结束。葡萄牙队的世界杯之旅亦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被称作“屠夫”的佩佩是国际足坛赫赫有名的“恶人”,在此之前,他曾经在西甲联赛中怒踹过赫塔菲的卡斯圭罗,在欧洲联赛中恶意踹踏过巴萨的阿尔维斯。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的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新京报》记者对即将重登“百家讲坛”栏目主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易中天采访的片段实录,请根据问答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易中天以儒家为主线进行讲座的缘由。(15字以内)(5分)

新京报:在孔子生活的年代儒家文化只是百家中的一家,影响绝对没有后来那么大,为什么你的讲座计划中前面都以儒家文化为主线?

易中天:儒家那时是不受重视的,但是放在3000年文化史的角度去看,主线就是儒家。我可以打这么一个比方,汉武帝以后在思想文化界,儒家文化基本是执政党,法家是隐蔽的执政党,道家是参政的在野党,墨家是地下党。所以线索还是应该以儒家为主线,何况有墨、道、法是因为先有儒。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3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符号不超过35个字)。(6分)

①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②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③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