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

阅读下面唐,然后回答问题(4分)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即元稹,白居易的朋友,二人一同倡导“新乐府”运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五个月前被贬通州。

向来最忌“犯”,即一中不宜用重的字,而这前三句却连“灯”字,创设“灯前读诗”“诗尽”“灯暗坐”三个情境,请简析其效果,分析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以“灯”字创设三个情境,内容环环相扣,感情层层加深(1分):掌灯夜读,足见思念之切;读至灯残,说明思念之久;灭灯暗坐,表明思念之深之苦。(2分)诗人创造了一种黑夜中凄清的环境,表达对同遭贬谪的挚友深切的怀念。(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将诗题和注释以及诗句内容以及题干中“‘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情境”的提示结合分析。诗题讲明此诗是读元九诗时所作,注释说明此时作者和元稹都被贬,诗句创设了三个环境,这样的表达就收到了内容环环相扣,感情层层加深的效果,创造了一种黑夜中凄清的环境,表达对同遭贬谪的挚友深切的怀念。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外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问题(15分)

福州州学经阁记                朱熹

福州之学,在最盛,弟子百人。比年以教养无法,生相,漠然如路人。以故俗日衰,士不振,之。而不能有以救也。熙四年,今临邛滩孙始至,进诸生,而告之以古昔圣贤教学之意。又饬厨馔,葺斋馆,以宁其居。然后其出入之防,课试之法,朝夕其训诱不倦。于是,始知君之为。而君之视诸生,亦闵闵焉,惟恐其不能自勉以也。故尝虑其无,而业将病于不广,之益置史,合旧为干卷,度故御书阁之后,更重屋以藏之。而以书来请记其事,且致其生之意,曰:“愿有以之也。”

予惟古之学者无他,明德新民,求各止于至善而已。夫其所明之德,所止之善,有待于外求哉?其在我,而敬以存之,其亦可也。其所以必曰读书云者,以天地阴阳事物之理,修身事亲齐家及,以至于平治天下之道,与凡圣贤之言行,古今之得失,礼乐之名,下而至于食之源流,兵刑之法制,是亦莫非吾之度内。有不可得而精粗者,若非考诸载籍之文,沉潜伍,以求其故,亦无以明夫明德体用之全,而止其至善精微之也。

然自圣学,世之为士者,不知学之有本,而惟其所以求于,不越乎记诵训诂,以钓声名、利而已。是以天下之愈多,而理愈昧。者之事愈勤,而心愈放。章愈论议愈高,而其德事功之,愈无以乎古人。然非书之罪也。者不知之有本,而无以之地也。今君之为教既开之以古人教学之意,而后储书以博其辨之趣,建以致其奉守之亦庶乎本末之有序矣。予有言,又何以于此哉。因序其事,而并书之,二三子其勉之哉!(本文选自《才子的散文》,有改)

1.下列的句子中加点的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学,始知君之为               劝告,劝说

B、而其德业事功之,愈无以乎古人。             逮:逮捕、捕捉。

C、以钓声利而已。                         干:追求,求取。

D、予虽有言,又何以于此哉。                     加:追加,加倍。 

2.以下四组选项,全都符合朱熹“学之有本”的治学观点的一是(3分)

①告之以古昔圣贤教学之意    ②又饬厨馔,葺斋馆,以宁其居    ③明德新民,求各止于至善④记诵训诂    ⑤开之以古人教学之意    ⑥储书以博其辨之趣,建以致其奉守之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⑤⑥

3.下面文章的分析和括,不正确的一是(3分)

A、福州州学学风,本是南一为浓郁的。但近年,因为教育培不得法,不知本末,俗衰弱,读书人也无法振作,德高年的人心忡忡。

B、朱熹认为彰明品德,自成新民,并力求做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是治的根本。“根本”有建立起学习也就成了追求名誉的工具而已。

C、常滩孙来到福州,先示以古人的教学之意,然后为学生“宁其居”、“其防”、“其法”,并为们储书阁,等等举措,符合朱熹“本末有序”的点。

D、朱熹的观点有些未免失于偏。比如,是人精神文明的宝库,朱熹却认为天下的越多,道理就越昏昧不的罪点就得批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汉语。(6分)

(1)故尝虑其无,而业将病于不广。(3分)

(2)因序其事,而并书之,二三子其勉之哉!(3分)

 

查看答案

阅读《项羽之死》段,完成后面问题。(每题2分,共8分)

壁垓下,兵少食汉军侯兵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王乃大曰: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骏马,常之,于是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盖世,不利兮不逝。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

于是王乃上马骑,麾下骑从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走。平明,汉军之,令骑将以五千追之。王渡淮,者百余人耳。陵,迷失道,田父,田父“左”。,乃陷中。以故追及之。王乃引兵而,至城,乃有二十八汉骑追者千人。王自度不得曰:“吾起兵至今八矣,身七十余,所者破,所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之罪也。今日固死,愿为诸君快,必三之,为诸溃围斩将,刈旗,令君知天亡我,非之罪也。

乃分其,四向。汉军围重。曰:“吾公取彼一”令四面骑驰下,东为。于是王大呼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是,赤泉侯为骑将,追王,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辟易里。骑会为汉军不知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王乃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聚其,亡其两骑耳。乃曰:“何如?”皆伏曰:“如大王言。”

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是(2分)

满分5 manfen5.com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是(2分)

满分5 manfen5.com

 

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其他三不同的一是(2分)

直夜溃围出           B田父“左”,乃陷大泽

于是项王乃欲渡乌江       D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相同的一是(2分)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B令四面骑驰下,期

行下左右皆泣      D,遂霸有天下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鸟而知。(陶明《》)

(2)已矣乎!寓形宇内复                  。(陶渊明《》)

(3)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4)鹤渚,穷岛屿萦回;                    。(王勃《滕王阁序》)

(5)臣欲奉诏则刘病日                    。(李密《陈情表》)

(6)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李密《陈情表》)

(7)长桥卧波,未云何                       (杜牧《阿房宫赋》)

(8)后人哀之而不之,                       (杜牧《阿房宫赋》)

 

查看答案

请以“知识与教养”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小题。

谢  天

陈之蕃

常到外国朋友家吃饭。当蜡烛燃起,菜肴布好,客主就位,总是主人家的小男孩或小女孩举起小手,低头感谢上天的赐予,并欢迎客人的到来。

我刚到美国时,常闹得尴尬。因为在国内养成的习惯,还没有坐好,就开动了。

以后凡到朋友家吃饭时,总是先嘱咐自己,今天不要忘了,可别太快开动啊!几年来,我已变得很习惯了。但我一直认为只是一种不同的风俗仪式,在我这方面看来,忘或不忘,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前年有一次,我又是到一家去吃饭。而这次却是由主人家的祖母谢饭。她雪白的头发,颤抖的声音,在摇曳的烛光下,使我想起儿时的祖母。那天晚上,我忽然觉得我平静如水的情感翻起滔天巨浪来。

在小时候,每当冬夜,我们一大家人围着个大圆桌吃饭。我总是坐在祖母身旁,祖母总是摸着我的头说:“老天爷赏我们家饱饭吃,记住,饭碗里一粒米都不许剩,要是糟蹋粮食,老天爷就不给咱们饭了。”

刚上小学的我,正念一些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课文。我的学校就是从前的关帝庙,我的书桌就是供桌。我曾给周仓画上眼镜,给关平戴上胡子。祖母的话,老天爷也者,我觉得是既多余,又落伍的。

不过,我却很尊敬我的祖父母,因为这饭确实是他们挣的,这家确实是他们立的。

我感谢面前的祖父母,不必感谢渺茫的老天爷。

这种想法并未因年纪长大而有任何改变。多少年,就在这种哲学中过去了。

我在这个外国家庭晚饭后,由于这位外国老太太,我想起我的儿时;由于我的儿时,我想起一串很奇怪的现象。

祖父每年在“风里雨里的咬牙”,祖母每年在“茶里饭里的自苦”,他们明明知道要滴下眉毛上的汗珠,才能捡起田中的麦穗,而为什么要谢天?我明明是个小孩子,混吃混玩,而我为什么却不感谢老天爷?

这种奇怪的心理状态,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谜。

一直到前年,我在普林斯顿,浏览爱因斯坦的《我所看见的世界》,得到了新的领悟。

这是一本非科学性的文集,专载些爱因斯坦在纪念会上啦,在欢迎会上啦,在朋友的葬礼中,他所发表的谈话。

我在读这本书时忽然发现爱因斯坦想尽量给听众一个印象:即他的贡献不是源于甲,就是由于乙,而与爱因斯坦本人不太相干似的。

就连那篇亘古以来崭新独创的狭义相对论,并无参考可引,却在最后天外飞来一笔,“感谢同事朋友贝索的时相讨论”。

其它的文章,比如奋斗苦思了十几年的广义相对论,数学部分推给了昔年好友的合作;这种谦抑,这种不居功,科学史中是少见的。

我就想,如此大功而竟不居,为什么?像爱因斯坦之于相对论,像我祖母之于我家。

几年来自己的奔波,作了一些研究,写了几篇学术文章,真正做了一些小贡献以后,才有了一种新的觉悟:即是无论什么事,得之于人者太多,出之于己者太少。

因为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了,就感谢天罢。无论什么事,不是需要先人的遗爱与遗产,即是需要众人的支持与合作,还要等候机会的到来。越是真正做过一点事,越是感觉自己的贡献之渺小。

于是,创业的人,都会自然而然的想到上天,而败家的人却无时不想到自己。

因为没有做任何真正的事,没有建任何真正的功,自然而然不会有谢天的感觉。

有一个人问一位文学家,我记得是雨果罢,“如果世界上的书全需要烧掉,而只许留一本,应留什么?”雨果毫不犹豫地说:“只留《约伯记》。”约伯是《圣经》里面的介之推,富亦谢天,贫亦谢天,病亦谢天,苦亦谢天。

                                             (摘自《在春风里》,有删改)

[注]①介之推:又名介子推,春秋时期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时候,祖母告诉“我”粮食是老天爷所赐。当时“我”觉得这话是多余、落伍的。

B.爱因斯坦《我所看见的世界》解开了“我”心中的谜,启发“我”领悟谢天的本质。

C.无论什么事,不是需要先人的遗爱与遗产,而是需要众人的支持合作和机会的到来。

D.文章结尾处引述雨果的故事,提到约伯和介之推,深化了谢天的主题,给人以启迪。

E.文章从小事展开联想,从普通人写到伟人,表现出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境界。

2.上文划横线处中的“这种哲学”有何含义?(3分)

答:                                                                       

3.文章以“谢天”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