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2分) 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2分)

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但见悲鸟号古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故国神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畏途巉岩不可攀,雄飞雌从绕林间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庄生晓梦迷蝴蝶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6)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7)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 分)

有人把弯路走直,惊喜于找到捷径;有人把直路走弯,多看了几眼风景。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    )2分)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强烈的生态意识。中国传统哲学是“生”的哲学。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生”就是“仁”,“生”就是“善”。中国古代思想家又认为,                    

         

①这种意象世界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生态美”

②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很多作品中,都创造了“人与万物一体”的意象世界

③大自然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生意

④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

⑤这种生命、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

⑥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

A.③⑤②①④⑥     B.②④③⑤①⑥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②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3分)

聂还贵的《最后的河流》以凄美的调子为全世界日益消瘦的河流唱出了一首哀伤的……②听着这样的歌声,眼前立刻浮现出无数个河流断、动植物死亡土地干     的画面,一想到这样骇然的场景正朝我们身边步步逼近,一颗心就坠上了沉重的铅砣。

(1) 根据拼音正确的汉字。 (1分)

 答: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修改(1分)

答:            改成               

(3)文段中有一处语病,请加以改正。(1分)          

修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珍贵的尘土

[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夏米的草房便在靠北面一个堡垒的脚下,与洋铁匠、鞋匠、捡烟头的和乞丐们的破房子为邻。

以前,夏米也过过好日子。在墨西哥战争的时候,他在“小拿破仑”军队里当过兵。他在维拉克鲁斯得了很重的热病,没上过一次阵,就给遣送回国了。团长借这个便,托夏米把他的女儿苏珊娜,一个8岁的小姑娘,带回法国。

归途上,小姑娘终日沉默着,没有一丝笑意。夏米尽其所能地照料苏珊娜,可他有什么办法使她快活呢?他决定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她听。

家乡的一个老渔妇的屋子里,在十字像架上,插着一朵做工粗糙、色泽晦暗的金蔷薇。全村的人都很奇怪,这老太婆干嘛不把这件宝物卖掉,否则准能卖到一大笔钱。只有夏米的母亲一个人肯定地说,卖掉这朵金蔷薇是有罪的。因为这是当初,老太婆还是个嘻嘻哈哈的姑娘,在奥迪埃尔纳一家沙丁鱼罐头厂做工的时候,她的未婚夫为了祝她“幸福”送给她的。“这样的金蔷薇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夏米的母亲说,“谁家有金蔷薇,谁家就有福气,不只是这家人,连用手碰到过这朵蔷薇的人,也都能沾光。”

后来,已经离开村子的夏米在勒阿弗尔碰到一个他认识的在邮船上的当司炉的人。那人告诉他,老太婆当画家的儿子忽然从巴黎来了。从那个时候起,老太婆的茅舍已经跟以前大不相同了。里面充满了生气,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据说,画家们东抹一笔西抹一笔可能赚大钱呢。

,有没有人会给我一朵金蔷薇?”一次,夏米坐在甲板上,拿他的铁梳子给苏珊娜梳理她那被风吹乱了的头发,她这样问。

“什么都可能,”夏米回答说。“说不定也会有个傻小子送你一朵的,苏珊。”  

夏米把小姑娘带到了鲁昂,当面把她交给了一位瘪着黄嘴唇的高个子妇人——苏珊娜的姑妈。夏米走了。他好几次回头张望那幢死气沉沉的房子的窗户,只见挂在那里的窗帘连风都不愿去吹动。在湫隘的街巷中可以听到各家小店铺里时钟充满的滴答声。在夏米的军用背囊里,藏着苏珊的纪念品,她辫子上的一条蓝色的揉皱了的发带。鬼知道为什么,这条发带有那么一股幽香,好像在紫罗兰的篮子里放了很久似的。

热病摧毁了夏米的健康,军队也没给他什么军衔,就把他遣散了。夏米尝试过各种微贱的职业。最后,成了一个巴黎的清洁工。

日子溶成为黄色的沉滓。但是有的时候在夏米的心灵里,在这些沉滓中,浮现出一片轻飘的蔷薇色的云——苏珊娜的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曾有一股春天的清新气息,也仿佛在紫罗兰的篮子里放了很久似的。

为了使苏珊娜幸福,夏米决定打一朵小小的金蔷薇。说不定像母亲跟他说过的,它可以使许多普通的人幸福。谁知道呢!他开始把从首饰作坊扫出来的尘土悄悄地收到一起,装到口袋里,带到他的草房里来。邻居们认为这个清洁工“疯了”。很少有人知道,在这种尘土里有一些金屑——首饰匠们工作的时候,总要锉掉少许金子的。每天深夜,他就在院子里把首饰作坊的尘土簸来簸去。在没有看到凹糟里隐约闪现出来的金色粉末之前,他总是焦灼不安。

这件事夏米对谁也没说过。

不少日月逝去了,金屑已经积到可以铸成一小块金锭。但夏米还迟迟不敢把它送给制首饰匠去打成蔷薇。他并不是没有钱——要是把这块金锭的三分之一作手工费,任何一个首饰匠都会乐意接下这桩生意。问题并不在手工费上。从某个时候起,夏米却开始惧怕将与苏珊娜相遇,把金蔷薇送给她的日子。

他想把那久已赶到心灵深处去了的全部温情,只献给她,只献给苏珊。可是谁会稀罕一个形容憔悴的怪物的温情呢!夏米早就看出来,所有碰上他的人,唯一的愿望便是赶快离开他,忘掉他那张皮肤松弛、目光灼人、干干瘪瘪、灰不溜秋的脸。

在他的窝棚里有一片破镜子。偶尔夏米也照一下,但每回都破口大骂地立刻把它扔到一边。还是别看到自己的好,别看到这个瘸着两条患着风湿病的腿的丑八怪的好。

当蔷薇终于打成了的时候,夏米才听说苏珊娜在一年前已经离开巴黎到美国去了,据说这一去就不再回来了。而且连一个能够把她的住址告诉夏米的人都没有。

最初夏米甚至有如释重负之感。但随后他那指望跟苏珊娜愉快、充满温情地相见的全部希望,不知怎么变成了一片锈铁。这片刺人的碎片,梗在夏米的胸中,在心的旁边。于是他祷告上帝,让这块锈铁快点刺进这颗羸弱的心里去,让它永远停止跳动。

守望着夏米的只有那个上了年纪的首饰匠一个人,就是他,用金锭打成了一朵非常精致的蔷薇,花的旁边,在一条细枝上,还有一个小小的、尖尖的花蕾。

夏米在一次首饰匠来探望他的时候,悄悄地死去了。首饰匠托起了清洁工的头,从灰色的枕头下,拿出来用蓝色的揉皱了的发带包着的金蔷薇,然后掩上嘎吱作响的门扉,不慌不忙地走了。发带上有一股耗子的臊味

晚秋时节,秋风和忽明忽灭的灯火摇曳着苍茫的暮色。首饰匠想起了夏米的脸在死后变了样,它变得严峻而又安详。他甚至觉得凝结在这张脸上的痛苦也是优美的。

  (选自《金蔷薇》,戴骢译,上海译文出版社,有删改)

注【解析】
让,夏米的名字。苏珊,苏珊娜的昵称。湫溢,低洼狭窄。

1.下面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归途上,小姑娘终日沉默着,没有一点笑容”的主要原因是她不喜欢送她去里昂的夏米,对他不能逗她开心感到不满。

B“让,有没有人会给我一朵金蔷薇?”,反映了苏珊娜内心深处对幸福的渴望和向往,也为下文夏米为她打一朵金蔷薇埋下伏笔。

C金蔷薇做成时,夏米得知苏珊娜离开巴黎去了美国,最初的一刹那他感到轻松,因为从某一个时候起,他就开始惧怕将金蔷薇送给她的日子。

D“发带上有一股耗子的臊味”侧面反映出苏珊娜对夏米感情的变质,从幼时的依赖转变为成年后的嫌弃和厌恶。

E小说的结尾,夏米悄悄地死去,金蔷薇也终究没有送到苏珊娜手中,这与他内心对苏珊娜的温情不为人知相契合。

2.文中画线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3.请根据全文探析小说末段的意蕴。(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②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②,亦不入于室。”(《论语·先进》)

③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③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④之徒也。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⑤也。”(《孟子·尽心上》)

[注]①放:依据。②践迹:踩着别人的脚印走。③孳孳:即“孜孜”。④ 蹠:亦作“跖”,春秋时的大盗。⑤间:不同。

(1)孔子和孟子都批评了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说明。(2分)

(2)如何才能成为“善”人,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的见解?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