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最近,在某高校一堂大学语文应用写作的公共...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最近,在某高校一堂大学语文应用写作的公共课上,一位教授随机让5名学生口述请假条,竟没有1人能准确回答。请假条的标题写在哪?有的说居左,有的说居中。请假条要陈述请假理由,有的学生直接跳过。落款写在正文下方的哪个位置,学生说法不一。该教授说,这些都属于基础的语文知识,但一些大学生却没有掌握。

“我在批改大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作文时,发现很多存在语法错误和错别字。”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二学生黄松鹤说,中文专业学生尚且如此,真让人担忧。《百家讲坛》特约主讲、武汉大学李敬一教授也表示,即便是博士生,有时候也会在论文中出现标点错误和错字。

你对目前存在的大学生中文素养的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

答:                                                                       

 

大学生中文素养堪忧为教育敲响了警钟。首先,大学生中文素养不高源于中小学重理轻文倾向,长此以往,教育的发展必然跛足而行;其次,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中文,大学生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其基础,充分暴露了当下中文基础教育的全民性危机;因此,全社会都要关注当下社会面临的中文危机。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闻消息评论类试题,此类试题的答题思路一般是先由材料中导出自己的某种看法作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加以进一步阐述。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小说的情节”下定义。(3分)

①如果说环境是人物诞生、成长和活动的背景,那么小说的情节则是人物斗争和发展的过程。

②所谓情节就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③也就是人在一定时间内的行动过程。

答:小说的情节是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组预计世界人口数量的数字,请根据表格内容,用“未来”“爆炸”“空前”这几个词描述所列的现象。(要求语句连贯,不超过50字。)(2分) 

10万年前

300年前

1987年

1999年

2025年

2095年

320万

54亿

50亿

60亿

约90亿

约102亿

 

答:                                                                       

 

查看答案

文中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找出其中一句进行修改。(2分)

①会议开幕式在学校体育馆举行,当曼德拉精神焕发、笑盈盈地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使得台下群众一片欢腾、雀跃。②欢呼声像一阵阵热浪激荡着整个体育馆,掌声和欢呼声长时间经久不息。③曼德拉频频招手致意,在群众的欢呼声中发表主旨讲话,阐述了新南非政府将以《重建和发展计划》建设南非,解决广大人民所关心的住房、水电、教育、就业等。

序号:           

修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首次收录了以西文字母开头的词汇,数量达239个,如NBA、CPI、GDP等等,这些词汇经常在媒体出现,但收录词典还是引起了文化界学者们的  

(xuān)然大波,一百多名学者联名举报至新闻出版总暑和国家语委,称英文代替汉字就是对汉字“最严重的破坏”。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答: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

回忆雨僧先生

季羡林

①雨僧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作为他的受业弟子,我同其他弟子一样,始终在忆念着他。

②雨僧先生是一个奇特的人,身上也有不少的矛盾。他古貌古心,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别人写白话,写新诗;他偏写古文,写旧诗,所以奇特。他反对白话文,但又十分推崇用白话文写成的《红楼梦》,所以矛盾。他看似严肃、古板,但又颇有一些恋爱的浪漫史,所以矛盾。他能同青年学生来往,但又凛然、俨然,所以矛盾。

③总之,他是一个既奇特又矛盾的人。

④我这样说,不但丝毫没有贬意,而且是充满了敬意。雨僧先生在旧社会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畸人,是一个真正的人。

⑤当年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我听过他几门课:“英国浪漫诗人”“中西诗之比较”等。他讲课认真、严肃,有时候也用英文讲,议论时有警策之处。高兴时,他也把自己新写成的旧诗印发给听课的同学,《空轩》十二首就是其中之一。这引得编《清华周刊》的学生秀才们把他的诗译成白话,给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而又无伤大雅的玩笑。他一笑置之,不以为忤。他的旧诗确有很深的造诣,同当今想附庸风雅的、写一些根本不像旧诗的“诗人”,决不能同日而语。他的“中西诗之比较”实际上讲的就是比较文学。当时这个名词还不像现在这样流行。他实际上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

⑥他坦诚率真,十分怜才。学生有一技之长,他决不掩没,对同事更是不懂得什么叫忌妒。他在美国时,邂逅结识了陈寅恪先生。他立即驰书国内,说:“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也许就是由于这个缘故,他在清华作为西洋文学系的教授而一度兼国学研究院的主任。

⑦他当时给天津《大公报》主编一个《文学副刊》。我们几个喜欢舞笔弄墨的青年学生,常常给副刊写点书评一类的短文,因而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我们曾多次应邀到他那在工字厅的住处:藤影荷声之馆去作客,也曾被请在工字厅的教授们的西餐餐厅去吃饭。这在当教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条看不见但感觉到的鸿沟的情况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至今回忆起来还感到温暖。

⑧我离开清华以后,到欧洲去住了将近十一年。回到国内时,清华和北大刚刚从云南复员回到北平。雨僧先生留在四川,没有回来。其中原因,我不清楚,也没有认真去打听。但是,我心中却有一点疑团:这难道会同他那耿直的为人有某些联系吗?是不是有人早就把他看做眼中钉了呢?在这漫长的几十年内,我只在六十年代初期,在燕东园李赋宁先生家中拜见过他。以后就再没有见过面。

⑨在十年浩动中,他当然不会幸免。听说,他受过惨无人道的折磨,挨了打,还摔断了什么地方,我对此丝毫也不感到奇怪。以他那种奇特的特立独行的性格,他决不会投机说谎,决不会媚俗取巧,受到折磨,倒是合乎规律的。反正知识久已不值一文钱,知识分子被视为“老九”。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我有意不去仔细打听,不知道反而能减轻良心上的负担。至于他有什么想法,我更是无从得知。现在,他终于离开我们,走了。从此人天隔离,永无相见之日了。

⑩雨僧先生这样一个奇特的人,这样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人,是会受到他的朋友们和弟子们的爱戴和怀念的。现在编集的这一本《回忆吴宓先生》就是一个充分的证明。

他的弟子和朋友都对他有自己的一份怀念之情,自己的一份回忆。这些回忆不可能完全一样,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观察事物和人物的角度和特点。但是又不可能完全不一样。因为回忆的毕竟是同一个人——我们敬爱的雨僧先生。这一部回忆录就是这样一部既不一样又不不一样的汇合体。从这个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中可以反照出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

我是雨僧先生的弟子之一,在贡献上我自己那一份回忆之余,又应编者的邀请写了这一篇序。这两件事都是我衷心愿意去做的。也算是我献给雨僧先生的心香一瓣吧。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叙评结合,既有对雨僧先生生平琐事的详细叙述,也有高度的评价、赞赏,二者相辅相成,自然流畅地表达了对雨僧先生的爱戴、怀念之情。

B、文章第⑤段写雨僧先生开设“英国浪漫诗人”“中西诗之比较”等几门课程,主要目的是赞颂他在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奠基作用。

C、作者认为《回忆吴宓先生》是一个饱含了弟子、朋友怀念之情的“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它能够反映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

D、文章⑧⑨两段的回忆包含了很多作者的听闻和主观的揣测,并没有写到自己亲见的事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真实性。

E、本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全篇详细地记述了作者在多个不同历史时期与雨僧先生交往的生活琐事,细腻动人,含蓄深沉。

2.作者在文章第②段概述了雨僧先生“既奇特又矛盾”的多方面表现,但在下文并未全都谈及,请你列举作者在回忆中描述的雨僧先生“既奇特又矛盾”的具体表现。(4分)

答:                                                                       

3.作者说雨僧先生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畸人”,又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人”,这是否矛盾?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