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项中,对《子夜》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吴老太爷为逃...

下列各项中,对《子夜》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吴老太爷为逃避“匪乱”,来到上海。一路上,机械的噪音,汽车的臭屁,女儿身上的香气,闪烁的霓虹灯刺激着吴老太爷弱的心灵。进入吴府后,吴老太爷忍受不了强烈刺激,脑充血而亡。

B为对付工人罢工,吴荪甫起用屠维岳。屠维岳先是暗中收买领头的女工姚金凤,瓦解了工潮的组织,吴荪甫又要他使用“反间计”来迷惑分裂工人,果然平息了罢工。

C少女时代的林佩瑶,和自己的梦中情人雷鸣相恋。但雷鸣随即南下,开始军旅生涯林佩瑶嫁给只顾事业的吴荪甫婚后的她感到空虚寂寞。

D自称“公债通” 的冯云卿本是破落的乡下地主,在投机公债的时候赔了不少钱,急于挽回败局的他想出了“美人计”把唯一的女儿冯眉卿送给了赵伯韬以刺探公债市场行情结果如意以偿。

E赵伯韬对吴荪甫“经济封锁”,吴荪甫决定以办厂的全部资产去做公债,做最后一斗。结果,刘玉英、韩孟翔叛,杜竹斋临阵倒戈,吴荪甫惨败。

 

B、D 【解析】 试题分析:B“反间计”是屠维岳出的主意。D冯云卿听从何慎庵的唆使,使用“美人计”。 冯云卿落了个人财两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5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吾未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睹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我之也。”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乎不知已,而申乎知已,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于世。”晏子出,见之曰:“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婴诚革之。”乃令粪洒改席,尊醮而礼之。越石父曰:“吾闻之,至恭不修途,尊礼不受摈。夫子礼之,仆不敢当也。”晏子遂以为上客。

君子曰:“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骄,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诎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选自《晏子春秋》)

[注] 赠:当作“赎”。粪洒:扫除清洗。醮:古代嘉礼中的一种仪节。摈:通“傧”,傧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何绝我之   暴:暴躁   B.士者乎不知已   诎:屈从

C.请于世      鬻:卖                        D.者见客之容     向前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晏子前往晋国,在途中遇到了越石父,替他赎身,可见晏子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

B.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仆,十分生气,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胸狭窄。

C.晏子听了越石父的一番话后,深感愧疚,就以嘉礼相待,这使越石父颇受感动。

D.君子认为,晏子能远离世俗的偏见,礼贤下士,不居功自傲,这样就可以保全功德了。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骄,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诎下之,其去俗亦远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则选,按要求答题。(4分)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迷而》)

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公孙衍张仪章》)

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处世态度的异同。(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8分)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2.对于梁惠王提出的“利”,孟子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文段概括。(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8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篇》)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植其杖而芸。(3分)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3分)

2.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2分)

子路认为自己对荷蓧丈人恭敬有礼,荷蓧丈人款待自己,并让他的儿子出来相见,这说明隐者没有废弃“________”。孔子的话和他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他对丈人怀有一种____________的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