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从去年5月1日起,我国在室内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请你为校园内的“禁烟提示牌”编...

从去年5月1日起,我国在室内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请你为校园内的“禁烟提示牌”编写一条温馨提示语。要求:①符合场景 ②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 ③不超过20字。(2分)

                                                                                    

 

①让校园永远明朗清净,让心灵不受烟雾缭绕②书香何需烟草香。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审题,内容要符合提干中校园内的“禁烟提示牌”的要求,可从校园清净美丽与心灵的角度,也可从校园的文化气氛与烟的谐音关联性角度组织答案。要注意句式简单,语言简洁,有警示作用。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几个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 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才华横溢,世称“才高八斗”,而很多人一说起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实在是安于套语烂调。

(2)在演讲比赛中,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所讲内容与事先定下的主旨并不相关,显得小题大做,榜上无名也就理所当然了。

(3)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新装修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4)记者连载报道:“南湖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1.第一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1分)

2.第二句中成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1分)

3.第三句有语病,针对性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第四句话语情境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5分)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1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在西域读李白

夏立

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②李白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受重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

③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⑤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滕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飘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⑥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在他眼里,游侠此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即使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

⑦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昔日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成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⑧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选自《散文》2003年第12期,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说李白“连死都是一首诗”,是说李白醉酒落水抱月长眠的生命终结方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B、李白摒弃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他的诗都是剽悍、纯粹、猛烈的。

C、作者认为,没有大唐,就没有饱含异质的李白;没有李白,大唐王朝也很难变得开朗雍容。

D、第⑦段“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中的“另一个方向”指文化精神方面。

E、从文中可以看出,李白的一生表达出了平等、自由、青春、激情的生命愿欲。

2.文中第②段作者说“李白是没有故乡的”,又说“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这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3.第⑧段中“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该怎样理解?(3分)

4.“他不习惯仰视”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这和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两句诗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请把这两个诗句写出来。(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陶渊明反对社会上流行的功利主义文学观。首先,他提出“求会意”的读书观以反对把读书通经作为谋取富贵的敲门砖的读书观。自汉代设六经博士以,读书人往往把通经视为入仕的途径,因而他们读书不是为了领会书中的真正含义,而是为了迎合统治者的意图,以至故意曲解经义为统治者的需要作辩护。陶渊明追求的却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境界,认为应该为获得审美快感而读书,批判了势利文人和庸俗世风。其次,他提出了“示己志”的创作观以反对把创作作为粉饰太平或炫耀才学的手段。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正是“理过其辞”的玄言诗余波尚传,而“俪采百家之偶,争价一句之奇”的风气开始泛起的时候,浮躁做作的诗风弥漫于文坛。此时陶渊明不炫耀辞藻,不逞博斗辩,而提倡一种以抒发真情实感为主的自然率真的文风,这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总之,陶渊明极力想抹去功利主义给文学涂上的阴影,恢复它精神家园的本面目。

陶渊明的人格特点还表现为他对自己淡泊自守的处世态度的自豪。他“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友们请他去喝酒,他“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他饮酒,而“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萧统《陶渊明传》),他是通过饮酒这种形式表达某种意向,他饮必求醉,在醉中去体味那自由的精神境界;他饮不守礼,公然蔑视传统的规矩礼法,要求行动上的随意任性,可见陶渊明是希望以一种最自然的状态生活于世间。这是典型的道家处世观,是道家最终极的生命追求。陶渊明正是想以此匡正世人被名利异化扭曲了的人生。陶渊明并不是像那班饱食终日的达官贵人们一样唱高调,他的生活是相当贫困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正因他能对此泰然处之,才见出了他境界之崇高。他的,他自己说过:“夫子有遗训,忧道不忧贫。”因此他的淡泊自守就不单纯是道家的清静无为,也包含了儒家安贫乐道的最高人格水准,也就是赞语中说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实质就是保持最大限度的人格尊严与独立,追求最大限度的心灵自由与舒展。                                  (摘自《中国传记艺术》韩兆琦)

1.下列关于“功利主义的文学观”的理解,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3分)

A把读书通经作为谋取富贵、进入仕途的敲门砖。

B不能领会书中的真正含义,又想迎合统治者,就曲解经义。

C把创作作为粉饰太平或炫耀才学的手段。

D诗风浮躁做作,喜欢炫耀辞藻、逞博斗辩。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陶渊明饮必求醉,是希望以一种最自然的状态生活于世间,体味自由的精神境界。

B 陶渊明的淡泊自守表现了儒家安贫乐道的人格,和道家的清静无为完全不同。

C 作者认为淡泊自守能保持最大限度的人格尊严与独立,追求最大限度的心灵自由与舒展。

D 陶渊明追求自然人生状态是以贫贱守志为思想支柱,所以对相当贫困的生活泰然处之。

3.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第1段的论证思路。(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龄大小的还是地位高低的都居住在薛居州那里,君王和谁去做坏事呢?

B孟子用设喻的方法反问戴不胜,楚国大夫的儿子要学说齐国话,是找齐国的人教他呢,还是找楚国的人来教他好?

C孟子认为如果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却有许多楚国人在他周围用楚国话来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齐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

D如果君周围多是好人,那么国君也就会和大家一起向善做好事。相反,如果君周围多是坏人,那么国君也就很难做好人了。

2.三字经中提到孟母“择邻处”,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请结合选文并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100字左右)(5分)

请问甘果瓦为何被三个乞丐抓住?简述爱丝美拉达搭救甘果瓦的故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