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 以文化化解戾气 张 贺 ①不必举出多少例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

以文化化解戾气

张  贺

①不必举出多少例子,人们就能感受到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相当严重的戾气。为了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破口大骂、老拳相向甚至酿成血案。近期一系列针对儿童的暴虐残酷的违法犯罪行为就是明证。对于一个以礼仪之邦闻名天下的国家,这样的现实令人痛心,更促人思考。

②中国人爱说:“仓廪实而知礼节。”似乎只要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足了,人们的文明水准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但现实显然复杂得多。今天的中国人在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富裕生活的同时,也痛切地感到人与人之间缺失了信任和温情。许多人的脸上写满了疲惫、紧张、焦躁和提防。许多人在追逐财富与成功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不眠不休,却丢掉了诚实、守信、礼貌、谦和这些事关内心平静和社会和谐的关键品质。刺目刺心的戾气足以证明,道德水准的提高常常落后于钱包鼓起来的速度。

③就本质而言,充满戾气的人大都缺乏恻隐之心。正常的人看到别人遭遇不幸,自己也会感到难过,更不要说故意去加害于人了。而缺乏恻隐之心的人往往极端自私,很难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为他人着想。而文化的一个突出功能就是同感与移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感同身受”。当年解放区在上演《白毛女》的时候,曾有战士看到激动处要举枪向台上的“黄世仁”射击。显然,这位战士完全沉浸在剧情里,情感随着人物的命运而起伏。文艺的这种感化足以净化心灵、启发心智、促人向善。

④片面夸大文化的作用当然不对,但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在音乐厅欣赏演出时很少看到有人为了排队或座位大打出手,而在火车站和地铁车厢里这种现象就常见呢?因为欣赏演出本身就是一件文明的事,在剧场那样的环境和氛围里,人们惟恐自己的行为不够文明而遭人耻笑,还怎么会打架斗殴呢?

⑤在我看来,文化就是文明教化。文化使人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使人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走向文明进步。

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人的心灵建设是造成社会戾气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化解戾气,除了要坚持使经济社会在公平正义的轨道上前进之外,也要重视文化的特殊作用,用文化来抚慰心灵、调节心理、滋养灵魂,进而化解社会戾气。物质财富的增加是有上限的,而精神的提升是无限的。越是追求经济增长,就越应加强文化建设。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改编)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国人为小事而爆粗口等无礼的行为令人痛心、促人反思。

B 中国经济发展使百姓富了起来,道德水准也同步提升了。

C 文化能使部分缺乏恻隐之心的人被感化,变得不那么自私。

D 音乐厅里的文化氛围使公众注意文明,于是少有人打架。

2.当今中国社会,为何会存在相当严重的戾气?请简要分析。(3分)

答:                                                                          

3.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3分)

答:                                                                                

 

1.B 2.①(个人方面)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丢失诚实、谦和等美好品质而变得自私功利。②(社会方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人的心灵建设。(答出一点就2分,意思对即可。) 3.①先例举当今社会戾气严重的现状。②然后分析戾气产生的个人原因,阐述文化对个人修养与社会文明的促进作用。③最后指出戾气产生的社会原因,提出化解戾气的办法,强调应加强文化建设。(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B“同步提升了”有误,原文说“道德水准的提高常常落后于钱包鼓起来的速度”。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文的总体论证思路是由提出问题(指出现象)到分析问题(剖析原因)。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公孙丑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孟子•公孙丑上》)

注:①慊:快,痛快。②正:止,中止。

(1)孟子认为应该如何培养“浩然之气”?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

答:                                                                              

(2)以下两句话都是孟子说的,它们能否体现孟子的浩然之气?请作简要分析。(3分)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②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孟子尽心下》)

                                                                             

 

查看答案

简述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松于袖中取出一图,递于玄德曰:“深感明公盛德,敢献此图。但看此图,便知蜀中道路矣。”

“此图”指什么?此前发生了哪些事让张松决定献图给刘备?结果如何?请简述原著相关情节。

(2) 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先主叹曰:朕不久于人世矣!遂遣使往成都,请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星夜来永安宫,听受遗命。

刘备死后,谁继位?在白帝城,刘备是如何托孤的?请简述原著相关情节。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5分)

A麦城孤城难守,关羽弃城而走,途中被孙权伏兵捉住。孙权劝降不成,便杀了关羽。关羽的坐骑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孙权又将它赐给马忠。此马因数日不吃草料而死。

B刘备惧怕曹操势重,便向袁绍求救。袁绍出兵时,先令书记陈琳起草了一篇檄文。陈琳的檄文历数曹家几代人的罪名,痛快淋漓,把曹操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后来曹操打败袁绍,便把陈琳杀了。

C曹操为报父仇发兵攻徐州,刘备与孔融前往救援陶谦。陶谦感刘备之德欲将徐州牧之位让与刘备。刘备辞谢不受。刘备劝退曹军后,陶谦又欲让徐州,刘备亦不受,只答应屯军小沛。而后陶谦病危,临终再次将徐州托与刘备,刘备方才接受。

D汉中之战夏侯渊战死后,曹军四面出击,抢占各要点,赵云遭遇曹军大部队,但他并未慌乱。而是显出一位老将的风采,且战且退,同时杀透重围,救出张飞后又救了张著。以几十骑的兵力,使得曹军落荒而逃。最终赢得胜利。曹操知晓后,称赞“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E诸葛亮送给司马懿巾帼女衣相辱,激他出战,司马懿不为所动。诸葛亮事无巨细一一过问,终于积劳成疾。为了延年益寿,诸葛亮祈禳北斗,不料被魏延不慎扑灭了祈禳的灯火,诸葛亮仰天长叹。建兴十二年八月,诸葛亮死于五丈原,死时五十四岁。刘禅将诸葛亮厚葬在定军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城  南

曾  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 ,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①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

1.一、二句表现了雨怎样的特点?(2分)

                                                                          

2.简析三、四句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并指出它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哲理。(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秘演诗集序

欧阳修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

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胠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序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庆历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庐陵欧阳修序。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注】①释:佛教。这里指佛教徒,俗称和尚。秘演,人名。 ②石曼卿:北宋文学家,名延年,性旷达,才高而未遇,享年48岁。   ③廓然:开朗、豪放的样子。    ④胠(qū):打开;橐(tuó):袋子,口袋。    ⑤崛峍():高峻陡削

1.对文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犹以谓国家臣四海            一:统一。

B.往往而不出                    伏:隐居,藏匿

C.欲因以求天下奇士              阴:暗中。

D.无所合,而归。                困:困倦,疲劳。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秘演是“奇男子”的一组是(   )(3分)  

①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②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   

③然喜为歌诗以自娱   ④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   ⑤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

⑥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石曼卿心胸开阔,志向远大,诗也写得清妙绝伦,而不能被当世所用因为他常常和一些平民野老一起痛饮大醉。

B.秘演的模样雄壮威武,胸怀阔大,能抛开一切世俗的念头,喜欢作诗来自求欢乐,他的诗作高雅雄健,受到好友石曼卿的称赞,也深得作者的喜爱。

C.本文立意高远,通过对秘演、石曼卿均是气节高远的奇男子,却“隐”于草野这一事实的叙述,道出了一个压抑和埋没人才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D.本文感情真挚,作者虽然已步入仕途,却仍求贤若渴,对以秘演和石曼卿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笔端流更多的是感叹惋惜之情。

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2分)

译:                                                                                  

(2)于其将行,为序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4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