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王 澍 回顾近二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王 澍

回顾近二十多年的历史,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西欧,根本不是当年我们从电视图像上看到的那种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但是,发现这一点时已经有点晚了。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别说和欧洲比,就是和“没有历史”的美国比也要短得多。

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的农村,或是把皖南农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很多“闪光点”,但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经中断了。  

城市之魅力,不是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自于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 

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都把它们忽略了。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中国从唐朝就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

B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超越现代建筑技术。

C 文中所说的“城市记忆”是指城市里曾经出现过的人与事。

D 城市的文化价值应是“文化之差异”,因此城市的竞争力就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 

2.在作者看来,中国有哪些优秀的城市化传统?(3分)

答:                                                                          

3.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3分)

答:                                                                            

 

1.D 2.①建筑无城乡差别 ;②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③是一个循环营造的科学体系。(每一点1分,共3分) 3.①摒弃一味求新,盲目追赶发达国家的心态;②旧城改造时,拆迁与否以其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依据;③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体现文化的差异性,弘扬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每一点1分,共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应是从“明朝”开始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B项原句中只是说“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C “城市记忆”项是指显示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建筑特色和其它文化特征的各种痕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为一中心句。具体有“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换一个思考角度,即当今城市建设中存在着哪些误区。以下为答题的信息点:“城市之魅力,……而是自于文化的独特性”“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 《孟子•告子上》 )

②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          ( 《孟子•告子上》 )

③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 《孟子•告子下》 )

【注】①赖:同“懒”

1.出自选段①的一个成语是什么?该选段孟子提出了样的为学主张?(2分)

                                                                             

2.选段②③孟子阐述了怎样的教育观?请简要分析。( 4分)

                                                                             

 

查看答案

“维岳,你告诉莫干丞,把姓薛的歇工!”“三先生看来还有更好的办法么?”“你有什么意见?你说!”吴荪甫的口吻又转严厉,似乎他的耐性真已到了限度。

谁帮助吴荪甫解决了这次的工潮?解决工潮的办法是什么?请简述。

选(  )                                                                          

 

查看答案

关平曰:“鲁肃相邀,必无好意;父亲何故许之,”云长笑曰:”吾岂不知耶?-------吾来日----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

“鲁肃相邀”中藏什么阴谋?“单刀赴会”经过怎么样?请简述。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5分)

A.刘备在军师庞统辅佐下,夺取涪城,斩了冷苞之后,与庞统分兵进取雒城;出发前,庞统马失前蹄,刘备让他换乘自己所骑白马;庞统走小路,行至一地势逼窄之处,听说此地名叫“落凤坡”,大惊,急令退军,却被埋伏於此的张任军认作刘备,乱箭射死。

(《三国演义》)

B麦城孤城难守,关羽弃城而走,途中被孙权伏兵捉住。孙权劝降不成,便杀了关羽。关羽的坐骑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孙权又将它赐给马忠。此马因数日不吃草料而死。

                                                               (《三国演义》)

C为重兴汉室,诸葛亮点兵南征,与南蛮首领孟获斗智斗勇,先后七次擒住孟获。前六次诸葛亮都故意放走孟获,蜀营大将大都理解孔明其中的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到了第七次,诸葛亮驱巨兽破蛮兵,七擒孟获,终于使其心悦诚服,南中于是安定。

                                                         (《三国演义》)

D冯云卿,热衷于公债投机,结果成了吴、杜、赵三巨头形成的攻守同盟的牺牲品。为了“翻身”,他同女儿谈判,决定送女儿给吴荪甫,施展美人计,以从吴荪甫那里获取最新的公债信息。                                                           (《子夜》)

E.吴荪甫和赵伯韬当面摊牌,正面交锋,赵伯韬答应贷款给危机中的益中信托公司作为“和解”的条件,暗地里却一步步实施吞并益中公司的计划。              (《子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答题。(6分)

题扬州禅智寺

杜 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这首诗用字讲究,请简要分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表达效果。(3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珠联璧合”,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