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以羊易牛)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然则一羽之不举,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也,非不能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大欲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

【注】①衅(xìn)钟:古代新钟铸成,用牲畜的血涂在钟的缝隙中祭神求福,叫衅钟。②觳(hú)觫(sù):恐惧颤抖的样子。赴愬:前来申诉。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可废也?以羊之            易:交易,买卖

B.百姓皆以王为也             爱:爱惜,爱护

C.若无罪而死地                        就:靠近,走向       

D.足以察秋毫之末             明:明白,清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②徐公不君之美也

B.①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大欲也 ②以若

C.①然则一羽之不举,不用力焉  ②故王之不王,不

D.①王坐堂上          ②君子之禽兽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直接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句子是(  )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③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⑤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

⑥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听说齐宣王同情那头将要无辜被宰而恐惧颤抖的牛,认为齐王具备王者之心,能够施行“仁政”。

B.孟子认为齐国的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并不是齐王没有这个能力,而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

C.孟子认为齐宣王通过发动战争,与诸侯结怨的方式,虽然能够称霸诸侯,却可能会给齐国带来严重的灾祸。

D.孟子建议齐宣王施行仁政,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前来归附,到时候就没有人能够阻挡齐王“王”于天下了。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3分)

译文:                                                        

②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4分)

译文:                                                     

⑵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而 王 不 争 焉 顾 争 于 戎 狄 去 王 业 远 矣

 

1.C 2.B 3.B 4.C 5.⑴①仲尼的门徒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所以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3分) ②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4分。) ⑵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共6处,“三川”“周室”之间可加“/”,答对2处给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项,易:换,替换。B爱:吝惜。D明:眼睛,视力。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若:①像。②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B所:①②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C为:①是。②做。D于:①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②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直接表现孟子仁政思想。②⑤是孟子对齐王“以羊易牛”的评价,与“仁政”无关。③是对动物的怜悯之心,不是“仁政”。所以选B。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孟子认为齐宣王通过发动战争,与诸侯结怨的方式寻求争霸,犹缘木求鱼,不可能实现目标。所以选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1)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者:……的人。是以:所以,因此。未之闻:未闻之,没有听说过这事。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辟:开辟,开拓。朝;使动用法,使……前来朝见,是……前来朝拜。(2)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参考译文】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保全百姓吗?”(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来涂在钟上行祭。’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那么既然这样,(需要)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但是)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以牛易羊)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 齐宣王高兴了,说:“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齐宣王)说:“不相信。”(孟子说:)“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还是说(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 (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却要抓鱼一样。”齐宣王说:“真的像(你说的)这么严重吗?”(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齐宣王)说:“(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 (孟子)说:“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 参考译文:争名的人要在朝廷,争利的人要在市场。现在三川周室,乃是天下的朝廷和市场,(可是)大王却不去争,反而争夺戎狄等蛮夷之邦,这就距离霸王之业实在太远了。(《战国策·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与秦惠王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先秦诸子‘反智’论”考辩

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愚民”政策来源于先秦诸子的“反智”思想——比如几乎已成学术公论的法家的“愚民”主张。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礼废乐坏、世风浇漓的时代。先秦诸子在面对现实时都存有一种强烈的批判意识。其具体表现,则是先秦诸子对智巧奸猾、华而不实、巧言令色等诸多不良社会风气的激烈批判。可以说,出于对现实奸佞诈巧之人依靠其“智”败坏社会风气的强烈憎恶,转而高度赞扬古代民众以“愚”为内涵的性情、气质。如《老子》第三章“常使民无知无欲”。《韩非子·六反》对所谓“辩智之士”的批判则更为直接:“语曲牟知,伪诈之民也,而世尊之曰:‘辩智之士。’”

周王室的式微与礼乐政治制度的涣散,导致了原本统一的思想文化秩序的分裂和混乱,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争相斗艳的思想格局。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原本清晰甚至绝对的是非标准在争鸣语境中逐渐变得模糊化、相对化起来。各家学说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时,几乎都把批判的矛盾对准了与自己政治思想观点不相吻合的其他学派,从而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是非观和智愚观,即:人们在和别人辩论时,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自己是聪明的,别人是愚蠢的。《荀子·荣辱》篇对此有深刻的阐述:“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己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在是非标准无法统一的时代,有关孰“智”孰“愚”的争论只能是相对而非绝对的,“智”、“愚”概念的运用亦由此而混乱起来。

因此,先秦诸子“反智”的相关言论,既非简单地反对人们智力水平的提高,也非单纯反对人们接受和掌握知识,而是在“人愚我智”的辩论语境中对其他知识体系的反语批判。由此,道家的“反智”言论,并非简单地反对“知识”、“智慧”,毫无疑问,道家当然需要百姓掌握道家希望他们掌握的知识和智慧,否则他们谈那么多教化思想纯属多余;他们反对的只是那种尚未觉醒的但又“自以为智”的那些人。法家的“反智”言论,亦应作如是观。法家甚至还提倡一种洞察历史教训和自然道理的大彻大悟的“智”,《韩非子·主道》说:“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韩非子·八经》称:“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己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先秦诸子不仅不“反智”,还非常强调对缺乏知识的普通百姓进行教育引导的必要。他们普遍意识到,百姓在是非判断及利害辨析能力方面的知识欠缺也即“民愚”的社会现实往往使其成为各种“异端邪说”蛊惑欺蒙的对象,所以他们时刻警惕百姓被其他学派观点“蒙蔽”而“受骗上当”。荀子的看法颇具代表性。如《乐论》说:“明王已没,莫之正也。愚者学之,危其身也。”在先秦诸子看来,有效克服无知百姓被其他学说蛊惑毒害的办法,就是必须精确阐述自己学派的“救世之道”,争取百姓了解并接受自己的政治观点,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各学派从自己政治立场出发进行的开启民智、教化民众的过程。

理性客观地说,各个学派的知识无疑有其现实及逻辑的合理性,但在诸子各执一偏的时代,不同立场视角下的知识功能自然不同,有些知识知道了会坏事,不知道反倒是好事,由此产生“反智”倾向。先秦诸子的“反智”逻辑,其实质在于反对其他学派的知识,由此凸显本学派知识的重要性,这也折射出先秦诸子不同的政治立场和治国理念。

(选自《“先秦诸子‘愚民’论”考辨》,作者宋洪兵,有较大删改)

1.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百家争鸣、争相斗艳的思想格局也带来了原本清晰甚至绝对的是非标准逐渐模糊化、相对化的问题。

B.法家的“反智”言论并非简单地反对“知识”、“智慧”,在某些情况下,法家甚至还提倡一种洞察历史教训和自然道理的大彻大悟的“智”。

C.“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己之力,上君尽人之智”说明道家也需要百姓掌握道家希望他们掌握的知识和智慧。

D.在先秦诸子看来,有效克服无知百姓被其他学说蛊惑毒害的办法,就是精确阐述自己学派的“救世之道”,来教化百姓。

2.作者认为先秦诸子并不“反智”,他提出的理由不包括(  )

A.在礼废乐坏、世风浇漓的时代,先秦诸子批判“智”,赞扬古代民众以“愚”为内涵的性情、气质是出于对现实奸佞诈巧之人依靠其“智”败坏社会风气的强烈憎恶。

B.先秦诸子“反智”的相关言论是在“人愚我智”的辩论语境中对其他知识体系的反语批判。

C.先秦诸子的知识虽然分属各个不同的派别,在不同立场视角下的功能也不相同,但都有其现实及逻辑的合理性。

D.先秦诸子的“反智”逻辑,其实质在于反对其他学派的知识,由此凸显本学派知识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组是 (   )

A.“这就是政府的救援?”家属愤怒地质问郑烘原道,“你这个总理怎么当的?”情绪失控的家属甚至将水瓶掷向郑烘原,一度引起混乱。

B.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的“中国近代文学丛书获得学界一致好评及社会广泛关注,因此,我们特地采访了策划人聂世美先生,请他讲一讲出版背后的故事。

C.影片《地心引力》凭借宇航员在距离地面三、四百千米的太空求生的故事,获得第86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效果、最佳音效剪辑以及最佳配乐七项大奖。

D.2014年3月份克里米亚地区通过公投正式加入俄罗斯联邦,4月份乌克兰政府军在东部地区武力清剿亲俄武装人员,5月份美欧称将启动对俄罗斯的第三波制裁:乌克兰局势正进一步恶化。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芝加哥公牛队在头号球星德里克·罗斯两度赛季报销的情况下,不仅没有丧失斗志,反而凭借标志性的铁血防守,一鼓作气冲进了季后赛,让人们看到了在“后乔丹时代”复兴的希望。

B.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认为,美国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掀起的“特斯拉旋风”能够“怪兽”一般席卷全球,关键在于新锐、时尚的产品形象起决定作用

C.为了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践行“肃贪倡廉”的誓言,香港廉政公署会定期派遣廉政专员出席特区行政会议,与行政代表就其工作职责和工作方针进行沟通。

D.去年,浙江试行公务员聘任制度作为试点,义乌拿出政府部门6个岗位,以年薪30万元起的待遇面向全国招聘技术主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年纪幼小,再加上路途跋涉,万一有些山高水低,可不枉送一死?

B.在那风雨如晦的三十年代里,文学青年张天翼在鲁迅先生的关怀、指导和培养下,迅速地成长起来。

C.《蒂凡尼的早餐》中那条海内外闻名遐迩的小黑裙已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站在橱窗前简洁优雅的奥黛丽·赫本令所有的珠宝刹那间黯然失色。

D.如此繁杂而浩大的工程,使我常有绠短汲深之叹,如果各位能够不吝赐教,我们整个项目部都一定洗耳恭听,不胜感激。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闻过饰非  孝悌忠信   为渊驱鱼  并行不悖 

B.谆谆教导  尾大不掉   要言不烦   分庭抗礼  

C.冒然从事  一泻千里  不为已甚  浮想连翩

D.歪门邪道  焕然冰释  韦编三绝  震古烁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