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适于己方为最好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纷繁尘世,事物实乃多也。为人处事,百千方式。而物不独取华表,事非随波而流。苍苍世间,唯有适于己,方为最好。 梅避繁春而居凌寒,终得傲雪高洁之美名;竹无花而挺立直上,成就千古佳话。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该有自己的选择,选择最适合于自己,最能让自己活出价值的,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记得有个爱反穿袜子的男孩,即使父亲帮他把袜子穿好,他也会脱下反穿,父亲责备时他回应:“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翻过来。”天真的回应表现了男孩对适于自己的方式的追求,是啊,舒服才重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男孩的选择值得肯定,因为适于己的选择,于个人而言,是走向梦想彼岸的大道。国人引以为傲的刘翔,当初专攻的是跳远,但教练慧眼识金,引他入了一百一十米栏,这个黄种人绝对弱势的项目,却成就了一段飞人佳话,原因很简单,它适合刘翔,而适合才是最好的。 再看至今仍有许多人为之叹息的弘一法师,才华横溢的他本可凭借超群的才华享人世富贵,但他最终放弃了尘缘,在佛门净地享另一种人生。且不论俗家与佛门孰优孰劣,然法师觉得佛门清香更适于己,所以选择离开红尘。而法师的圆满与佳话的流传,不正是对适于己才是最好的最佳诠释么? 而另一位才子,南唐后主李煜,却因错生帝王之家,终落得才华难以尽展且国破家亡的悲惨境地,如今,后人只得吟念着那伤感的词句来惋惜这位没能过上适于己之生活的才子了。 适于己方为最好,于个人如此,于民族、国家亦如此。近代欧美因资本主义而雄起,国人便学之,但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却也未能让中国走上富强,直到马克思主义燎原古老华夏,中华民族才重新奋起。适于己才最好,适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才是我国最好的选择。 而三年灾荒,十年文革,中国又来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一代伟人邓小平为中国点燃了前进的明灯,中国摒弃了苏联的模式,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改革开放之路,而三十年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新时代中国最好的选择! 人于世间寻寻觅觅,终需各取所需,然留一份坚持与清醒,牢记万物之中适于己才是最好。并为寻觅适于己不懈奋斗,如是,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而此理,于个人,于社会,于国家,岂有异乎? 评语:本文立意切合题意,观点准确,并且全文紧扣“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一观点展开,文章中心突出;文章选择刘翔、弘一法师、李煜以及中华民族近、现代以来直至改革开放之路为材料,可谓材料丰富,而且从个人到国家民族,形成了递进关系,思路通畅,气魄宏大。文体特征明显,结构严谨,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议论文。语言有文采。有利于考生模仿学习。 【解析】 试题分析:一、材料解读与立意参考角度(参考) 1. 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1)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 (2)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 (3)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 (4)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 (5)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 (6)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 (7)别人只是观众; (8)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 (9)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0)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而不能成为物的奴隶。(物的价值在为人所用,而非为了好看。) 2. 父亲角度(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 (1)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 (2)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 (3)要多考虑他人感受。 3. 综合角度 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 写作要求中明确规定,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因而可从男孩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从父亲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综合男孩及父亲的观点立意。对人物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二、对材料片面和错误的读解 1. 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的方向立意的,应视学生行文的情况评分,如果行文能紧扣原材料,并凸显“走自己的路”这层意思,内容可判二等;如果未能扣紧原材料,行文过多地突出“让别人去说”这层意思,内容可判在三等中至二等下。 2. 从“变通”的方向立意的,视行文情况,内容可判在三等中至二等下。 3. 从“外表美与内在美”“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倾听父母的教诲”的方向立意,内容可判三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0分,每小题1分

(1)六国互丧,赂秦耶(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4)方其系燕父子以,函君臣之首(5)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6)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蒙其泽矣(7)早织而缕,而幼孩(8)异乎三子者之

(9)先妣之甚厚(10)去,以手阖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

(1)吾日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4)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

(5)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会桃花之芳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朱自清

大家都知道先生是一位诗人。他的《红烛》,尤其他的《死水》,读过的人很多。这些集子的特色之一,是那些爱国诗。在抗战以前他也许是唯一的爱国新诗人。这里可以看出他对文学的态度。新文学运动以来,许多作者都认识了文学的政治性和社会性而有所表现,可是先生认识得特别亲切,表现得特别强烈。他在过去的诗人中最敬爱杜甫,就因为杜诗政治性和社会性最浓厚。后来他更进一步,注意原始人的歌舞:这是集团的艺术,也是与生活打成一片的艺术。他要的是热情,是力量,是火一样的生命。

但是他并不忽略语言的技巧,大家都记得他是提倡诗的新格律的人,也是创造诗的新格律的人。他创造自己的诗的语言,并且创造自己的散文的语言。诗大家都知道,不必细说;散文如《唐诗杂论》,可惜只有五篇,那经济的字句,那完密而短小的篇幅,简直是诗。我听他近来的演说,有两三回也是这么精悍,字字句句好似称量而出,却又那么自然流畅。他因此也特别能够体会古代语言的曲折处。当然,以上这些都得靠学力,但是更得靠才气,也就是想象。单就读古书而论,固然得先通文字声韵之学;可是还不够,要没有活泼的想象力,就只能做出点滴的工作,决不能融会贯通的。这里需要细心,更需要大胆。先生能够体会到古代语言的表现方式,他的校勘古书,有些地方胆大得吓人,但却得细心吟味所得;平心静气读下去,不由人不信。校书本有死校活校之分;他自然是活校,而因为知识和技术的一般进步,他的成就骎骎乎驾活校的高邮王氏父子而上之。

他研究中国古代,可是他要使局部化了石的古代复活在现代人的心目中。因为这古代与现代究竟属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而历史是联贯的。我们要客观地认识古代;可是,是“我们”在客观地认识古代,现代的我们要能够在心目中想象古代的生活,要能够在心目中分享古代的生活,才能认识那活的古代,也许才是那真的古代——这也才是客观地认识古代。先生研究伏羲的故事或神话,是将这神话跟人们的生活打成一片;神话不是空想,不是娱乐,而是人民的生命欲和生活力的表现。这是死活存亡的消息,是人与自然斗争的纪录,非同小可。他研究《楚辞》的神话,也是一样的态度。他看屈原,也将他放在整个时代整个社会里看。他承认屈原是伟大的天才;但天才是活人,不是偶像,只有这么看,屈原的真面目也许才能再现在我们心中。他研究《周易》里的故事,也是先有一整个社会的影像在心里。研究《诗经》也如此,他常说笑话,说他研究《诗经》,越来越“形而下”了——其实这正表现着生命的力量。

他是有幽默感的人;他的认识古代,有时也靠着这种幽默感。看《匡斋尺牍》里《狼跋》一篇,便知道他能够体会到别人从不曾体会到的古人的幽默感。而所谓“匡斋”本于匡衡说诗解人颐那句话,正是幽默的意思。他的《死水》里《闻一多先生的书桌》,也是一首难得的幽默的诗。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常跟我们说要活到八十岁,现在还不满四十八岁,竟惨死在那卑鄙恶毒的枪下!有个学生曾瞻仰他的遗体,见他“遍身血迹,双手抱头,全身痉挛”。唉!他是不甘心的,我们也是不甘心的!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闻一多不仅提倡诗的新格律,也创造诗的新格律,如《红烛》《死水》和《唐诗杂论》等集子都体现了这一点。

B.闻一多从敬爱杜甫到注意原始人的歌舞,是他对文学态度的更进一步的表现,也是因为原始人歌舞更具有热情、力量、火一样生命的特点。

C.闻一多在校勘古书方面,既细心又大胆,属于活校的行列,由于知识和技术的一般进步,他的成就比死校的高邮王氏父子高了许多。

D.闻一多研究伏羲的故事和神话,没有将之当成空想和娱乐,而当成人民的生命欲和生活力的表现来研究。

E.《红烛》《死水》等集子,既有爱国热情,也有语言技巧,还有幽默感,体现了闻一多是抗战前唯一的爱国诗人的学术价值。

2.联系全文,从闻一多的“语言研究古代”两个方面,概括闻一多对中国学术的贡献。(6分)

3.作者在文末说“唉!他是不甘心的,我们也是不甘心的”,试分析一下“”和“我们” 为什么“不甘心”?(6分)

4.有人说闻一多先生是严谨的也有人说闻一多先生是随和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请结合文本,说出理由。(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1.第三、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5分)

2.第五句中的有什么含意?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刘珙字共父。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言者逐之。桧死,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曰:“再缴则累张公。”珙曰:“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执奏如初,存中命乃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疆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揭榜谕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盗意益缓。于是一战败之,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余隶军籍。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 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贷者不取偿。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无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薨,年五十七,谥忠肃。

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注:言者指谏官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言者逐之                  通“讽”,暗示

B.存中命乃                 停止

C.令属州县数千人食          准备

D.置场平价振                :买米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珙为人刚正的一组是(3分)

召礼官会问,珙不至       词气激烈,闻者泣下

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  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

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    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珙治盗不失仁爱。他认为茶盗非必死之寇,应晓之以理,振之以威,令其自行散去告诫部下不急攻来者,不穷追逃者击溃茶盗后,只诛杀首恶,而让其余人从军。

B.刘珙关心民生疾苦。淳熙二年,刘珙所辖地区水旱交互为患,他上奏朝廷免除百姓夏秋两季的钱粮赋税,多渠道征集粮食,确保米价平稳,全境百姓因此不至于流离失所。

C.刘珙忧劳国事。抱病之后,他仍进言朝廷召用忠诚纯良、才学深厚的人士来担负重任、补纠缺失在写给张栻与朱熹的诀别信中,他深深遗憾未能为国报仇雪恨。

D.刘珙为人孝顺明礼。继母卓氏五十多岁去世,他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

(2) 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