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3分)( ) 雨空林烟火迟积,蒸藜...

阅读王维雨辋川庄作》,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3分)(   )

雨空林烟火迟积,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A、辋川是王维隐居的地方,辋川庄是他在辋川的宅第。但他不是全隐,而是亦官亦隐。

B、首联写农家无忧无虑的生活,连雨季节,山下农家的炊烟在丛林上空缓慢升腾,在东边的田地里,农家正在蒸藜炊黍,准备饭食。

C、颔联写自然景色。广漠无际的水田上,白鹭在自由地飞翔;幽深茂密的树林中,黄鹂在婉转的歌唱。这一联体现了“诗中有画”的意境:白鹭、黄鹂,视觉色彩分明;白鹭飞飞,动态鲜活,黄鹂鸣啭,声音动听;“漠漠”,水田空蒙,“阴阴”,夏木葱茏,同时又有连雨后的滋润气象。

D、颈联的“习静”,“清斋”,写出了诗人表现了山中隐居的生活。尾联的“争席罢”“更相疑?”则表现了诗人免除世俗烦扰,安于山林之乐的洒脱情怀。

 

B 【解析】 试题分析:“在东边的田地里,农家正在蒸藜炊黍,准备饭食”错。“蒸藜炊黍饷东菑”一句的意思是“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七律,选出赏析错误的一项(3分)(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A、首联登高望远,景中有情,感物起兴,定下全诗“愁”的感情基调,这愁情像苍茫的海天,像曲折的江流,弥漫全诗。

B、颔联近处着笔,真切细致地写出了夏季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芙蓉”“薜荔”这些象征美好人格的事物遭受“飐”和“斜”,又表现出对作者遭遇政治打击的无限同情。

C、颈联远景含情,由己及人,想到好友们的处境,心驰远方。对仗工整,仰观“岭树”,俯瞰“江流”,全方位表现诗人对好友的挂念,以及望而不得见的惆怅。

D、尾联不仅点出作者与标题中四位刺史的共同处境——被贬荒远之地,而且道出了同在荒远,却音书难通的事实,让人倍感心痛,回味绵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选出赏析错误的一项(3分)(    )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A、本诗写一个独处闺中的女子,太阳升起,懒起梳妆,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表现她的处境和心情。

B、“懒起”透露出主人公的心情,下句的“迟”与之呼应,是了解整首词意的关键。

C、“照花前后镜”的“花”,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少妇的容颜如花般美丽,化用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可谓生动鲜活,美不胜收。

D、本词写人,却将人物的表情隐蔽起来,只对人物动态及有关景物作客观描绘,暗示人物心情,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体会余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武侯庙              佚名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1.比较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5分)

2.两首诗在写景时都用到了“空”字,结合诗句从艺术效果的异同点加以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日:“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蔡伯坚                   师:以……为师

B.弃疾间与之                 游:游玩

C.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丐:给予,给

D.司农主簿                   迁:升职或调动官职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辛弃疾有勇有谋的一项是(   ) 

①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

③即众中缚之以归  

④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嫉恶如仇,早年未南归时,曾劝友人义端归顺耿京,后义端叛逃,辛弃疾追杀之,不念旧情。

B.在耿京授意下,他奉表归宋,受到高宗召见,高宗嘉奖了他,并以节度使印告召耿京。

C.叛徒张安国等人杀耿京投降金兵,辛弃疾急约友人王世隆、马全福直奔金营,于百万金兵中生俘张安国等,处置了叛徒。

D.提点江西刑狱时,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受皇上嘉奖后调京西任官。

4.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

(2)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

苦 斋 记

[明]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茅,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茶亦苦于常茶。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氵节   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曰“苦斋”,作《苦斋记》。

(选自《诚意伯文集》)

注:①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②陨箨tuò:落下的笋壳。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寝必褥                    重:重视

B、莫不族布而生焉            罗:排列。

C、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    籍:垫着

D、一旦运穷福                艾:止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植物之            岸外而臼中       

B、故遂择其洼而焉      名其曰“苦斋”

C、剑溪之水出焉          莫不族布而罗生

D、覆之茅.            吾闻井甘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斋,一般指书房、学舍。记,一种文体,往往在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抒发情理。本文名为“苦斋记”,顾名思义,可知它“记”的是“斋”之“苦”:苦况与苦义。

B、作者巧妙地抓住一个“苦”字,作为贯穿全文的脉络,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非“苦”也。

C、文末的议论闪耀着作者思想的光辉,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苦之为乐”和“苦生于乐”的道理,明确人们的“苦乐观”和孟子、赵子的大致相同。

D、刘基把自己的隐居之室命名为“苦斋”,是因为这里环境是苦,物产是苦,往来艰苦,人甘于苦,议论言谈亦不离苦,真是目之所见,口之所食,足之所至,心之所想,无一不“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