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7分) ①我一直想写一写巴赫。许多次拿起笔,又放下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7分)

①我一直想写一写巴赫。许多次拿起笔,又放下了。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于巴赫,只有聆听、演奏、热爱、尊敬,并且不说一句话。”像我当然要三缄其口了。

②巴赫确实太伟大了,太浩瀚了。他的音乐影响了300年来人们的艺术世界,也影响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无以言说,难以描述。我确实不知该怎么来写巴赫。但我又实在想写巴赫。

③这一次,鼓励自己说:试一试吧!看看你能不能走近他?

④鼓励我写下去的原因,是我偶然间看到一个资料,其实这资料早已经并不新鲜,只是我的外语太差,德语更是一窍不通。巴赫(Bach)德文的意思是指小小溪水,涓涓细流却永不停止。似乎这个德文的原意一下子解读开巴赫的一切,我对他豁然开朗。

⑤说来很惭愧,因为见识的浅陋和闭塞,我听到的巴赫的第一支乐曲是《勃兰登堡协奏曲》,还只是其中的片断。那是十多年前的事情,因为这里面有经威廉汉姆改变而异常动听的《G弦上的咏叹调》。但这支著名的乐曲,当时勃兰登堡对它根本不屑一顾,没让他的乐队演奏,而是将这支乐曲曲谱的手稿混同在其他曲谱中一起卖掉,一共才卖了36先令。可以说,如果没有1802年德国音乐学家福尔克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巴赫的传记,没有1829年门德尔松重新挖掘并亲自演出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恐怕巴赫的音乐到现在为止还只值36个先令。   

⑥但这样说并不准确,如果没有福尔克,门德尔松,还会有别人将巴赫音乐的真实价值挖掘出来,告诉世人的。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即使看来再弱小只是潺潺的小溪,也是不仅埋没不了,而且不会因时间久远而苍老,相反却能常青常绿。这确实是音乐独具的魅力,它同出土文物不一样,出土文物只能观看,追寻,钩稽,对比,它却能站立起来,用自己的声音塑造起形象来,抖落岁月覆盖在身上的一切仆仆风尘,让人们刮目相看。时间只会为它增值,就像陈年老酒一样,时间和醇厚的味道融为一生,互成正比。

⑦这就是小溪的意义吧?我们总爱说意义,有时意义是挺重要和必要的,意义代表着价值。

⑧小溪,涓涓细流,就那样流着、流着,流淌了三百年,还在流着,这条小溪的生命力该有多么的旺盛。在我们没有发现它的时候,其实它就是这样永不停止地流着,只不过那时被树荫掩映,被杂草遮挡,被乱石覆盖,或在那高高的山顶,我们暂时看不见它罢了。

⑨大河可能会有一时的澎湃,浪涛卷起千堆雪。但大河也会有一时的冰封、断流,乃至干涸。小溪不会,小溪永远只是清清地、浅浅地流着,永远不会因为季节和外界的原因而冰封、断流、干涸。我们看不见它,并不是它不存在,而是因为我们眼睛的问题:近视、远视、弱视、色盲、白内障、瞎子,或只是俯视浪涛汹涌的大河,或只是愿意眺望飞流三千尺的瀑布,而根本没有注意到小溪的存在罢了。而小溪就在我们的身旁,很可能就在我们的脚下。它       碎石、草丛,    在丛林、山涧,      在无人能到达连鸟都飞不到的地方。

⑩在险峻的悬崖上,它照样流淌;在偏僻的角落里,它照样流淌;在阳光月光的照耀下,它照样流淌;在风霜雨雪的袭击下,它照样流淌……小溪的水流不会恣肆狂放,激情万丈得让人震撼,但它让人感动是持久的,不会一曝十寒,不会繁枝容易纷纷落,不会无边落木萧萧下,而总是一如既往地水珠细小却清静地往前流淌着。它拥有这巴洛克特有的稳定、匀称、安详、恬静、圣洁和旷日持久的美。它的美不在于体积而在于它渗透进永恒的心灵和岁月里,就像刻进树木内心的年轮里。它不是一杯烈酒,让你吞下去立刻就烟花般怒放、烈火般燃烧;它只是你的眼泪,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珍珠项链般地挂在你的脖颈上,或悄悄地湿润着你的心房。

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

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有人说巴赫伟大,称巴赫为“音乐之父”,说在巴赫以后出现的伟大音乐家中,几乎没有一个没受过他的滋养。贝多芬、舒曼、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雷格尔、勋伯格、萧斯塔克维奇……无数后代音乐家甚至专门创作出有关巴赫的主题音乐。音乐家们用音乐语言才有的特殊方式(按照音乐乐理体系,巴赫的德文拼音BACH在乐谱中对应的B7A6C1H7,将这四个音符连缀起来就是巴赫名字的音乐专称),用他们心心相通的语汇,以他们钟情的乐器的鸣奏,向巴赫呼唤,表示着对巴赫的敬意。

伟大而不见得都是巍巍乎,昂昂乎,如庙堂之器哉。伟大可以是高山,是江河,但伟大也同样可以是溪水。巴赫就是这样清澈的小溪水,当世事沧桑,春秋代序,高山夷为平地,江河顿失滔滔,大河更改河道,小溪却一如既往,依然涓涓在流,清清在流,静静在流。

这就够了,这就是小溪的伟大之处。

听巴赫的音乐,你的眼前永远流淌着这样静谧安详、清澈见底的小溪水。

在宁静如水的夜晚,巴赫的音乐(那些弥撒曲和管风琴曲),是孔雀石一样蓝色夜空下的尖顶教堂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是教堂旁不远的地方流淌着这样的小溪水,九曲回肠,长袖舒卷,蜿蜒地流着,流向夜的深处,溪水上面跳跃着教堂寂静而瘦长的影子,跳跃着月光银色的光点……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巴赫的音乐(那些康塔塔和圣母赞歌),是无边的原野,青草茂盛,野花芬芳,暖暖的地气在氤氲地袅袅上升,一群云一样飘逸的白羊,连接着遥远的地平线。从朦朦胧胧的地平线那里,流来了这样一弯清澈的小溪,溪水上面浮光耀金,却带来亲切的问候和梦一样轻轻的呼唤……

1.第①节中“三缄其口”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2.第①节中引用爱因斯坦的话作用何在?(2分)

内容上:                    结构上:                          

3.第⑥节的划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4分)

4.第⑨节结尾句的空格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2分)

A隐没  行走   穿过                  B穿过   隐没  行走   

C行走  隐没   穿过                  D隐没   穿过  行走

5.根据文意,概括小溪的性格和品格有哪些?(3分)

6.贝多芬曾经这样评价巴赫,“他不是小溪,是大海。”而本文作者却用“小溪”来称呼巴赫,你认为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简述。(4分)

 

1.对巴赫(1分)保持沉默(1分) 或 不评论(1分)巴赫(1分)。 2.内容上:表明对于巴赫我们只能崇敬而无法评论。 结构上:为下文谈巴赫作铺垫 或 引出下文对巴赫性格品格的介绍。(1点1分) 3.比喻 比拟 或 拟人(各1分) 有价值的音乐(1分)历久弥新的特点。(1分) 4.B(2分) 5.①有旺盛的生命力。②不受外界影响,永远流淌。 ③拥有稳定、匀称、安详、恬静和旷日持久的美。(1点2分,2点3分) 6.不矛盾(1分)贝多芬指的是巴赫音乐所取得的成就巨大。而作者用“小溪”是形象说明巴赫音乐和其性格的独特魅力。(2分)两者的指向不同,因此不矛盾。(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由第①节中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于巴赫,只有聆听、演奏、热爱、尊敬,并且不说一句话。”可以推断“三缄其口”文中含义是对巴赫保持沉默或不评论。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文章开头语句一般有以下几个作用:总领全文,首尾呼应,为下文做铺垫,激发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等。结合全文可知,第①节中爱因斯坦的话即为下文谈巴赫作铺垫,引出下文对巴赫性格的介绍。也表示对巴赫只能崇敬而无法评论。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 试题分析:“再弱小只是潺潺的小溪”是比喻,“不会因时间久远而苍老,相反却能常青常绿”是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价值的音乐只会历久弥新,永不会消失,被人们淡忘;语言形象,更令人深思。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4】 试题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了同义词和近义词辨析知识点。结合语境“它 碎石、草丛, 在丛林、山涧, 在无人能到达连鸟都飞不到的地方。”分析可知,“穿过”的只能是“碎石、草丛”,也只能“隐没”在“丛林、山涧”中,“行走”在“无人能到达连鸟都飞不到的地方”。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5】 试题分析:该题一定不要离开原文语境。根据文意,小溪的性格和品格可从以下语句中提取“小溪不会,小溪永远只是清清地、浅浅地流着,永远不会因为季节和外界的原因而冰封、断流、干涸。我们看不见它,并不是它不存在,而是因为我们眼睛的问题”即旺盛的生命力;“小溪水九曲回肠,长袖舒卷,蜿蜒地流着,流向夜的深处,溪水上面跳跃着教堂寂静而瘦长的影子,跳跃着月光银色的光点……”即不受外界影响;“从朦朦胧胧的地平线那里,流来了这样一弯清澈的小溪,溪水上面浮光耀金,却带来亲切的问候和梦一样轻轻的呼唤……”即稳定、匀称、安详、恬静的美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6】 试题分析:本题答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结合原文可知,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只是两人赞美的角度不同而已。贝多芬指的是巴赫音乐所取得的成就巨大。而作者用“小溪”是形象说明巴赫音乐和其性格的独特魅力。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解释下列加点字:(5分)

1廊腰缦     2楼下殿      3尽态极      4将何往而非     5长江之清流

 

查看答案

默写:(5分)【任选5空,超出5空,按前5空评分】

1 老吾老,              ;幼吾幼,             

2 两岸青山相对出,                        

3                       ,轻舟已过万重山。

4               ,不如退而结网。

5 笼天地于形内,                    

6 露从今夜白,                    

 

查看答案

作文。

有这样一句电影台词:“你如果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这里是全世界。”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各小题(11分)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既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商君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

1.《资治通鉴》的作者是               (1分)

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令既未布      (        )

⑵民之,莫敢徙  (        )

⑶令行期年        (        )

⑷所利不能其所伤(        )

3.卫鞅斥责乱法之民,将他们“尽迁之于边”是因为                         。(2分)

4.与“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句式相同的是(   )(2分)

A、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B、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

C、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D、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

5.从最后一段看,作者将卫鞅的变法记述下来的目的是                      。(2分)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选段,完成以下各小(12分)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叙事诗,选自《_______________》,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_______________”,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2分)

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4分)

卿当胜贵(          )      ⑵ 妾亦然(          )

作不良计(          )      ⑷ 愁煎迫(          )

3.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 留待作遗施      B 还必相迎取    C 箱帘六七十    D 摧藏马悲哀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诗句(2分)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5.以上节选内容是全诗情节的高潮兼结局部分,主要内容是写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进一步刻画了刘兰芝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