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林清玄引用“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古诗意在说明天赋的重要性,此生再如何努力读书都不会有大的效果。

B林清玄引用张潮的话,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很形象地说出了他的成长环境与他的创作的关系,也说出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

C林清玄举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全世界都向欲望倾斜,人们失去了对事物真实价值的判断能力。

D林清玄认为,要达到仙与俗的平衡,需要心灵的寄托,因此文学是必不可少的。

E林清玄所说的“心美一切皆美”的含意是一个人心美了,他就可以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一切,因此,一切都会美起来。

2.这篇访谈共涉及了哪几个主要话题?请分条概述。(5分)

3.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5分)

4.怎样理解“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请结合你的读书经历谈谈文学对你的影响。(6分)

 

1.B、C 2.游谈共涉及到三方面的话题:林清玄在文学上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在拜金拜物的光怪陆离的现实中怎样活得优雅;在价值多元的时代中青年应如何对待文学。 3.从小就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热爱读书,手不释卷,深入,坚持积累;小时候苦难经历的磨练,使他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生活的大书使他获得了丰厚的人生阅历,成为他创作的源泉;不被欲望捆绑,心灵充实。 4.“第一流的文章”说的就是文学,“生命的化妆”是说文学可以使人的灵魂变得美丽和丰富。这句话说出了文学对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作用,比如陶冶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丰富人的感情,改善人的气质.加深人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考生在答个人的读书经历时把握住两点即可得分,一是读的必须是文学作品,二是谈对精神成长方面的作用。(合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 A项“意在说明天赋的重要性,此生再如何努力读书都不会有大的效果”错,林清玄引用这句话的目的是强调积累的重要必一。B项“因此文学是必不可少的”错误,文中只是说文学是选项之一。E项,林清玄所说的“心美”指心态的乐观,并不是心灵的美好。这句话的含义是心态好了,眼中的万物都是美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 本题可以先将访谈进行导次划分,然后概括各层的大意即可。访谈类的文章,还可以根据提问者的问题来分层概括。本文从开头到“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为第一层;从“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到“比如文学”为第二层;剩下的部分为第三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 本题不难,只要根据记者的提问和林清玄的回答来分析概括即可。如“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的第一问是理解重要句子的题,所以要理解其深层含义。本句中最重要的词语是“生命的化妆”,它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化妆”的目的是使事物更加美好,那么使“生命”更加美好的便是人的心灵、精神等。理解这个深层含义就不难了。第二问要扣住第一问来回答,不能漫无边际。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谨庠序之教 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是故_____    ,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

4沧海月明珠有泪, ________         。             (李商隐《锦瑟》)

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__   。(贾谊《过秦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轻,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是信视之            通“熟”,仔细地 

B虽长大,好带刀剑       若:你

C 数以干项羽            干:激怒

D 王素无礼             慢:傲慢

2.下列各项全都变现韩信才能卓出,不同于常人的一项是(  )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A①④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B面对淮阴屠中少年的侮辱,韩信没有挺身反抗,表现了他忍辱能屈的大丈夫品行。

C滕公很欣赏韩信,把他推荐给汉王刘邦,汉王看出他有超众之才,任命他为治粟都尉

D由于未得重用,韩信选择离开刘邦。萧何追之,并向刘邦力荐韩信。最终,刘邦听从了萧何,任命韩信为大将军。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9分)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白日梦”

  白日做梦,一向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殊不知,常做白日梦的有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凡夫俗子和超尘拔俗者。一个懒汉,每当他穿过荒野总是幻想能踢到裸露在地表上的一块黄金而成为富翁,这便是典型的世俗白日梦;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则往往是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的发酵。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都是一些杰出的醒着做“梦”的人。

  牛顿就是这种人。他因看到苹果落地而联想到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联想苹果的加速度同月球的加速度是同属一类的观念,发现重力仅仅是万有引力的特例。牛顿作这一从地到天的联想需要有何等宏伟的想象力啊!在常人看来,那仿佛是疯狂,是幻觉,是梦中才会出现的情景。

  物理学的理想实验按其性质也是绝妙的“白日梦”。惯性定律就是一个。因为它不能直接从现实世界中的实验得来,只能从观察中再根据想象和推理做出。我敬爱爱因斯坦,就是出于我把他看成是个白日梦幻者——理想实验大师的缘故。

  艺术作品的“白日梦”性质更突出。浪漫派诗人、音乐家和画家爱梦幻世界远胜于爱现实世界。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哲学家也是醒着做白日梦的人。老子的梦是有关宇宙的本原和根本法则,即不可捉摸的“道”。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被捆缚住、只能朝前看的囚犯。其身后有一堆火,他们只能从墙上看到自己和身后物体的影子,并把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的。当一名犯人逃到阳光底下,第一次看到真实的世界时,才认识到他过去一直是被影子所欺骗的。真正的哲学家正是从洞穴中逃到真理阳光下的囚犯。

   精神病患者的幻觉症也是一种白日梦。那么,它同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有何不同呢?区别之一是: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创作是从现实世界出发最后又能落脚到现实世界。当舒曼的《梦幻曲》一回到现实,萦绕在千万人的心坎,人们即能分享到“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美感和魅力。精神病患者自认为是女皇的幻觉则是不能实现的,别人无法同它发生共鸣。                      (选自赵鑫珊《哦,美丽的“白日梦”》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白日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日梦”分为世俗白日梦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做前一种梦的是凡夫俗子,做后一种梦的往往是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 

B“白日梦”这个词向来是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味的,殊不知世界许多发明创作往往发酵于“白日梦”。

C柏拉图是不做“白日梦”的,他将人比作洞穴中的囚犯,他们始终把影子当成实在的,一直被影子所欺骗。

D“神六”科学家设计飞船邀游蓝天的构思就是第一流的“白日梦”。

2.下列对“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逆的,而精神病患者的白日梦是不可逆的

B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以实现的,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是不能实现的。

C“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具有魅力,能给人美感,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不具有魅力,也不能给人美感。

D“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却不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做超尘拔俗“白日梦”的一流的科学家必须有极强的观察、联想、想象、推理能力。

B 超尘拔俗者的“白日梦”往往是不太被常人理解的,却常常是创作活动的发酵。

C无论超尘拔俗者还是凡夫俗子都会做“白日梦”,只不过凡夫俗子所做的多是“黄金美梦”。

D “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它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

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                                 。 我们依靠

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①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②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的组成部分

③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④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又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⑤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

A ②⑤③④①                 B ②③④①⑤          

C ⑤②①③④                 D ⑤④①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