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将兵而攻胡将子无怒 B. 十五好...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兵而攻胡子无怒

B 十五好剑术,遍诸侯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

C 匪我期,子无良媒念窦娥葫芦提当罪

D 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愚计倘急难有用,敢微躯

 

D 【解析】 试题分析:A率领、带领/请;B拜谒/河岸;C耽误/罪过;D都是“献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和“楚辞”分别是我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诗圣”杜甫写了大量有现实主义特色的作品,而“诗仙”李白则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

B “杂剧”是元代流行的戏曲,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牡丹亭》;“传奇”是明清时的戏曲,代表作有汤显祖的《西厢记》、孔尚任的《桃花扇》。

C 法国的巴尔扎克创作了总标题为《人间喜剧》的一系列小说,其中有《欧也妮•葛朗台》等;英国的剧作家莎士比亚也是位诗人,他推动了十四行诗的发展。

D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开启了现代主义的先河,他的作品《应和》被称作“象征派的宪章”;而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重要诗作有《当你老了》。

 

查看答案

阅读《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选段,完成题。(每题3分,共12分)

希特勒是个  ①  (十恶不赦/万劫不复)、杀人如麻、  ②  (以邻为壑/欲壑难填)的魔鬼,而纳粹制度除了贪得无厌和种族统治外,别无主旨和原则。它凶捍,野蛮侵略,为人类一切形式的卑行径所不及。

它的残酷行为和凶暴侵略所造成的恶果超过了各式各样的人类罪行。在过去二十五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暗然失色了。过去的一切,连同它的罪恶,它的愚蠢和悲剧,都一闪而逝了。我看见俄国士兵站在祖国的大门口,守卫着他们的祖先自远古以来劳作的土地。我看见他们守卫着自己的家园,他们的母亲和妻子在祷——啊,是的,有时人人都要祈祷,祝愿亲人平安,祝愿他们的赡养者、战斗者和保护者回归。

我看见俄国上万的村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看见纳粹的战争机器向他们碾压过去,穷凶极恶地展开了屠杀。我看见全副戎装、佩剑、马刀和鞋钉叮当作响的普鲁士军官,以及刚刚威吓、压制过十多个国家的、奸诈无比的特工高手。我还看见大批愚笨迟顿、受过训练、唯命是从、凶残暴的德国士兵,像一大群爬行的蝗虫正在蹒跚行进。我看见德国轰炸机和战斗机在天空盘旋,它们虽然因英国人的多次鞭而心有余,却在为找到一个自以为唾手可得的猎物而  ③  (得意忘形/得意忘言)。在这番嚣张气焰的背后,在这场突然袭击的背后,我看到了那一小策划、组织并向人类发动这场恐怖战争的恶棍。

1.文中加点字的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hèng)  卑(liè)B (qí)祷  暴戾(lì)

C(xià)  鞭(dá)D(jì)  一小(cuō)

2.文中划线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凶捍  一贯B 赡养  戎装

C 迟顿  策划D 暗然失色  唾手可得

3.在文中①②③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十恶不赦  欲壑难填  得意忘形B 十恶不赦  以邻为壑  得意忘言

C 万劫不复  欲壑难填  得意忘言D 万劫不复  以邻为壑  得意忘形

4.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看见俄国上万的村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看见纳粹的战争机器向他们碾压过去,穷凶极恶地展开了屠杀。

那儿依然有着人类的基本乐趣少女在欢笑,儿童在玩耍

那里穿衣吃饭都依靠土地生活虽然十分艰辛

A ②①③④B ②③④①C ③①④②D ③④①②

 

查看答案

作文(40分)

请将“向_________致敬”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

木头人

张侗

①春节回家,我放下沉甸甸的东西,母亲就撵着我们去看奶奶。几个月前母亲在电话中告诉我们,奶奶认不得人了,还说胡话。

②奶奶坐在老屋屋檐下的圈椅里,木头人般的安静,听见动静,她抬起头微眯着眼望着走近她的人,目光空洞而散乱。

③“奶奶,是我。”我喊着奔过去,抓起她枯枝般的手紧攥着。“你是谁?”我愣怔片刻,奶奶真不认识我了。我有些急躁地大叫着:“我是您孙子啊。”

④奶奶说:“俺孙子来了。”她抬起另一只手抚摸着我的头,耳朵,下巴……她的眼里涌出泪水,好像有气无力地说:“真是你!”我拿手帮奶奶擦着眼角的泪水,手顺势在奶奶脸上轻轻滑过。

⑤大概因我的到来,奶奶的话明显多了起来。奶奶说起我的到来,有着隐约的幽怨嗔怪;说起我的出息,则挺了挺身子坐周正,轻咳两声,透着兴奋自豪。缄默寡言的老人不见了,奶奶生动起来,而我有些无措,也更加无言。

⑥奶奶枯白的头发,像顶着一层薄而瘦的草木灰烬,被风雨侵蚀,上面又落满了严霜。以为我看身后的老房子,她絮絮叨叨说起老屋的好,吊上草帘子,门边和窗户周围塞紧了新稻草,屋里就守得住热乎气。我劝奶奶搬过去和我父母同住,奶奶固执倔强,发了天大的脾气,说从迈入张家大门就住在老屋里,咋能就随便搬走?我不知道奶奶指的“随便”是什么,我记得奶奶说她搬走老屋就空了,空了的老屋就滋生死气。有人住,屋子再老,都不会有一星半点儿死气。

⑦一群麻雀飞过去。奶奶说:“那是住在咱家的一群。你看,飞在最前嗉子最鼓的那只老雀子,翅膀多硬,每次我撒一把麦子都是它最先下来。”奶奶说:“有人住的屋檐永远都不会高,不会孤,不会冷,麻雀就会认得。那是家啊。心再野再大,没有比看住家更重要的了。”奶奶的手上更加温热,而肩背却屈服般的弯曲下去,被岁月的锤头无情击打着,像要狠命进这破败的老屋中。

⑧奶奶忽然俯在我耳边说:“待会我们就玩木头人。”这骤然陌生的话题让我呆愣住。

⑨奶奶是不是糊涂了?奶奶转着灵动而潮湿的眼睛仰看着我。我将信将疑地看着奶奶,吭吭两声,抑制不住地大笑起来。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佯装,她狡黠地微笑着,这是我浸入骨髓般熟悉的笑容。我和奶奶互相看着,带着泪花的微笑里交换着彼此都懂的宽宥。

⑩饭后的离去更让我心生不忍。奶奶像个孩子看见大人要出门似的纠缠不舍,无论怎么说,她都耍横使赖般地紧拽住我的衣后襟不撒手。拉扯缓行到了门口,奶奶满眼泪水,母亲掰扯掉她的手,她又扯拽住,母亲颇使了些力气拍打掉她的手,她却踉跄着前行一大步堵在门口,母亲赶紧架住她颤巍巍站定。我含着泪说:“奶奶,现在我们就玩木头人——我们都是木头人,谁也不许动。”奶奶微微颔首,汪在眼里的泪落下来。我狠心转身,撒开步子近乎残忍地迈动了第一步,逃也似地离去……

直到走出村口,我回身看着老屋的方向,我想到年迈的奶奶呆坐在圈椅上,望着门口,屋檐低矮,阳光里弥漫着焦糊的味道。黑白照片里才有的经年发黄般的温馨记忆,让我泪水模糊了双眼。老屋已显出岁月难掩的沧桑,那些缝隙虽然被干枯的丝瓜秧遮盖住,但是阔大的院落里却藏着曲终人散后的孤寂与凄凉。生命中曾经拥有的,都会执著地显露出来。生命中不曾拥有的,也会如影随形般的俱来。

一阵冷风袭来,我战栗着,顿生风吹油尽灯枯前的恍惚,奶奶九十多岁了,父母也七十多岁了,我却不能常在跟前,我感到了撕裂般的疼痛。

而这疼痛让我一次次回首看着,在身后逐渐消失的村庄。

    (选自2014年3月《人民日报》副刊,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文章第①段写春节回家时母亲“撵着我们去看奶奶”,是因为奶奶的岁数大了,身体越来越不好,而我们也有一段时间没有去看望她老人家。

B 第④段中“她的眼里涌出泪水,好像有气无力地说:‘真是你!’”一句表现出奶奶因我的到来而激动不已,也表现了奶奶因长久等待的失望。

C 作者在文章第⑤段将奶奶的“生动”与我的“无言”对比,突出表现了奶奶对我时时刻刻的牵挂,也表现了我的内疚和不安。

D 文中两次描写老屋,表现老屋的温暖与破败,表达出一种沧桑之感,其中寄寓了作者的怀念与忧思,反映了深刻的社会命题。

E 文章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传达出朴实的情怀、无奈的喟叹和深刻的反思,直接表达出守护乡土、坚守传统的情结。

2.第⑦关于老麻雀与奶奶的描述,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3.请解释结尾“而这疼痛让我一次次回首看着,在身后逐渐消失的村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3分)

4.结合全文,探究“木头人”的意蕴。(4分)

 

查看答案

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大观园的青年男女,在探春的发起下组成了诗社。刚好贾芸送了白海棠花来,他们就开始写海棠诗,用七言的八句律诗、十三元的限韵,加上“盆、魂、痕、昏”这四个字,规则很严格。

如果我们真的把诗当成一个游戏来看待的话,成长中的青少年真的可以从中学到声音和字词之间微妙的配置关系。比如前面提到他们决定要限韵,就让一个小丫头发一个声音。我们现在用的语言,每一个字有一个声音,而这个声音是有它的质感的。“en”是一种质感,“i”是一种质感,“ong”“ang”都有各自的质感。讲话铿锵有力不只是内容的感染力,也包括声音的抑扬顿挫,这是跟音韵学有关的。修辞不仅包括文字的意思、形象,也包括文字的声音。游戏当中,这些孩子把“十三元”的“en”音拿出来,他们实际上是在玩声音的游戏。

今天我们如果在电脑上用拼音输入法打一个字,就会出现这个音的所有的字,你会发现这些字音有共同的倾向,字的声音会形成一个质感的分类。这个质感不是指意思,而是指声音的质感。比如“江洋韵”是“ang”的韵,“中东韵”是“ong”的韵。“ong”“ang”的共鸣音很大,仿佛国乐中的黄钟大吕演奏出来的声音。所以“江洋韵”“中东韵”通常都是用来写颂歌或者很大气的东西的。“一七韵”是“i”韵,本身是闭口韵,共鸣的部位非常小,比如“凄”“寂”“离”“依”,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质感,就是声音比较低,调性比较悲哀,常用来表达比较细腻的感情。如果是送别的诗,就常常选“一七韵”。

韵分为开口韵和闭口韵。口腔开得很大,共鸣的部位振动到鼻腔的韵叫“开口韵”,因为振动性大,所以传达出来的讯号也比较堂皇,有一种壮大的感觉。闭口韵是口腔不必大开得很大就能发出的声音。有一些韵,比如“由求韵”,“ou”这个韵,是在中间的,情感比较委婉。比如“秋”“酒”“楼”都是“ou”,如果我们把这三个字加在一起,“秋天、喝酒、上楼”,就会产生一种很奇特的感觉,其中似乎有一种心情。

他们写海棠诗时用的是“盆、魂、痕、昏”这四个字,在他们还没有作出诗的时候其实已经有感觉出来了,这四个字决定了基本的调性。就像画画一样,基本的色调已经有了,就看你怎么去组合了。每个画家调色盘里的色彩有上百种,可是他的色彩却有可能一直在某个调性里。1904年毕加索的调色盘里都是灰蓝色调,这个灰蓝色调决定了毕加索的创作里某种忧伤的调性与感觉。“盆、魂、痕、昏”这几个字就如同绘画中的灰蓝色调。

    (节选自《蒋勋说红楼梦第四辑·音韵中的质感》)

1.下列各选项所陈述的内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作诗的游戏可以让成长中的青少年从中学到声音和字词之间微妙的配置关系。

B 要想说话铿锵有力,一方面取决于所说的内容,另一方面取决于说话的声音。

C 颂歌因为一般要采用“江洋韵”“中东韵”,所以,很多时候需要用配以国乐。

D 字的发音和色彩一样,调性决定不同的情感,画家选择色彩,诗人选择音韵。

2.根据本文文意来推断,“海棠诗社”的作品普遍应该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情绪。(2分)

3. 根据本文中的观点,分析说明《琵琶行》中“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这几句用韵的理由。(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