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东周,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观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奚以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王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天矣。”燕乃使一子质于齐。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

苏代过魏,魏为燕代。后出之。代宋,宋善待之。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齐闻之,乃             望:怨恨

B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   诚:真诚地

C 苏代过魏,魏为燕     执:拘捕

D 而天下由此苏氏之从约     宗:尊崇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所见者异所闻于东周             吾终以子受命天矣

B 观王群臣下吏                   代宋,宋善待之

C 齐王霸乎                      不信

D 燕立昭王,苏代遂不敢入燕       子之之乱苏氏去燕

3.以下能直接表现苏代擅长游说之术的一组是(    )

臣闻明王务闻其过              齐、赵者,燕之仇雠也 此则计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 燕乃使一子质于      终归齐,齐善之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代、苏厉是苏秦的弟弟,看到哥哥在七国间分化拉拢,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在燕国出现危机的时候,苏代就去求见燕王打算承袭苏秦的旧业。

B.苏代认为,齐国不占天时,且百姓疲劳困乏,即使拥有地利也不足为虑;又分析了齐国君骄臣贪的隐患,从而消除了燕王的恐惧之心。燕王最后决定任用苏代来对抗齐国。

C.燕国的宰相子之与苏代结为姻亲。燕王哙听了苏代的话后,便专一重用子之,甚至还将王位禅让给子之,导致燕国大乱,最后被齐国杀死。苏代也不敢回到燕国。

D.齐国攻打宋国时,燕昭王读了流亡到宋国的苏代写给他的信,认为写得很好,决定再次起用苏代,共谋讨伐齐国,最终打败了齐国。苏代兄弟因此而名扬诸侯。

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3分)

(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3分)

(3)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4分)

(4)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3分)

 

1.B 2.D 3.C 4.D 5. (1)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 (2)想到他们死去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3)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连六国也比不上了。 (4)百姓已经疲劳困乏,即使有长城,怎么能够成为要塞呢?(关键点:罢敝、恶,句意各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诚”在此是“果真,如果”的意思。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D项,均为连词,表因果,译为“因此,所以,因而”。A项,均为介词,前者译为“与……相比”;后者译为“从”。B项,前为助词,译为“的”;后为动词,译为“到”。C项,前为副词,表推测,译为“会(将)”;后为代词,译为“他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②是说齐、赵是燕的仇敌,陈述事实。⑤是游说后燕王按照苏代说的去做了,是间接表现。⑥苏代归齐,齐对待他很好,没说与擅长游说有关。①③④全部能直接表现。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苏代兄弟因此而名扬诸侯”错,从原文“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可知,名扬诸侯是因为“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而不是打败齐国。做本题要对照原文,注意细节,关注人、事、时、地。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借代的词语外),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语句通畅。关键字:“然则”译为“既然这样”;“厌”,通“餍”,译为“满足”;“先祖父”译为“死去的祖辈和父辈”;“暴”译为“冒着”;“尺寸之地”译为“很少的一点土地”;“苟”译为“如果”;“故事”译为“前例”;“罢”通“疲”,译为“疲劳”;“苟”译为“如果”;“恶”,疑问副词,译为“怎么”。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苏秦的弟弟叫苏代,代的弟弟叫苏厉,他们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苏秦因反间计而死,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泄露出来。后来,齐国听到这些秘密,就恼恨燕国,燕王很害怕。苏代就去求见燕王哙,打算承袭苏秦的旧业。他对燕王说:“我,是东周学识浅陋的人。私下听说大王德行很高,我很愚笨,放下农具来求见大王。到了赵国邯郸,看到的情况和我在东周听到的相差很远,我暗暗地认为有负于我的一片期望之心。等到了燕国朝廷,看到大王的臣子、下吏,才知道大王是天下贤明的国君啊。”燕王说:“凭什么认为我是贤明的国君呢?”苏代回答说:“我听说贤明的国君一定愿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而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请允许让我列举一下大王的过失。齐国和赵国,是燕国的仇敌,楚国和魏国,是燕国的后援国家。如今,大王却去帮着仇敌去攻打能援救自己的国家,这对燕国是没有好处的。大王自己想一想,这是策略上的失误,不把这种失误让您听到的人,就不是忠臣。” 燕王说:“我听说齐国据有清济可以用来固守,长城足以作为要塞,果真是这样吗?”苏代回答说:“天时不给他有利的机会,即使有清济怎么能够固守呢?百姓已经疲劳困乏,即使有长城,怎么能够成为要塞呢?骄横的国君只贪图眼前利益,亡国的臣子一定贪婪。大王如果能够不以侄儿、弟弟做人质感到羞耻,用宝珠、美玉、布帛去贿赂齐王的亲信,那么,就可以灭掉齐国了。”燕王说:“我终于凭借您而可以从天那里接受意旨灭亡齐国了。”燕国就派了一位公子到齐国充当人质。 燕国的宰相子之与苏代结为姻亲,子之想夺取燕国的政权,就派苏代到齐国去侍奉作人质的那位公子。齐王派遣苏代回复燕国,燕王哙问道:“齐王可能要称霸了吧?”苏代回答说:“不可能。”燕王说:“为什么呢?”苏代回答说:“齐王不信任他的臣子。”于是,燕王专一重用子之,不久又把王位禅让给子之,燕国因此大乱。齐国趁机攻打燕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燕国拥立昭王即位,因此苏代就再不敢回到燕国,最后归附了齐国,齐王友好地对待他们。 苏代经过魏国,魏国替燕国拘捕了苏代。后来魏国释放了苏代,苏代到了宋国,宋王友好地对待他。齐国攻打宋国,宋国危急,苏代就写了一封信给燕昭王。燕昭王认为他写的这封信很好,就说:“先王曾对苏家有恩德,后来因为子之的乱子,所以苏氏才离开了燕国,燕国要向齐国报仇,非得苏氏不可。”于是就召回苏代,又很好地对待他,和他一起策划攻打齐国的事情。终于打败了齐国,迫使齐湣王逃离齐国。 燕王派苏代联络各国合纵相亲,就如同苏秦在世时一样,诸侯们有的加入了联盟,有的没加入联盟,而各国人士从此都尊崇苏秦所倡导的合纵联盟。苏代、苏厉都得终天年,他们的名声在各诸侯国显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每题2分)

林黛玉与人参养荣丸

《林黛玉进贾府》中提到:林黛玉初进贾府,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她有不足之症,贾母问她吃什么药,黛玉回答道:“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查“人参养荣丸”,即“人参营养丸”,是由《合剂局方》里的“人参营养汤”改制而成。其药物组成为:人参、当归、黄芪、白术、茯苓、肉桂、熟地、五味子、远志、陈皮、杭芍、甘草等。有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功效。林黛玉的“不足之症”从以后的症状来看,属中医的“肺痨”,即西医的“肺结核”范畴。那时没有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用人参养荣丸之类的补药尚属对症,是符合中医辨证论证的原则的。人参养荣丸主治心脾气血两虚症,临床常出现气短乏力,心悸失眠等症状。正如宝玉所见的“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人参养荣丸虽然是林黛玉“请了多少名医,总未见效”后所试过的药物中最适合的,却也是后来促使林黛玉“魂归离恨天的因素之一。从中医发病学的观点来看,人体任何疾病发生的过程,都是“正”与“邪”斗争的过程。“正”也叫正气,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邪”即“邪气”,是致人体疾病的一切因素。因此,治疗疾病无非是“扶正祛邪”,即恢复人体的健康。

中医按其功效、性质及使用方法来分,可用八个字概括,中医术语称之为“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补法所用药物就是补药,其主要作用是增强和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从而达到恢复正气、战胜疾病的目的,是专门治疗虚症的。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任何补药都不是万能的,不能治疗百病。它对人体正气的恢复及健康保证是有一定条件的,超越或不适合这个条件,非但不能扶助正气,恢复健康,反而会戕伐正气,危害健康。林黛玉服用人参养荣丸,错在“常服”。当贾母问她吃什么药,黛玉回答说:“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说:“这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因此,林黛玉之死,“爱情悲剧”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服用补药过量,损伤正气,迫血妄行,吐血不止,致使“苦绛株魂归离恨天”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正如《内经》所说:“夫五味入胃,成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艺术典型源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中确有人妄服补药而招致吐血的,这一点应引起人们尤其是护理专业的学生的足够重视。

1.下面对人参养荣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参养荣丸是由《合剂局方》里的人参营养汤改制而成的,有益气补血、养心安神的功效。

B人参养荣丸药物成分有人参、当归、黄芪、白术、茯苓、肉桂、熟地、五味子、远志、陈皮、杭芍、甘草等。

C“人参养荣丸”属于补药,主要用于治疗心脾气血两虚、气短乏力、心悸失眠等病症。

D人参养荣丸不是万能的,不能治疗百病,它会戕伐正气,危害健康,所以,要尽量避免服用。

2.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林黛玉之死,会给医学界敲响警钟,使人们在关注药物疗效的同时,也会关注药物的使用方法。

B.对于中医所谓的肺痨,无论是服用人参营养丸,还是服用人参营养汤,都不可过量,否则就会吐血而亡。

C中医一定会继续坚持辩证论证的原则,既要对症下药,又要在用药上采取谨慎的态度。

D.护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多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用药知识,才能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不出现闪失。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盘盘                    积土成山,风雨兴

B 邯郸郡                  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 则胜负存亡理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势

D 在庾之粟粒            其势弱

 

查看答案

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不赂者赂者丧

A.洎牧谗诛   B予人  C.至丹荆卿为计  D.日削月割,趋于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有相同的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④日削月割,以趋于

⑤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③⑤⑥      D.③④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夫人之相                而不助五国也

B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C 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      知彼知己,百战不

D 向使三国各其地          使秦复六国之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