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古文阅读(共15分)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

古文阅读(共15分)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注]一足,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注]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乐正夔一足,                            信:相信

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                进:进用

C.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                节:关键

D.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                    汲:打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闻而审,为福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

B.齐桓公闻管子鲍叔     青,取之于蓝而青蓝。

C.有闻传之者曰         拔剑撞破之。

D.宋君令人问于丁氏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段通过齐桓公、楚庄王、吴王、智伯的故事,说明对别人的话要仔细分析,认真核查。

B.第三段与夔、丁氏、子夏有关的文字,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

C.本文分别以生活事例、历史事实和寓言故事作为论据,夹叙夹议,深入浅出。

D.文中有的事例“类是而非”,有的事例“类非而是”,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3分)

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3分)

 

1.A 2.B 3.D 4. ①所以说“夔一个人足够了”,不是“夔一只脚”(一条腿)。 ②有读史书的人说:“晋国军队三头猪渡过黄河。” 【解析】 1. 试题分析:信:的确,确实。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项的“则”是“副词,就”的意思。B项第一个“于”是“介词,从”,第二个“于”是“介词,比”。C项的两个“而”都是“连词,表承接”。 D项的“之”是“代词,这件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有的事例“类是而非”,有的事例“类非而是”,说法很含糊;“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的说法也欠准确,除了文章开头几个事例有明显的正反论证外,后面提及的孔子辨“一足”、丁氏之井、子夏辨豕等几个事例似乎同时蕴含着正反两个方面。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尽量用直译。第一句注意两个“一足”的不同译法,第二句注意“豕、涉”的字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传闻不可以不审察,经过辗转相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猕猴,猕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别就很远了。这是愚人所以犯大错误的原因。 听到什么如果加以审察,就有好处;听到什么如果不加审察,不如不听。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得知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得知孙叔敖,审察他们,因此国家称霸于诸侯。吴王从太宰嚭那里听信了越王勾践的话,智伯从张武那里听信了赵襄子的事,没有经过审察便相信了,因此国家灭亡自己送了命。 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鲁哀公问孔子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真的吗?”孔子说:“从前舜想用音乐向天下老百姓传播教化,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乐正。夔于是校正六律,谐和五声,用来调和阴阳之气。因而天下归顺。重黎还想多找些象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调和音律,从而使天下安定,象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人人纷纷传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人使用,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象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国,有个读史书的人说:“晋军三豕过黄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古文‘己’字与‘三’字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相似。”到了晋国探问此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 言辞有很多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是非的界线,不可不分辩清楚,这是圣人需要特别慎重对待的问题。虽然这样,那末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找出与“蚓无爪牙之利”句式不相同相同的一项(    )(3分)

客有吹洞箫者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马之千里者。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近日,从不少报纸上看到“给力”二字,有的写入文章,有的做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有生命力而过去不见诸大众传媒的词语,试着在报刊上采用,这无论如何也是一种创新。

虽没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热闹

后来,有人发现《人民日报》上竟也用了“给力”

我并不反对一些网络词语,包括“给力”在内——进入通行的报刊等媒体

于是,一夜之间,不少报刊便纷纷仿效

但也毕竟制造了一点儿“声势”

据说,“给力”原是网络用语,进不了一般的报刊之中

A ③②⑥④①⑤

B ①⑤⑥②④③

C ⑥②④①⑤③

D ③④⑥②①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Ks5u

A.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人类68%的疾病的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是感冒的主要根源。

B.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C.在连续遭遇本赛季的五连败后,湖人队的处境令人堪忧,如果后两场比赛再失利,湖人队将跌落至西部赛区第四名。

D.许多地方以较低的价格征用耕地盖起高楼大厦,这给国家不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也给老百姓造成极大的利益伤害。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发生自杀式炸弹恐怖袭击事件,造成多人伤亡但由于道路被堵,救护人员只能安步当车,步行去抢救受伤人员。

B.大量转发的拜年短信,常常毫无个性和感情色彩,却沾染了现代人某种功利性、庸俗化的人际文化特色,因此很多人对节日期间的一些所谓短信不厌其烦

C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西楚霸王一把大火,使得咸阳焦土一片,寸草不生,赤地千里

D.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行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小区里曾来过一个卖土鸡蛋的老人,来了之后,便蹲坐在小区门口,把一篮鸡蛋放在面前。他不吆喝,只是看着过往的人。好多人都说,那不是土鸡蛋,而是从养鸡场挑选了最小的。好几个午后,老人都来,但就是卖不出去。后来,小区里有一户人家生了小孩,买走了他的鸡蛋。“那可真是一篮土鸡蛋哦,太难得了。”消息是从伺候月子的妇人那里传出来的。好多人觉得错过了,嚷嚷着要买。但老人不来了。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