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 中国人为何一面仇富一面拜金? ①现在的中国社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

中国人为何一面仇富一面拜金?

①现在的中国社会,有太多的事,让人看不懂,比如:心里骂着有钱人,还一心想成为有钱人,一边仇富,一边拜金。

2012年7月11日,英国《经济学人》发布了全球“仇富榜”,展示了受调查的23个国家国民的仇富情况。在这张榜单上,中国位列倒数第四,让很多中国人感觉很意外,在普通百姓看来,中国应位列正数第四还差不多,中国人怎么能不仇富呢?用专家的话说,这个榜没有反映真实的经济心态。在笔者看来,这个榜根本不适合中国国情,最真实的莫过于我们身边,不必看世界。富二代用零花钱买跑车,拾荒者用零花钱活命,城市里的孩子手拿iPad玩着游戏,山区的孩子有的连吃个苹果都不容易,这种反差之下,谁能不仇富呢?

③一份调查显示,有96%的中国民众说他们憎恨富人。

④金钱掩盖了出生、性别、学历等一切看似公平的东西。人与人本应是平等的,而用金钱做尺来衡量,人与人又是那么的不平等。所有那些对私人会所、奢侈品、保时捷911、玛莎拉蒂可望而不可及的人,忍受着贫穷带来的卑微,没有任何的安全感,凡此种种不是都可以成为他们仇富的理由吗?

⑤盲目地仇富并不足取,一夜暴富也不是什么罪过,毕竟贫穷不是美德,而当金钱扮演着一个能让一切变为可能的角色,名誉、地位、学历等都可以变得不重要时,一切都变了。人们的味觉对富有变得越来越敏感,珠光宝气、一身名牌地走在街上,不自觉地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哪管他是文盲、甚至有些白痴。富有显示于外,内在的东西人们却不在意,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现状。

⑥我们很容易把这种仇富现象斥之为酸葡萄心理,告诫中国民众该多花时间挣钱而不是仇富。穷惯了的中国人,追求财富也是正当的需求,仇视富人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社会。可是,为什么仇富?这是我们更需要思考的问题。富人利用国家发展过程中法律制度不规范的空隙,不平等地享受及获取了大量资源并迅速致富。这些先富起来的人,只顾自己做大、做强,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是中国人仇富的主要因素。其他的社会因素还有诸如社会资源在分配过程中严重不公平以及对低收入者关注不够,造成众多低收入者的不满,等等。

⑦骂着有钱人,更多的中国人同时贪婪地做着发财梦,买张彩票,然后一夜暴富是很多人最最简单的理想。一般人都认为美国人很贪婪,但国际知名民意调查机构Ipsos近日发布的一份全球性调查数据显示,这样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事实是:东方人比西方人更看重金钱,转型国家的民众比发达国家的人更爱钱,而集中了这两个因素的中国人,才是这个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拜金主义者。说到拜金,我们不难想到“宁愿坐在宝马车里边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等等那些游走法律边缘,挑战道德底线的荒唐嚣张之举。

⑧我们能容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畸形现象,但不能长期容忍刻意追求拜金主义;如果是这样,那么再多的钱也买不回那种淳朴的充满人情味的和谐社会氛围。

⑨仇富和拜金都是一种变态心理,在这样的扭曲心态下人民还有幸福可言吗?只有端正自己的心态,试着用另一只眼看世界,也许才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珍惜现在拥有的比金钱还要重要的东西,用宽容的心去包容这个世界,快乐就会追随左右,少些品头论足,多些脚踏实地地去工作。

(财经网)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心里骂着有钱人,却一心想成为有钱人,这在中国社会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B.英国《经济学人》关于各国国民仇富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仇富情况位列全球倒数第四。

C.因为当代中国人们对富有变得越来越敏感,所以珠光宝气、一身名牌地走在街上,自然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

D.中国很多先富起来的人,拥有大量资源,只顾自己做大、做强,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

E.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的结果来看,兼具“东方人”和“转型国家的民众”两个因素的中国人是最拜金的。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仇富或拜金心理表现的一项是(     )(3分)

A.“宁愿坐在宝马车里边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

B.“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学习动机。

C.广大民众仰慕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大奖的袁隆平。

D.某人看到一辆豪车发生车祸的场面,大呼“大快人心”。

3.请根据文意,概括中国人一面仇富一面拜金的原因。(4分)

4.请根据文意,概括作者对于财富、金钱的态度。(4分)

 

1.BE 2.C 3.①富人利用国家发展过程中法律制度不规范的空隙,不平等地享受及获取了大量资源并迅速致富。这些先富起来的人,只顾自己做大、做强,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富者奢侈,贫者生活艰辛的反差导致贫者仇富(第2段)这是中国人仇富的主要因素(第2段); ②社会资源在分配过程中严重不公平(金钱造成了人与人的不平等(第4段))以及对低收入者关注不够,(贫者忍受着贫穷带来的卑微,没有安全感(第4段))造成众多低收入者的不满(第2段); ③穷惯了的中国人,追求财富是一种正当的需求(第6段); ④金钱扮演着一个能让一切变为可能的角色,诱使人们拜金。(第5段)(每点1分) 4.①追求财富是正当的需求(第6段),可以追求财富; ②但又不能拜金,不能让金钱扮演着一个能让一切变为可能的角色,否则,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淳朴的充满人情味的和谐社会氛围(第5、8段); ③仇视富人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社会,盲目地仇富是不足取的(第5、6段)。 (答对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B (第2段),原文是说在“23个国家国民的仇富情况”“中国位列倒数第四”。E(第6段),“中国人是最拜金的”于文无据,无中生有。A(第1、3段),C(第5段),D(第6段)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A、B属于拜金的表现,D项属于仇富的表现。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文中第二段“富者奢侈,贫者生活艰辛的反差导致贫者仇富”这是中国人仇富的主要因素;第四段“金钱造成了人与人的不平等”,“贫者忍受着贫穷带来的卑微,没有安全感”。第六段“穷惯了的中国人,追求财富是一种正当的需求”;第五段“金钱扮演着一个能让一切变为可能的角色,诱使人们拜金”。从这些语句中可总结出答案。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作者的态度主要集中表现在文中第5到8段中,答题时可结合文段中一些提示性的语句概括自己的答案。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每空1分,共9分,错一字则该空不得分)。

(1)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3)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4)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青楼梦好,                    。(姜夔《扬州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 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 青山万里一孤舟。

1.首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2.前人论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请赏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中表达出了诗人“情挚意深,别有韵味”的特点。(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恨西风催世换,更随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鉴,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押往建康(今南京)路途中,见南下避兵者无数,有感而写。

1.上阕“恨西风催世换”有怎样的含义?请简要分析。(3分)

2.下阕“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祝福》刻画了祥林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自身的悲剧命运的逼迫下,走投无路的一生。同情她的人、冷酷的人、自私的人,都一样地把她往死地里赶,都是把她推向死亡的一只只手。

B《项链》构思精巧,情节一波三折。结尾马蒂尔德发现项链是赝品,读者感到十分意外。情节发展虽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从借项链时女友表现得相当大方,还项链时女友甚至没有打开盒子看等伏笔就可以看出来。

C《扬州慢》大量化用李商隐的词句,是因为李在扬州生活多年,写了许多描写当时繁荣景象的诗。姜夔身处的却是满目疮痍的空城,联想到昔日繁盛,抚今思昔,表达了诗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以及收复失地的愿望。

D 《说数》的作者沈致远先生是一位科学家,在他的笔下数并非深奥难懂、枯燥乏味。他借用佛家的话说明零的原型;用“雁翅排开”“众星捧月”比喻数轴、复平面;用诗来表现圆周率、零的特点,全文充满乐趣,富于美感。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怀古》词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即景抒怀。下阕怀周瑜,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诗人面对早生的华发,自斟自饮,悲伤无法释怀。

B《书愤》运用对比的手法,从立志报国的早年写到白发苍苍的暮年,抒发了当年的抱负和今日的感慨,充满悲愤和无奈,于是决心归隐山林。

C《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现了辛弃疾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全词语言风格明快晓畅,通俗易懂。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叠词,不仅使诗歌具有音韵美,更增强了环境的凄清气氛,加强了凄惨、忧伤的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